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3-11-18 18:25:14

小城市有几个企业会要研究生做机械呢,另外说白领轻轻松松把工资挣了,那得分什么行业,什么工种,办公室文员也是白领吧,一个月1200的,活不多钱也不多。

涅槃重生ZH 发表于 2013-11-18 19:09:18

你们100缸径的柱塞泵多少钱?我爸的厂子经常要用到油缸。

wscrw 发表于 2013-11-18 19:15:44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3-11-18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还不如找个外资做服务去,反正都是辛苦,就要辛苦得有价值,趁着人年轻,赚点辛苦钱,虽然不会太多 ...

顺楼请教一下大侠,车间班长、设备员、技术工、业务员这些岗位,以10年为期限,哪个性价比高?谢谢哈

缠绕指间的烟 发表于 2013-11-18 19:57:18

都一样 何况我们的小城市 钱更少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3-11-18 23:37:04

wscrw 发表于 2013-11-18 19: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顺楼请教一下大侠,车间班长、设备员、技术工、业务员这些岗位,以10年为期限,哪个性价比高?谢谢哈

这不好说,垄断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国企,外企,私企,离家远近,性格倾向....情况不同,没法一概而论
我觉得这个主要是来自对自己的认识
比如我自己,我的性格特点,善良,怕事,凡事求稳,得过且过,原则性太强,骨子里始终带着点酸腐.
这种性格特点,注定了我不大适合做业务,如果硬逼着我去做,即使可以做成功,人也很痛苦,做得受罪。
同时,我也达不到做技术的门槛条件,加上耐不住寂寞,所以也做不来技术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3-11-19 00:07:38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3-11-18 15: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毕业两年半,工资不到3K的飘过

       打个比方:
       设备有故障,我不可能马上去计算设备底层数据,变形,材料,受力什么的,那是设计部门的工作.
       我作为服务部门,是想方设法让设备排除故障马上动起来,我会怎么做?查查资料,问问别人,试试这个,拆拆那个,然后设备好了,这才是你服务部门的工作.
       于是第一个问题出来了:有了结果,不知道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里的原因,不仅仅指故障原因,而是指广义的"来龙去脉",比如,为什么当初别人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当初考虑到了,那现在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我在日本企业里的时候,就是这种思维模式---由结果去推导原因,于是当时我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设计成这样的工程师是傻逼.   而真相当然是-以为别人是傻逼的我才是大傻逼.
      人家当初设计这个东西,早有各种考虑和方案,技术的,非技术的,考虑得非常成熟,还正儿八经地反复审核,目前的选择就是当时的最优结果,只是因为我没经历过那个时候,或者说,没资格经历那个时候,于是从结果想当然地以为别人没考虑到.
      我就像头牛,骑我背上的人很清楚地知道我会往哪个方向走,因为他们只用设计好,把草料悬在我头前面,而我永远也够不到.
      这样一比,优劣就很明显了,只是在国内,一方面缺少研讨技术的氛围,提倡混者为王,同时一切以赚钱多少定成败,所以这点不明显,而在发达国家,这个"鸿沟",是非常清晰的.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3-11-19 10:14:32

本帖最后由 shootbomb1 于 2013-11-19 10:15 编辑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3-11-19 00:07 http://bbs.cmiw.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打个比方:
       设备有故障,我不可能马上去计算设备底层数据,变形,材料,受力什么的,那是设计部 ...

       "站在设计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你永远处在技术链条的下游,永远"被动".

       这可以引出第二个问题:做服务,比做设计,或者其他上游技术,技术发展路线更窄
       设计所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两块,缺一不可:
底层----基础理论,数学,经典力学,材料力学等等;
高层----针对市场和产品的技术应用,以及各个领域的考虑,比如成本,产品周期等等;
       而服务不用考虑这么多,或者说,不用这么深(也没多少机会让你深入),修修补补,能用才是目的(你当然也可以自学,但比起人家系统的学习,效率很低).

       于是,你总是停留在下游,眼光和技能,大都局限在你工作里接触到看到的知识,你可能通过努力自学,熟悉掌握了应用层知识,和一些简单基础理论,但是,你对"别人有我无"的核心内容无从下手,你知道核心在哪,天天和它打交道,但不得其解.
       然后,5年,10年,周期结束,产品被市场淘汰了,结果:
       对于设计,高层资源能借鉴的借鉴,不能借鉴的放弃掉或者卖掉,用底层资源重新开发新产品,一样赚钱,就像钢笔换个笔帽照样能写字,998就是例子;
       而你,就要看这个新产品技术跨度的脸色,如果新产品的技术跨度太大,对你可能是致命的
       当然一般来说,在同一个公司,这个跨度不会太大,但你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85后机械类专业毕业学生的职场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