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wing 发表于 2013-8-5 13:45:17

移民后(下)

写在正文前。今天借着发邮件的功夫,偶尔翻了翻163的新闻。结果让我很震惊。在讨论对于日本航母的问题时,我某砖家又抛出惊人语论,”日本的常规动力核潜艇……“。偶滴个神啊。大侠,拜托你先搞明白了再出来吹好不好。唉,如果这种现象代表了一代中国人的话,那确实像8爷说的,什么都没有了要。

回正文。

继续说说移民后的差异。


其实,之前有位大侠的回帖里已经提到了,出来后的第一种落差就是”孤单“。毕竟,相对国内来说,所有的一切都相去甚远。你周围的人讲得都是陌生的语言,你周围的人干得都是你陌生的事儿,你生活的圈子在一夜间从一个很大的范围缩小到只有公司、家这两点一线。孤单是必然的。当然,现在移民出来的人很多了,你说找不到中国人,那是不可能的。但这是后话,后面再详细说这个。之前的大侠说的好,”恐怕想凑齐一桌麻将都困难了“。而这种”孤单“不光是一种形式上的孤单,不光是你周围有没有中国人的”孤单“。就如我之前说的,因为你的整个生活环境变了,你周围多数的人都是在走人家过去这些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中国的生活方式,所以,初来乍到的你,是很难适应这种环境的。但是适应不下来,你便没有未来可言。

在中国,家里有辆车现在来看,虽然算不上高富帅,但至少是一种奢侈品,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汽车绝对不是一种代步工具。但是,当你出来后,你会发现,没有车,你将寸步难行。这倒不是说国外没有公交设施,从某种程度说,人家的公交系统比我们完善。但是,你不可能每每乘公交去采购,每每乘公交去上班,每每乘公交去聚会,每每乘公交去休假,去接人。因为人少,很多时候你等下一班公交的时间够你跑一个来回了。而对于一些城市,即使是月票,其费用也未必比你开车要低。(说实话,国外的油价相对人家的收入来说,真的很低。)(PS.请自动忽视一些欧洲城市吧,比如伦敦之类的,至少开车在伦敦来说,还不如坐公共交通。)所以,买车就是一种必然。你银子多,可以买些好点的车,比如奔驰、宝马。你银子再多一些,可以去买宝石捷、野马之类。你如果银子紧张,可以买一些日本车,或者干脆去旧货市场淘辆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车。这样的车很便宜。因此,车是国内外大差别之一。而我说这些,并不只是想说说有车很重要,而是要说说车文化。可以说,车文化是一种国外人的传统文化,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谈及汽车,都会有一段难以抹去的情怀。

你跟他们谈车,他们会给你讲那些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爷车,会给你讲1970大黄蜂,会给你讲庞迪压克。哈哈,其实他们不是讲车,他们只是在追求那些年少时的梦,追求那曾经梦想拥有的感觉。而车,对于他们,既是一种代步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牛仔精神的延伸。当昔日的高头大马变身拉风的汽车,他们似乎能从中找回那种人与马的情怀。

      再有,就是赌博。老外其实很爱赌。从bingo到619,从赌球到赌马,从色子到扑克。这也是一种文化。你出来之后,不是要你去赌,而是至少你应该明白他们在玩什么。比如聚会的时候,有时他们会为了一场球赛开个小型的赌博。哈哈,玩得不大,1块2块,但是你要知道他们在玩啥,怎么玩。不然,你如何跟这些鬼子玩到一起呢?当然,这里说一点,对于像彩票之类的经济获取行为,至少在加拿大是不征税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运气好,中了三百万,那就是入手三百万,政府不会找你要钱的。

      再说说喝酒。老外很爱喝酒,也很能喝酒。有些看似“傻呵呵”的老外,到了中国接连放翻我们的“酒场高手”。哈哈。不过这里想说一说喝酒的规则。老外喝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劝酒。你喝不喝,喝多少取决于你,而不是别人。你喝得多,喝得醉步代表你意思到了,同样,你喝得少也不代表你不够意思。总的来说,就一点,就是喝酒也好喝高兴了。老外本来话就很多,喝了酒话就更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边喝酒一边彼此就加深了了解。当然,喝醉了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有机会的大侠可以去看看,也挺有意思。(当然,喝酒是不能算毛子的,他们喝醉了肯定是要跟你干架的。)

