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痛心的设计失误(上)
周末闲来无事,我就在自己脑袋里思考了一下最近做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了?结果这一思考就出大问题了,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设计失误。楼主这次认栽的设计方案,说来也很简单啊!就是设计了一个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径向游隙在2-6丝之间,轴承的工况也很清楚,高速低载荷(或者说零载),所以啦!这个滑动轴承的设计思路,就跟传统意义的考虑强度之类不太沾边了。这里,由于摩擦副的滑动速度很高,我们就只关心轴承滑动摩擦副的散热问题,也就是润滑问题,当然了,跟头也是栽在润滑上。(如果大俠们对高速零载荷的滑动轴承有好的设计经验,这里就不惜赐教了)
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滑动轴承润滑路径。滑动轴承摩擦副所需的润滑油是通过轴中心的油孔进来,然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径向油孔才注入滑动摩擦副里面的。这种结构要是放在传统意义上的滑动轴承,应该说也没啥问题。但考虑到高转速(可以达到8000转一分钟),还有整个润滑路径独特性,因为轴中心油孔后面还有一个径向油孔,而这个径向油孔润滑的目标是一个滚针轴承,由于滑动轴承与滚针轴承结构差异很大,而且滑动轴承的游隙很小,造成前面一个径向出油孔的油阻极大,而后面一个径向油孔的油阻比前面一个小很多。所以,在中心油孔进油量一定的情况,两径向油孔的出油量的是极不平均的,具体说来就是后面一个径向油孔的出油量比前面一个多很多。所以,为了改善滑动轴承的润滑,我们决定要在滑动轴承摩擦副表面加工油槽,而且是两条螺栓线,结构上还是贯穿了整个摩擦副的的油槽。可悲剧就发生在这个油槽一个参数上面。
一提螺栓型油槽,开始我也觉得没啥子,管它啥螺栓型油槽了,说白了,就跟螺纹差不多。设计的时候,先确定螺栓线的截面形状,然后在规定螺栓线的导程及模数,最后在确定螺栓线的旋向。一气呵成,当时心里是十分的舒畅啊!可问题是摩擦副的润滑情况不随我心情舒畅它就舒畅了。以现在看来,摩擦副应该很堵,油根本就进不去。唉!现在想想我也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本来下一步就是胜利了,我却没看见眼前还有一道隐藏着的深渊,这个深渊就是螺栓线的旋向。
令人痛心的设计失误(下)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8283
本帖最后由 桂花暗香 于 2014-5-17 21:00 编辑
沙发,期待续集!
蛟龙原理?转速高的话,会不会转化,离心力大? 请教楼主,不太明天螺栓线的旋向对油阻的影响,难道轴的旋向对油阻也有影响? 油槽旋向是指相当于轴转向而言的吧,相反的话是不是阻力大? 期待续集, 恒asd 发表于 2014-5-17 19: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楼主,不太明天螺栓线的旋向对油阻的影响,难道轴的旋向对油阻也有影响?
有很大影响!
shaokuang 发表于 2014-5-17 1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油槽旋向是指相当于轴转向而言的吧,相反的话是不是阻力大?
油槽旋向跟螺纹旋向判断一致
应该采用双旋向的油槽,单向螺旋槽不好,不好平衡轴向力的。而且是要多头螺旋槽配合。开出内8字槽。 润滑油供不上,自己首先会想到,加大注油口,或者加大油泵的供给压力,高速的还没碰到过,润滑的影响因素很多,
注油口位置,油槽形式,很多时候碰到问题,不知往哪个方向分析,只是优化试试,细节之处会有不同的效果 王树大 发表于 2014-5-17 2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采用双旋向的油槽,单向螺旋槽不好,不好平衡轴向力的。而且是要多头螺旋槽配合。开出内8字槽。
单向螺栓油槽开绞油力可以和空套着的斜齿轮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