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 发表于 2007-12-10 01:31:27

谈谈自己质量管理的经验

生产≠数量+交期+销后服务 解释:生产≠数量+交期+销后服务,最简单的是数量足够了,质量不行了。
质量不行=订单减少+客户投诉频率较高=取消业务往来=生产数量减少=生产下岗=品质下岗。
取消业务往来+生产数量减少+生产下岗+品质下岗=公司倒闭=我们钱包空。解释:生产=质量+数量+交期+销后服务,生产数量足够了,质量做好了,交期赶上了,及时向客户端询问质量信息,及客户反馈意见。
生产数量+质量+交期+客户反馈意见=业务往来频率高=生产业绩=品质业绩
业务往来频率高+生产业绩+品质业绩=生产威信+品质威信=公司经济效益上升=我们腰包鼓(当然可以引申开的远远不止这些);P
各个企业都是“以技术某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但实质看来有又几家公司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做好生产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质量管理,有效解决质量问题的同时就是各生产工序、各检验工序逐步下手,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这不仅质量管理者逐步把关,更重要的是生产管理者逐步把关,因为质量的好坏不仅是测量出来的,也是生产做出来的。加强对生产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有必要协调生产管理者和质量管理者的共同意识,在生产的同时与质量管理者达到质量意识共鸣点。这就要靠你的魅力了:$
      我觉得加强对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极大。在实际生活中,我接触过的企业的员工都认为质量是品质部门的事,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品质部门则也担心出事(大家都希望息事宁人啊,可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质量的管理是长期的,极其艰巨,不亚于25000里长征。
   对此我的经验就是所有的东西必须完全按照图纸检验(最好以实际测装配和自己测绘为准)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品质绝不能受制与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出现特采品时,只要不影响使用,在适当的情况下放行。既照顾了公司生产员工,而且也不损害品质的利益。(我所指的适当是不要做的太难看了,尺寸不要做的太过分,太影响美观)因为我们是生产整机的,我在非常熟悉装配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掌握这一尺度。具体就不举例了。基本上今年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小问题还是有的,意想不到的错误)又给自己找借口了:lol 记得有一次,100多个工件上的孔居然带锥度,影响了后道工序,仅仅是因为没去测孔与面的垂直度,可是谁又会想到孔是斜的呢?首检没有问题。:@
   纯属个人愚见,仅作参考,不可套用。请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自己的(本人从事纺织机械,精度全世界最低的那种,各位见笑了);P (这次偷笑的原因就不告诉大家了)

卓哲 发表于 2007-12-10 01:55:07

质量的好坏不仅是测量出来的,是生产做出来的。
毕业那年也听过类似的说:

效益是我们做出来的,不是会计算出来的,

楼主在笑,想想自己在车间处理问题,,我也想笑:lol
所做产品出了问题,找原因的时候,多数是没有我们签字的,
我们签字流下去的零件反而没有几个出问题的,:lol :lol ,
质量的好坏,还是要看公司的管理,
我们厂车间做技术的说好用,
技术科的来人我们也不怎么管,
我们车间要用,只要我们做技术的说没问题、签字,他们也没话说,,:lol
~~~~~~~~~~~~~~~~~~~~~~~~~~~~~~~~~
我还感觉,在车间做技术就要硬一些,如没有自己的选择及主见,有问题要找技术部,工作还不要累死,:lol :lol

国际化 发表于 2007-12-10 02:00:30

呵呵,我们品质部的权限大多了,老板顶:P 。工件不是技术部说了算,我们说了算,但要提供必要的依据,老板虽然技术比我们好,但也不会干预:lol 。生产部无语。嘿嘿,我们要是哪天心情不好,:@ 他们。

卓哲 发表于 2007-12-10 02:09:33

我们这里主要的还是我们车间说了算,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时间长了,全质办和品质部也没办法,
说个简单的,我们只管配合,不怎么管公差的,家丑就不多说了,,
~~~~~~~~~~~~~~~~~~~~~~~~~~~~~~~
只管技术不管钱,也苦了我们做技术的,:Q
~~~~~~~~~~~~~~~~~~~~~~~~~~~~~~~

兰羽飞矢 发表于 2007-12-10 19:11:31

[*]国际化的观点我基本赞同,前提是在一个可以满足其实用功能,或不影响其使用功能。:loveliness:[*]在一个设计--加工--组装--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公司,不一定非要按照国标执行,还有部标、省标、行标、企标,关键是设备的社会满足度在现阶段是否达到满意的程度。[*]常用五金件和标准件一定要尽量向国标靠拢是关键点。[*]你的权力真大,象我在前一个公司一样,大的连设计图和生产指导书都可以改:lol ;P :funk:

国际化 发表于 2007-12-10 19:21:42

生产过程可以直接干预,但我通常不喜欢这么做。毕竟我不可能什么都会。很多地方还需不断学习哦。:P ,学无止境啊。

憨老马 发表于 2007-12-11 07:15:13

“我觉得加强对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极大。在实际生活中,我接触过的企业的员工都认为质量是品质部门的事,和其他人没有关系,”这也是我们最最难改变他们观念的难题之一。虽然生产者也知道,东西是他们做出来的,但是他会说,质检部没有控制好。啊哈!?

兰羽飞矢 发表于 2007-12-11 19:44:15

老马讲的因该是涉及到了全面质量管理了。
基层人员的质量素质在质量循环当中因该是最难于把握了,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好象在80年代末就在国企全面开展,但到90年代中期就被质量认证系统吞噬了,个人认为全面质量管理还是比较适合国情的。

渃梨梨 发表于 2007-12-11 20:02:48

我前段时间代质管发现的问题,
有个产品之前被客户退过货,没法修改,要从新再做,当时的质管中途OUT了。结果是害苦了我啊~在生产期间,有部分员工就问,为什么之前做的那么差都可以出货,现在做这么好做什么。我不得不做长篇大论,来个逻辑论证。
所以我认为基层人员的素质是可以提高的,那就要看质管方面是否去执行了要求。
结果如何,要不停的反馈。想放松要求很容易,当想从松到紧就很难了。

憨老马 发表于 2007-12-11 20:17:58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7-12-11 19:44 发表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老马讲的因该是涉及到了全面质量管理了。
基层人员的质量素质在质量循环当中因该是最难于把握了,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好象在80年代末就在国企全面开展,但到90年代中期就被质量认证系统吞噬了,个人认为全面质量管理 ...
恰恰本人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当时工厂的质量/计量/电脑部门的负责工作,顶头上司是管技术的副厂长。
86~88年,企业上等级,全面质量管理,计量认证,压力容器认证等工作都有参与。感觉上,工作比现在好开展得多,这应该与员工素质很有关系。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自己质量管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