  呵呵,貌似脑子有些僵,算了,想到哪儿说哪儿吧。

  再说说落差好了,捎带说说国人的恶习在国外带来的麻烦。

  第一种落差是“孤单“,这是前面说过的。第二种落差就是你的优越感。

  
你毕竟是晚人家十几年几十年开始的,而从你离开中国开始,就决定了你过去的成功也好,业绩也罢,都将回归零点。甚至包括你的人事圈子,包括你的于人态度都回归零点。这对于一些在国内当惯了“大爷”的人来说,很不好。既然一切都归零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你要重头做起。特别是做管理的,做销售的,你那些国内的经验人家是不认的。而你要做的,就是再次将你的能力展现给别人,重新一步一个脚印的爬上去。这不只针对技术人员,也针对那些高富帅们。
  我在温哥华的时候,见过邵逸夫的侄子,也见过因为经济问题逃到加拿大的某“银行家”。都是些很有钱的人。呵呵,比如那个银行家,我可以这么说,如果还在中国,如果不是因为被条子追捕,他是可以横着走的。但是出来了,你只是有点钱罢了。你想用钱买一切,那不可能。他一开始买了辆对开门的劳斯莱斯,顾了个司机给他开车。结果不出半年,司机辞职走了。哈,不是他给钱少,而是他那些国内有钱人的做法在这边行不通的。人家给你开车,赚的只是工资,不会委身于你什么,更不会跟签了卖身契似的对你唯命是从。到头来,这大哥还是得自己学开车,自己考本,自己开。哈哈。这就是落差。对,这种落差用另外一种说法讲,就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干。”
  也有职务落差的。比如某位在中石油混得还不错的(大概也混到处级了),出来后,因为决策失误,给人刷过盘子,做过寿司,最后搞搞水暖维修之类。这种落差也是存在的。
  所以,总的来说,你得习惯这种落差。
  这里要说说国人的恶习之一,吹牛!有个真实的例子。某位在石油系统很牛的中国人,移民出来后,在某家公司找了份销售的工作。要说起来,这个人确实有能力,无论是技术知识储备还是销售能力,都很好。但是就因为吹牛这事儿,不但断了自己的前程,也把他所在的公司拖进了火坑。国人吹牛,很多时候是山吹海侃,不着边际。那些把别人的事儿扣自己头上,或者编点绯闻的事屡见不鲜。这大哥就是犯了这毛病。某次跟几个生意客户喝酒的时候,山吹海侃了一通,把一些本来没有的事儿扣在了自己的头上,扣在了自己的公司身上。(这个在国内,特别国企很常见吧)确实,当时收效不错,几个客户印象很好,都有选用他家服务的意思。不过,有一点,卡城的石油圈,或者说阿省的石油圈能有多大。中石油、中石化、斯伦贝谢、weatherford,呵呵,大家也经常串来串去,所以,没多久,大哥的牛皮就破了。我之前说过,国外最重要的讲一个信誉问题。所以,因为这次的吹牛,这大哥的信誉降到极点,不仅丢了客户,被原公司开除,而且其他同行业的公司也不敢再雇他。开玩笑,你一个人的信誉问题能让整个公司被别人怀疑,拒绝,谁还敢用你。呵呵,前车之鉴吧。

    同样的,今天也先说这么多吧。下次说一些关于找工作,简历方面的东西。

    水平有限,大家凑和看看。

Michael0576 发表于 2013-8-5 13:48:33

沙发

‘’出国作机械工程师,你只能到加拿大或澳洲,米国有困难,因为米国的门类特齐全,高低都有,你很难混,另外,对基本功特别重视,一大堆的家伙用手算东西,看得你目瞪口呆,中国去的很多在给人家做CAD,主要是基础差,思路的没有,
你去加拿大要办‘技术移民’,万把块钱,全家都带走,猫狗要检疫,哈哈,
到东北去,汉密尔顿或密西沙加,一大堆机械公司,各类都有,但薪水比米国少,福利有保障。。。”’ ---阿拉说

angel1399793 发表于 2013-8-5 13:57:45

http://bbs.cmiw.cn/data/attachment/album/201307/14/134943xqbare67qlfnen6q.gif进来长知识

探索号QM 发表于 2013-8-5 14:09:30

有车开,肯定比较过瘾。尤其道路条件比较好,路两边的风景如画。

nkfbearing 发表于 2013-8-5 14:23:09

长见识了。

hc2003 发表于 2013-8-5 14:23:19

外国比较实在啊,不像天槽,到处是忽悠啊,遍地是骗子

2266998 发表于 2013-8-5 14:31:24

说的挺好的,加国东部有些工业,俺在汉密尔顿与密西沙家都住过一段时间,但华人在这些地方住不久,华人喜欢繁华,喜欢‘冠军楼’,‘鲤鱼门’,喜欢在‘CN塔’上吃饭,那个玻璃地板挺吓人的,俺第一个上去走,那些哥们儿都不敢,哈哈,

比起加国,俺还是喜欢米国,更有挑战,而加国适合老年人,

米国去加国,挺麻烦的,还得下车看‘ID',米国就不用这个,打开车门,警察喊名字,比如’壮‘,你答,有,就过关了,俺喜欢边境那个繁华,美能达塔,公羊岛,晚上的瀑布彩灯,植物园什么的,特漂亮,

俺去过白大夫他家,特别感慨,一个富人,北美名医,做出这个选择,俺做不到,佩服,

逍遥处士 发表于 2013-8-5 14:35:41

要对楼主另眼相看了:)

xlf63 发表于 2013-8-5 14:38:47

大家多实在了,才能一门心思搞技术,做好自己该做的活。
否则心太累。

心结 发表于 2013-8-5 14:46:16

话说那天在l临科音上有个洋妞问我要不要去米国工作,可以给我发私人申请,真的假的?是骗子吧?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移民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