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ka
发表于 2013-11-20 14:16:58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13-11-20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说技术,不说是非,概念错误,还是书读的不够多。
谢谢!
你提供详细资料,抽时间好好学习。
你提供的资料,我坚信是没有问题的,也相信楼主的原始资料也没问题。
楼主算出来是安全的,而实际上是螺纹滑丝完全失效,失去工作能力,问题出在哪里?
楼主只考虑了50吨的“拉紧力”,而忽略了预紧力,前段时间998大侠提供一个英文资料(有社友翻译了)说的就是这类型问题。
楼主没有认识到预紧力对螺纹连接强度影响的严重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50吨的东西,应该算是在大型物件了,如果不控制拧紧螺母的力矩,预紧力是相当大的。任由工人是拿起搬手使劲拧(怕拧不紧出安全事故),不加以规范就要出问题。
总受力是50吨,还是50吨+预紧力,这才是楼主计算出差错的原因。
总受力中没加预紧力叫松连接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见,有几个零部件,上螺栓连接时,螺母不拧紧,楼主的计算就是按此方法计算的; 总受力中加预紧力叫紧连接计算,实际工作中大多时候,没有拧紧力矩要求,只有重要的零部件才有此要求,但目前国内也多半做样子而已。
说了半天,预紧力到底有多大危害,我说了不算。
下面图片来源于资料,是容器方面的计算例子,只不过容器有垫片和密封性要求,预紧取得很大。在本例中,预紧力达到一定程度,螺纹连接完全有彻底失效的可能性。图片的计算方法是国内传统的计算,也是大家上学时,学习过的方法。你也可以用你提供资料上的方法计算,看看结果怎样。
图片中单个螺栓总载荷是4083N,剩余预紧力是1.5*4083=6125N,螺栓的总拉力是4083+6125=10208N。
如果把图片中的例子放在楼主的主题帖子中,相当于楼主用的4083N 来计算,而不是用10208N 来计算的!
蛋炒饭不要蛋
发表于 2013-11-20 14:35:01
围观中。。。
mfka
发表于 2013-11-20 17:07:54
原帖子在: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8971&highlight=%D3%D0%B6%E0%,4楼 整理如下:
正常的周期交变载荷不高,+-4800N.mm内波动。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会出现弹性反转,转速会瞬间提升很多,此时如果发生堵转,就形成一次17700 N.mm的冲击,可以按100次/150小时计算。花键大径108,30-60rpm。算疲劳强度。
大家可以算算,轴功率不到1KW,大径108的花键轴,这轴需要应力集中数值和疲劳强度吗?最大转矩应是17700 N.mm 而不是按4800N.mm 来计算。因为堵转扭矩频率很低,但概率是100%。
我好心帮他,无意间揭了短,后来多次找茬,没占到便宜。见我把M24螺栓保证载荷搞错,就来挖苦:“不至于这么不着调”;好心提醒他应该按:紧螺栓连接计算等,就来:“ 大侠还是回回炉吧”。原打算就算了,不去争论了。时间过去一天了,LIAOYAO捣乱,我不得不应战。这就是争论的由来。
LIAOYAO
发表于 2013-11-20 17:34:01
时间过去一天了,LIAOYAO捣乱,我不得不应战。这就是争论的由来。
LIAOYAO PK mfka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拉深 欢迎围观
来吧!来吧!俺公开发帖 PK, mfka 就不敢来应战。还有脸在这发帖说, 社区里的朋友都在看。
门童
发表于 2013-11-20 22:51:53
LIAOYAO 发表于 2013-11-20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时间过去一天了,LIAOYAO捣乱,我不得不应战。这就是争论的由来。
火气这么大,不就是抄书吗,能不能拿点自己的东西出来显摆一下?
mfka
发表于 2013-11-20 23:46:52
mfka 发表于 2013-11-20 14: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
你提供详细资料,抽时间好好学习。
你提供的资料,我坚信是没有问题的, ...
重型机械螺纹预紧力矩。
大家可以计算4颗,M24,8.8级螺栓预紧力该是多大。
n9ga1
发表于 2013-11-21 07:50:04
大哥们 你们都闲的吧!!现实中的敌人无数非要在网络上折腾~
有着功夫 好好干掉几个对手算了
冷水黄金
发表于 2013-11-21 11:26:50
哈哈,哪个自己用新方法推导下螺纹受力分析,哪个就强。
小一克sheng
发表于 2013-11-21 21:51:16
本帖最后由 小一克sheng 于 2013-11-21 22:03 编辑
严重建议开PK贴,以某种单独的技术为题。说实话较量技术和知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虽然最后较出个真理来但也是不欢而散。前几天吧在我自己的私人里和一个人就为一点技术问题整整搞了个三天三夜,虽然最后得出了真相大家都大长了见识,但失败的人却失踪了。没人和你较量了就好像没有技术快速的增长了。玩技术的都喜欢较真,较真才有真见识,和谐的较量才能有效的延申下去。大家继续哦
老湿湿的
发表于 2013-11-22 00:04:24
你俩玩得挻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