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卫东 发表于 2014-7-23 04:36:25

刚性控制理论与消音设备中一种消音原理相通的就是能量的消耗。这并不是说完全的消除了振动,使滚动丝杆的振动为零这样的说法是伪科学的。刚性控制理论只是从减振的角度打开了另外一个视角。同时也解释了风狗浪在机械振动的含义是共振高峰值。所从偶数的沙轮与工件转数比为共振现象,奇数的沙轮与工件转数比为振动的相互消耗现象。@老鹰   

simmexpo 发表于 2014-7-23 09:08:30

数控磨床出现后,很多抱怨,分析的不错

yccando06 发表于 2014-7-23 16:16:00

学习了又,标记下

忍爱天下 发表于 2015-3-22 13:15:55

学习了

real_ynice 发表于 2015-3-23 20:03:23

涨知识啦

rusher1221 发表于 2015-5-13 21:59:22

不知道对螺旋纹有没有什么见解?

我们一台,单向单侧螺旋纹。

精度检查过:头架尾架同轴、主轴、工作台直线度;在上海军工路呆了2个多月,无结果。

望不吝赐教。

螺旋线 发表于 2015-5-14 15:33:18

rusher1221 发表于 2015-5-13 2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对螺旋纹有没有什么见解?

我们一台,单向单侧螺旋纹。


单向走刀有?是不是往右走刀没有,往左有?如果低速双向不爬行,那么问题不在工作台上。
假如是我说的这种情况,那问题出在砂轮箱上。上机的静压砂轮箱轴向只能单向受力。这个问题我们遇到了,磨曲轴,要双边靠端面,靠左端面没问题,靠右端面就不行了。开始客户不验收,后来给他们分析了原因,接受了。没花更换砂轮箱的钱就只能是这个结果。
无旋痕检测的要求是对油封处的要求,否则会渗油,以前国内不重视这个问题,渗就渗吧。美国和德国是要求这个指标的。现在国内也开始要求了。万能的度娘大概还不了解这回事情。
检测手段是挂线实验,用印度长绒棉线(客户是从德国进口的,品牌不详),长度按直径计算,挂一定重量的砝码套在检测部位。检测部位清洁后,滴10号二甲基硅油(也有用美孚5号)在棉线上。双顶,分别正,反转60秒,转速60转/分。棉线左右移动距离不超过3.5毫米为合格。
福特采用另一种方式,用圆度仪爬,非常耗时间,看条纹的角度,倾斜15秒(还是15分,忘了)以内为合格。
市面上的设备,主要的问题是不稳定,合格率不高。包括KC33。
津上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滚轮成型修整,这是个解决办法,但局限性和成本都有问题。
从磨削工艺上,据说长城是用质量好的砂轮(其实就是磨料均匀,孔隙率一致)然后根据刀尖来计算修整速度,据说有效果。但同样稳定性和成本上有问题。而且,一般要求这个指标的还会要求光洁度,是有范围的。比如RZ1。6到RZ4,高了,低了都不行。采用修整的速度来解决无旋痕会与光洁度冲突。通常会是光洁度太好了,于是要增加一道工序,用砂纸砂一下,以降低光洁度。
另外,在通用柴油机的曲轴上的油封处,美国要求单方向移动,不动,和反方向均为不合格。
实验结果是,这个旋痕方向和修整方向,工件的旋转方向均无联系。客户就差让砂轮反着转了,他们摸索了1年多,无果。


rusher1221 发表于 2015-5-14 21:17:27

本帖最后由 rusher1221 于 2015-5-14 21:21 编辑

螺旋线 发表于 2015-5-14 1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向走刀有?是不是往右走刀没有,往左有?如果低速双向不爬行,那么问题不在工作台上。
假如是我说的这 ...
时间长,有点忘记了。但是应该是往右走刀好一些。

低速爬行(主要症状是双向慢速时,可以观察到较为明显的运动速度差异)。

更换粘度较高的液压油后明显改善。我们判断活塞杆和工作台运动轴线的平行度不是很好。

问题是出在砂轮箱和轴套的配合上,还是出在轴套内部的动静压轴承上?

无旋痕检测,油封处,一般粗糙度在Ra0.4左右吧?是怕螺旋线形成导油槽?

KC33和津上,我都有接触,但是对螺旋线的解决方案不了解。

一般磨削工件的粗糙度要求较低,我们要求Ra0.1以内,如果粗糙度要求降低,这个螺旋线很难看判断出来。

话说,你昵称是螺旋线,是不是有典故啊?

哈哈哈,下周末在不在?有时间打你电话,碰个面?

yccando06 发表于 2015-5-14 21:41:38

学习了,大侠

liu809122917 发表于 2015-5-19 11:25:16

我也开过几年外圆磨,我们磨的都是镀铬的大辊轴,都是磨成镜面的,当时就出现螺旋振文了,现在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外圆磨床振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