电动机座壳体零件使用传统虎钳装夹难以保证技术要求,使用气动翻转夹具,一次能同时装夹四个工件,满足正面与底面同心度要求,同时减少定位误差。这种多工位翻转夹具的设计思路如下: 图1 铸铝电动机座壳体 5 \2 C, |+ s' ]5 A0 @: I
PART 01 工艺分析零件为异性多面体,加工面两两成90°关系,在没有五轴的情况下,考虑在三轴上设计气动翻转夹具。 工序1,在另一加工中心上采用虎钳装夹,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预加工A、B两处,作为后期加工的工艺定位销(这两处对其产品性能及外观无影响)。 8 V) S. F: h% h1 s6 Y8 J7 t/ Q
图2 底面3D(工序1)
* B$ s$ D% R! @( \8 I: i- U& M9 ^" }
工序2和工序3(见图3和图4),在气动翻转夹具上同时装夹完成。
: a2 x; c6 E- }
图3 上面3D(工序2)
6 u, k/ f" {: e: V$ n" b+ y
图4 螺纹面3D(工序3) 3 X# A1 V* I4 q
PART 02 夹具设计原理按常规加工,在完成工序2和工序3时,需经2次装夹才能完成。气动翻转夹具能同时加工四个零件,主要由底板、活动翻转工作台、旋转支承轴、支承板、V型导向限位支承块、翻转用气缸和转向压紧用气缸组成。
0 i( l* ~ d8 G
图5 夹具本体 9 F3 H& ^+ k R/ f5 a+ d/ v
PART 03 夹紧装置设计
+ g6 g3 s& \4 x
9 _; K% C7 l( e- G# J0 C7 @3.1 V型导向限位支承块设计 左、右2组共4件V型导向限位支承块组件,能够实现双向定位水平状态及垂直状态的位置限制,还可以起到辅助支承力的作用,提高其活动翻转工作台的刚度,并对翻转用气缸起到行程限位的作用。
2 H3 A* \& r: V4 r* H: q1 |& o
图6 V型导向限位支承块
/ ~- h4 p! ?5 e7 k, }8 c# N
3.2翻转用气缸设计 将翻转用气缸运动设计在活动翻转工作台的中心下部,除了均衡推力外作为附加的支承保持活动翻转工作台的刚度,同时节省工作空间及收缩不必要的加工避空。
2 F5 t4 W/ r: K1 B
图7 翻转用气缸位置图 % D8 z1 b6 C! C, E0 [7 p% p
3.3 转向压紧气缸设计 零件采用一面两销定位装夹在活动翻转工作台上,并通过转向压紧气缸一次同时完成4个工件的夹紧。装拆工件时,上、下2面共10个转向压紧气缸同时将压块提升或下压,这样就有取件的空间,压块大致位于工件的对称面,均衡下压力,从而达到夹紧。 ; x2 o7 r6 V8 l/ M2 g
图8 转向压紧气缸压紧前、后状态 ! q2 }+ Y2 g3 O& @: i- L
PART 04 夹具的使用在夹具翻转用气缸推出时,转向压紧气缸打开,将零件通过一面两销定位装夹,转向压紧气缸闭合后压紧工件,翻转用气缸保持推出状态,这时工件背部的V型导向限位支承块是完全贴合的,启动CNC进行此面加工,夹具在工序2的状态如图9所示。 / V& M1 }0 r( l9 D$ Y d0 \
图9
9 X: P. a/ w: X0 b
加工完上述面后,转向压紧气缸压紧的动作保持不动,翻转用气缸收缩,令活动翻转工作台作90°翻转,通过工件侧面的V 型导向限位支承块作用,从而保证其垂直度及旋转前后的位移误差,这样就实现了1次装夹加工2道工序。夹具在工序3的状态如图10所示。 ( h2 Q; k3 |& F' w @
图10 w& H( w' ?2 |* `
PART 05 其他加工细节工件加工时均采用成型刀一次性加工完成。因为零件本身是铝铸件壳体,其壁薄、异型,加工余量少,且有圆度等要求,采用成型刀是通过轴心旋转加工,获得的圆尺寸会比走轨迹的更圆,加工壳体圆上各点受力均衡。
. q7 |2 \1 {) t0 E# ?" {, G1 d) ?& P1 i* j( X) X9 b; g;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