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蓝色童话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2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2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继米国当年的高污染享受主义,在比物质,觉得自己越浪费越污染就越有地位。有的口号是很好,实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3: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制造技术是我国今后势在必行的一条路子,可现在我国再制造技术还是刚刚起步,国家只是在几个较大的领域扶持一些重点的企业。再制造技术发展的行业和领域还有待扩大范围!技术要求标准高固然好,但是以企业规模的大小来确定企业的发展和准入不宜再制造行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3: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先进设备维修展将于六月国展隆重举行
   为加强国际国内设备维修与诊断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大力促进国际设备维修与诊断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经验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我国工业装备水平,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日本保全学会、国际先进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中心主办,国联资源网承办2012中日设备维修、诊断、监测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将于2012年6月28日—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本次展览会组织工作按照“技术领先、质量可靠、广泛合作”的原则,邀请国内外有关单位组织工业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产品、状态监测与诊断仪器、试验机技术与设备、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以及相关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展出。来自冶金、机械、石化、电力、汽车等行业大型企业和各省市设备管理协会将组团参观。展会期间,还将组织召开中日设备管理维修技术大会及十余场专题会议活动。
参展参会联系人:耿 浩          手机:13269851600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徐滨士
  一、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工程内涵与特征
  再制造是指将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恢复到像新品一样或优于新品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与新品相比,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欧美等国的再制造目前主要以尺寸修理法和换件修理法为主,如2005年美国再制造产业产值达800亿美元。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这些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是国外再制造时所不曾采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制造,为发展我国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了崭新的内容。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从事机电设备和武器装备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研究中心,拥有再制造寿命评估、再制造关键技术、再制造质量控制等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二、我国再制造发展概况及面临的障碍
  2005年,国务院有关文件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适时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在技术、政策、标准、市场规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制造企业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积极性不高,没有看到再制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还没有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再制造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产业发展态度,致使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没有考虑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有些政策和法规从各个方面对再制造的发展客观上设置了障碍。
  (三)亟待建立再制造物流体系。目前我国实行的废旧发动机禁止进口政策,颁布实施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必须回炉冶炼,这些政策从根本上堵死了发动机等再制造旧件的来源,切断了再制造行业的原材料,是当前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再制造关键技术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再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存在许多不同,为了提高旧件利用率,发挥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优势,需要加强再制造技术创新,研发再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
  四、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示范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再制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摸索总结一整套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再制造试点的内容和范围至机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
  (二)逐步建立和实施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一是适时调整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对报废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再制造实行“变堵为疏”,建立再制造与制造、回收、拆解相衔接的制度,允许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回收废旧品并进行再制造;二是适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对再制造生产和流通实行严格监管。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再制造产业的生产和市场的监管。一是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二是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业标准;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控制措施加强监管,建立再制造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四)加大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依托从事再制造研究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结合有再制造基础的企业单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并发挥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和示范推广,推进再制造工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五)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在欧美,再制造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被产业化。建议采取一系列财政、税收、产业等综合措施,尽快使再制造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发展改革委尽快出台《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制订《再制造产业振兴规划》,推进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0 07: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床再制造与传统的废旧设备交易结合是什么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分析的头头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2 01:54 , Processed in 0.05159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