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研二学生,研究方向为风电偏航轴承动力学性能,请教
998老师您好:之前一直看您的文章和回复,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也感觉您特别热心,对我们这些后辈一直是无私地鞭策鼓励和帮助,很是感动和崇拜!最近有问题困扰,特别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
我是一名研二学生,研究方向为风电偏航轴承动力学性能,目前这块国内研究很少,导师(刚开始研究动力学,只是在大方向上指导)要求必须有理论或方法的创新,也就是总结一种分析偏航轴承动力学性能的一般方法,以一个具体偏航轴承验证方法的正确性,从而可以用此方法分析各种型号的偏航轴承。
我目前只是采用弹性力学、hertz接触理论做了偏航轴承滚动体、滚道的接触应力分析,当然这只是静态的,距离目标还差很远。我的想法是先把轴承看做多刚体系统,不考虑变形,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而求解得到单刚体(钢球)的质心速度、加速度;再把轴承看做多柔体系统,去求钢球和滚道的接触应力,假如以上方法可行,能否得到每个钢球的运动学、动力学的结果?还有希望您能对我的方向给点建议,谢谢!
也希望各位研究轴承的前辈不吝指教,谢谢! 感觉,貌似论坛,能解答你这个问题的,还真不多。。。。。 harris的滚动轴承分析有一些这方面的东西,那家伙可是SKF的
NASA 据说轴承都做完了,干嘛只盯着国内看。
还是坐等大侠指导
首先说,我佩服你巨大的勇气,说句实话,你导师肯定对这个题目也没有深刻的理解,否则,他不敢给你这个题目,因为他不了解这个行业,才给了你这个研究题目,你按现在玩下去,要玩15年,才能到一个‘基础水平’,就是基本可以参加国际会议,那之后,才能算你开始研究,不废话了,谈正题,
1,我5年前参加过一个会议,说句心里话,国内对这些没有一个懂实质问题的,一个都没有,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实,
2,玩这个,要涉及到最底层的材料理论,假如你不是自己学习材料的,没有很深的材料理解,玩到15%,就得被迫放弃了,
3,高风险行业,风电,要求20-25年的寿命,就这一个寿命问题,就将多数人排斥在外了,完全没有资格,
4,国内至今对国产材料没有定论,就是完全没有合格的国内材料,于是,就说不上从哪里开始下手分析风电轴承,分析了没有依据,
谈你的问题吧:
1,材料的定性问题,首先你必须选定你分析的材料,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即方向性问题,材料不定,一切白扯,
高碳材料耐磨,但不耐冲击,中等疲劳寿命都不够,短期就可能产生‘振纹’,振纹扩展成裂纹,也许2年,3年就破坏了,
中碳材料,耐磨性不够,表面处理技术被米国与德国把持,基本不会扩散,国内技术,过渡层无法处理,
低碳轴承材料,国内刚起步,也是那个‘硬度梯度’无法处理,
2,你找到你研究的材料以后 ,要针对这个分析,建立你的数学模型,设计实验机,分析实验数据,数据的统计与变换,这都需要数学知识,很强的数学基础,不知道你数学理论基础如何,要非常强大,否则,玩不下去,
3,要了解世界,知道人家以前都作过什么?我见过一些研究这个的教授,现在研究的对象是人家30年前就有的数据,但其不知道,依然还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你想,他就是有成果了,那东西也没有任何价值,因为30年前的公开文件就有结论的,
4,你懂我上面说的东西了,就知道初步用什么进行研究,
举例说,对滚动体的分析,如何考虑‘压扁’,不是随意你可以设定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有‘定式’,你不能随意,因为对不同材料,你压扁到一个数值以后,那个模型就‘提前崩溃’了,你后续的计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必须弄懂我说的这些东西,才算有个‘计算入门’,
5,你理解了我说的这些‘冶金冶炼过程,轧制理论,冷却,晶粒状态,晶间组织,再加热过程,表面脱碳及其过渡层,再硬化过程,硬化层的应力崩溃,等等,等等’,那时,才能有你的模型,你分析的结果才有35%的正确性,
崩管你用10年,或者15年,走到今天我说的这个地步,才会有下一步,
我玩过材料,计算,试验机,有针对性问题,我教给你,所有问题都可以的,
2266998 发表于 2014-3-22 15: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说,我佩服你巨大的勇气,说句实话,你导师肯定对这个题目也没有深刻的理解,否则,他不敢给你这个题 ...
非常感谢您的指教! 有理论或方法的创新真的很难,楼主加油! 轴承这个东西确实是一种积累,不知道多少实验数据总结而来的,理论分析固然不错,但是进行大量试验也是必须的 相当有挑战的课题啊
以前实验室做非晶材料的成形性能研究,光由材料的试验数据总结材料的本构方程 做了两届研究生 结果还不是很理想 建议楼主还是换换研究方向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