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anh 发表于 2015-12-3 20:52:46

现在工业的发展,集中生产、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外购件的比重肯定会增加,于是对用户来说,采购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业产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采购的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是互联网时代,但是采购的成本似乎并没有降低的趋势,反而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采购失败所造成的成本是成倍增加,有时对企业来说甚至是生与死的代价。   加之国内猖獗的潜规则,剥去了很多企业本就不多的一点利润,使得整个产业链陷入恶性循环中,这一恶习不改变,制造业想打翻身仗,是难上加难。   孤酒大侠提出的思路,也可以说是顺应了专业化的趋势,即是采购的专业化。   试想一下,如果社区能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的采购平台,这个平台负责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评估,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按评估结果对企业及产品进行相应的分级;另一方面,对用户的使用需要深入了解,再将双方的供需信息在平台上作一定程度的公开;由用户在平台上发布需求信息进行招标,对应的企业参与投标,整个过程中,这个采购平台的技术团队再进行适当的技术支持和引导。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很多企业的采购成本将大幅降低,以前十来个人的采购团队所做的工作,只需两个文员坐在办公室就能轻松搞定;同时采购成功率也大幅提高,企业的运转速度提升;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大量采购信息,选择面更广,又有效避免了潜规则的产生。同时,这样一个平台有效连接供需双方,可以对资源的整合提供有力助推。

老鹰 发表于 2015-12-3 21:30:29

熊anh 发表于 2015-12-3 2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工业的发展,集中生产、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外购件的比重肯定会增加,于是对用户来说 ...

兄弟论述很深刻。可否加以充实,就采购问题再单独发一主题。

hbhb59 发表于 2015-12-4 15:02:31

朋友不要费脑筋了。你这个题目不现实有点理想主义。商品社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处处有阻力、处处有进步。太多了!!!

muxilong 发表于 2015-12-4 15:21:17

老鹰 发表于 2015-11-15 16: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工业产品涉及很多性能和质量参数,售后服务更是复杂,货值也较大,所以第三方的工作机制比淘宝要复杂很 ...

只提出了概念和轮廓,其实可以更具体和精细一些。不管怎样,在这个诚信弥足珍贵的环境下抱团取暖的方向我是认可的,这月18~20号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企业家年会,如果可以老鹰不妨约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聊。:)

老鹰 发表于 2015-12-4 15:55:24

muxilong 发表于 2015-12-4 15: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提出了概念和轮廓,其实可以更具体和精细一些。不管怎样,在这个诚信弥足珍贵的环境下抱团取暖的方向我 ...

我们10号下午晚上有聚会,请看通知。

机械学社 发表于 2015-12-5 21:56:07

还没有加好友的权限

耶稣爱子 发表于 2015-12-6 15:49:22

本帖最后由 耶稣爱子 于 2015-12-8 22:41 编辑

就叫“良币联盟”吧,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一个“推广良币,消灭劣币”的组织,中心思想清晰明确,还有种同舟共济报团取暖的感觉,


忧伤b小调 发表于 2015-12-8 08:25:05

支持这个楼主这个思路。

昨天我还在为售后问题跟厂家扯皮呢,详细看这个帖子:
http://www.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7868

-----------
关于楼主这个思路,我说几句:
阿里巴巴的模式是很好的,把网络的模式搬到实体来做,这就更棒了,但这是不是有区域的局限性呢?阿里巴巴在网络上可以针对全国的中小企业,楼主的模式,我感觉更加适合一个的确的工业园的性质,把工业园内的所有小企业联合起来做售后、担保。
要是像阿里巴巴那样针对全国的去做,这后续的工作量应该很大吧。。

艰苦干酪 发表于 2015-12-8 10:38:42

社区建立这个联盟,其实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当平台足够强大的时候,人们视平台资格为营销渠道和固定资产,不舍轻易放弃才能实现对于双方的制约,平台要做到这一步很难!没有达到这一步的时候,违约成本很低,初期就会出现违约现象普遍的问题,这样声誉就会越来越差,恶性循环!无疾而终!可能我比较消极,但是我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说到底,法律对违反契约精神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国家保证比平台要来的直接!

澄澈 发表于 2015-12-8 19:20:32

可以找各个技术协会合作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