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品味 发表于 2013-8-22 22:49:56

各位社友都来谈谈自己的经典之事,得意之作

   兄弟不才,提个建议,各位大侠有许多是从一线机床上摸爬滚打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能到高手。不妨都来谈谈自己干的经典之事,得意之作。使我们这些后生小子心仰慕之,学习之,追求之。致此暑气将腿,秋意初生之时,如能起发一交流,学习的风潮。真大幸事也。

杨善梅 发表于 2013-8-23 00:18:03

我就是从一线走上来的人。九四年刚进厂干了两个月的磨工,随后就过春节了,第二年开春磨工没事做,每天去上班,只能在车间里大眼对小眼,跑到滚齿工那边玩,当年的那些滚齿女工都是凭关系进厂的,都是一些政府要员家的亲戚,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是永远没有这个份额的,整天别人上班,我帮着打毛刺,倒铁屑。拉产品。直到有一天老板的大儿子在车间发火,说这几个滚齿女工一点上进心也没有,整天只知道玩,干了两年多时间的滚齿,到现在挂轮不会算不会搭,芯棒打不正。。。那几个人都说学不会,太难了。当时车间的滚齿机说明书就放在机床旁边,老板发火硬逼着她们看,但她们也没有一个去看的。我整天没事,从车间东头转到西头,拿着机床说明象模象样的看了起来。一边看说明书,一边对着机床上各传动部件一一识别。一个月后,时机终于来了,车间的滚齿机换产品,下面的工人忙作一团,弄了半天机床也没有调好,于是我乘老板回家吃饭的机会,跑去帮她们搭挂轮,打芯棒,。。。等这一切做完之后也就下班了,第二天就可以干活了,那个工人很感激我,。。。

九五年三月初的一天,老板把全厂的工人叫到食堂开会,在会上点名批评了几个工人,说车工刘工龙跟车工老师傅学了半年的普车,单干时领了四条变速箱第一轴毛坯去粗车,趴在车床上整整干了十六个小时,结果是两条次品,两条废品,。。。这样的工人是永远学不会的,开除出厂,永不得录用。。。。。说着说着,老板话风一转,就说到了齿形车间的事上来,“最近齿形车间的工人表现也不是很好啊,滚齿工不学无术,尽然还有个别女工上班时间织毛衣,有时干脆是早上去车间报个道,随后就跑到宿舍看电视去了,你们这些人上班时间,机床一开人就跑了。。。。还有人胆敢在我眼皮底下偷学偷开滚齿机的,没想到也能学得会,而你们这些正规军却说学不会,我也知道老板在会上不点明的批评我,我的脸是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地上有一个裂缝能钻进去。随后老板又开始说刘工龙的事了,说我们厂的刘工龙,顾军两位同志要是能向那位女同志学习就好了。我低着头坐在那里,散会后灰溜溜的跑了。。


同年的三月十五号,因为有一个滚齿工怀孕了,厂里一直找不到接替的人,老板这时才想到了我,让我去开那台破营口Y3180K,于其说是让我开滚齿机,还不如说是让我去受罪,那台破机床是三天两头的坏,有时不坏的时候又没有产品做,因为在当时好做的产品我是弄不到做的,都是那些有关系的滚齿工专做。我只能滚花键轴。别人不做的产品全部让我去做,别人做不好的产品让我去做。我晕!简直是太不公平了,床子坏了叫机修工过来看,机修工看了一下,说没问题,让我自己去搞。后来厂里招了一个滚齿学徒工,老板让我带他,有了他,床子坏了,机修工不修,我们两人一合计,就把机床给拆散了。。找到了问题的零件,让老板去买,老板看了无话可说了,只得让手下的人开车去南京买。


八月份,车间主任换了,新来的车间主任对我还好,让我去干机床调工,负责齿形车间的三台滚齿机的调整,换活,算挂轮。这样的日子大约维系了一年多时间,九六年下年底,老板派到湖北石堰学习的人回来之后,当时的马屁精也是其中之一,他一回到家,老板立马把原先的车间主任调回到砖窑厂去了。这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家伙,刚开始对我还能过得去,随着技术的渐渐学会,我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老板依就是让我带徒弟,但这时徒弟帮我干的工资就不是我的了,但徒弟干出的次品与废品均是从师傅的工资上扣除。当时的工资很低,一个月只有三百多大洋,如果小徒弟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打了刀,师傅就要被扣去半个月的工资。我不想做了,想到江浙一带去打工,但家里的老人死活不让我走,没办法只得继续干,后来的日子几乎是经常受他们那帮人的罪。直到零二年年底,厂子完蛋了,我终于离开了那个让我心寒的地方。


