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是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回答了工业母机的相关问题,分享给大家—— q% O8 |/ ^1 z- b
( S1 }$ @; m* q$ a* Y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中国的工业母机起步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距离,尤其是共性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当前,行业整体能力如何?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从何处着力推动行业成长?未来集中何处发力?
% }3 u7 J4 d: W8 R5 {7 E, c2 {; _
王卫明:
& m: H, Q( I, z9 ~# d/ o谢谢您的提问。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十多年来,我们以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为引领,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组织开展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目前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S1 W) k z2 W/ h2 z
; G! i7 D- @; @# l
一是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突破了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卧式双五轴镜像铣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为典型代表的一批高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BF)实现了从600小时到2000小时的跨越,精度指标提升20%。6 Q) i, G" O; Z: D
& z& H9 f, u6 j% W二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轴摆角铣头等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数字化刀具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发展到45%。
# L' M' k2 t8 L0 l
* p" o0 t# v4 G三是满足了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飞机结构件生产装备实现自主可控,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叶片等制造装备从无到有;支撑了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主要结构件的加工生产;汽车冲压生产线国内和全球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40%;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由进口为主到走向出口的转变;研制成功船用重型曲轴所需的车铣加工中心,掌握了自主制造船舶大型零部件的能力。: _+ E6 f2 K+ D0 A3 E
* _9 e' C3 e* K9 h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专项接续,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7 b Q) J6 Q6 w" Q
8 h9 z4 K5 o: \4 [. V7 u$ G$ u
3 X/ f' L% ~3 c' v/ I看回答感觉还是比较正面的,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前些天看到了一则数据,是2008年——2018年这十年,世界前十大机床企业的排名,08年的时候前十里面有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到了2018年这两家企业则是江河日下。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 D5 R0 E# v) a& d3 ~' V& C, f
' g* H1 A7 ?- s; o3 j' x) x5 U1 U1 H+ U3 b7 }2 |" d"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