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孔气压动态密封--O型圈挤涨,可行性请教
各位,请提出意见或者其他解决方案。一个塑料(PA6+GF25)壶,要测试它的气密性,通入2Bar的压力后通过仪器测试压降,根据压降来判断。
所以要密封壶口,其内径28mm,原来是通过端面密封壶口,但密封材料容易破损,而且压紧力会对壶体有影响。
所以需要内涨方式密封,问题:可否通过下图所示,将O型圈挤涨后,将28mm的孔封住,选用20*3.55的O型圈。
从O型圈的拉伸量而言(通常1.01-1.03),感觉不可靠,因为拉伸量太大,会产生永久变形;而且,虽然名为内涨密封,但是压紧力还是作用在壶体上。
那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各位不吝指教。
谢谢!
气缸拉壶口法兰,让力作用在法兰上。还有这么压o型圈,真的没关系么。。。 zhangzezz112 发表于 2016-4-19 16: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气缸拉壶口法兰,让力作用在法兰上。还有这么压o型圈,真的没关系么。。。
壶口不是法兰,是螺纹,不能受力。
zhangzezz112 发表于 2016-4-19 16: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气缸拉壶口法兰,让力作用在法兰上。还有这么压o型圈,真的没关系么。。。
此法不妥,容易导致壶体变形,影响气密性检测可靠性!
楼主说以前用端面密封,只是'密封材料容易破损‘,并且“压紧力会对壶体有影响”。
那么,可以说说当初用了多少压紧力吗? 内孔光滑点,内压只有2公斤,O型圈过盈0.4,径向密封足够了呀,
害怕伏枥 发表于 2016-4-19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说以前用端面密封,只是'密封材料容易破损‘,并且“压紧力会对壶体有影响”。
那么,可以说说当初用了 ...
当初的压紧力太大,开始为了防止充气后气缸杆回退,选用了肘夹气缸,想用它驱动活塞式密封,借用肘夹的死点而使密封组件位置固定不回退;由于O型圈没选好,改为了端面密封,而且由于密封用的发泡硅胶没有很好的包裹,以及壶口密封接触面(环)厚度不均匀,所以很容易破损。
理论上,充气2bar,内径28mm,充气反力相当于一个20mm缸径气缸(5bar工作气压),但是可靠密封(产生合适密封材料形变)需要的压力不好计算,所以想用可调行程气缸,从而通过气缸行程来调整密封材料变形程度。
另外,如果选用21.2x3.55的O型圈,像活塞一样密封内孔,也担心壶口的45°倒角容易刮伤O型圈。
以上,谨以回复前辈的关注。如方便,敢请提出意见。
夜月无言1573 发表于 2016-4-19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内孔光滑点,内压只有2公斤,O型圈过盈0.4,径向密封足够了呀,
注塑的产品,内孔手摸上去有明显的条文感觉。
zhangzezz112 发表于 2016-4-19 16: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气缸拉壶口法兰,让力作用在法兰上。还有这么压o型圈,真的没关系么。。。
手工试过Oring的应变,加压450N时,没有明显的径向拉伸,与内孔没有限位也有关系。但是否可以表示,一则压力要很大;二则拉伸率太大,会永久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