到了慈溪之后,我进了飞达齿轮厂,在那里做了机修工,每天面对着那些老掉牙的滚齿机,插齿机,剃齿机,有的滚齿机的年纪比我还要大十多岁呢,车间的环境特别差,滚齿工全部是男人,夏天车间的温度很高,,滚齿工个个是光着膀子干活,冷却液滴到肚皮上是黄黄的,我每天的事情是机床坏了修机床,机床不坏就是磨滚刀,一天最少也要磨三十多把滚刀,滚齿开了三班。当时正好是浙江省的电不够用,夏季高温还要限电,限电时间厂里要发电,白天是那个胡师傅守发电机,晚上是我守发电机,那时每天的上班时间在十一个小时左右,很累很累。第一年进去月工资是1300大洋,第二年是1500大洋,。。。。第二年年底我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开始走上了自学电脑之路,学CAXA,到了零八年我的工资是3000大洋一个月,那些学会了UG造型,零九年下半年去温州那边上班,那时的工资又涨了一些,到了温州之后我做了厂里的齿轮老师,负责工装夹具设计,齿轮参数校核,齿轮测绘,齿轮刀具订制。机床修理,二手机床恢复。以及一些产品的出图。后来为了出图方便干脆自学了Solidworks。


总的来说,机械这个行业,要想学得精学得好,必须从车间一线做起,能坐得起办公室,下得了车间,上得了机床,装龙象龙,装凤象凤,做个老鼠还得会打洞,也只能这样才能胜任在江浙一带的小厂上班,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

国运昌久 发表于 2013-8-23 00:19:18

惭愧,我是干装配的

HC小丁 发表于 2013-8-23 00:29:24

说得好,自己的经历是别人复制不了的,同样只有自己努力了才会有回报,之后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翔梦随风 发表于 2013-8-23 07:46:06

前辈的经历及精神让俺钦佩,尤其作为女同志,经历那样的过程,值得俺们学习!

小白丶经典 发表于 2013-8-23 08:21:13

波荡起伏啊

の小南灬 发表于 2013-8-23 09:04:36

河豚会吹泡泡 发表于 2013-8-23 09:09:53

本帖最后由 河豚会吹泡泡 于 2013-8-23 11:21 编辑

在半年里。从一个只会绘图的人成为机,电都自己玩。成功开发出冲床,油压机的普用型送料机械手。是自己开发,不是抄图。效果感觉太慢了。虽然我看同类产品,国产基本都是10-15次/分。但我希望能达到20次/分(送料时间控制在2秒内,冲压时间一般为0.8秒)。现在正考虑降成本,提高速度(但不能出现过冲,丢料情况)。

civiling1204 发表于 2013-8-23 10:56:40

06年秋开始制作的六轮机器人。之前说过,当时在材料方面的经费只有不到6k,最终被卖出40w的家伙。经过一轮改进,这个机器人最终还是正常交付了。
设计要求是爬坡能力15度,实际上现场3、40度的坡根本拦不住它往上爬,最后施工方不得不把场地边缘凿出一些槽,等车轱辘钻进去,才能防止其跑出展示区域。最终客户的员工对这项性能赞不绝口。
机器人的轮系就从网上照抄的NASA照片,里面的弹簧减震系统,是自己想出来的。后来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摄像头的颤抖能被吸收到不影响观赏。
当时特别担心,别这玩意给人家玩半年就悲剧了。半年后确实接到最终客户消息,这个机器人的轮子磨损了,没说其他问题。每天在粗糙的沙石地面玩没出毛病。以当年的水平做成那样,现在还是蛮自豪的。

huanghuan871 发表于 2013-8-23 11:45:46

得意之作,拿的出手的没有,惭愧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各位社友都来谈谈自己的经典之事,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