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3-7-15 08:20:10
一直在记领导的五点要求:
1.PDCA;
2.现地、现物;
3.多问为什么;
4.做记录;
5.有问题找领导。
努力拼搏,笑对生活!
不要在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了就不要结束!
天蓝蓝海阔阔
发表于 2013-7-15 10:58:32
仔细,佩服,是个设计人才
随便看看h
发表于 2013-7-15 11:12:31
每次读ZZ大侠的文章都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大侠的分享,这么多文字的输入,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吧!
大侠对“绝压”和“表压”的解释相当简洁清晰。
向大侠学习。
谈文钢
发表于 2013-7-15 12:42:10
看得我 有点吃力休息一下再看
小马哥machael
发表于 2013-7-15 13:27:36
很好啊,继续加油!!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3-7-15 14:42:3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7-15 15:54 编辑
翔梦随风 发表于 2013-7-14 17:01 http://bbs.cmiw.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大侠,CHAPTER1第二段的
应该是左边是压缩前、、、、、右边是压缩后,或者,左边是压缩后、、、、、、、 ...
首先谢谢你的认真回复,然后回答你的问题。
1. 关于“左边是压缩前,右边是压缩前”的笔误,谢谢你的指出,已经在原文中改正。
2.关于文中提到的平衡气缸,设备顶部用的气缸一般不是一个而是用两个。辛苦你画图了。
为了对应你的学习态度,我把设备图片放在我论坛个人相册的 zz961限定 里面了,
请去参阅并下载,下载后告诉我一声。
3.关于“滑块在90度的时候,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重力尽量保持平衡”
这句话里并没有单独说 滑块重量。这里实际上是:其重力包括滑块,连杆,曲轴的偏心部分了。
实际上设备最初调试时,计算合计重量只是一个初期参考值,先把气缸压力计算出来作为初期值,
然后会逐渐调整气缸压力,使得“滑块上下运动之后自然停止时,曲轴停在90度或270度附近”。
实际上重力包括哪些部分并不重要,上面引号里的目的才是最终目的,但是我后来根本没时间讲怎么调试了。
开始只说了10吨的滑块,是为了简化问题而说的,最想强调的内容是“不是上死点也不是下死点而是中间”。
所以“是否包括曲轴重量”,其回答是“包括曲轴偏心的部分”,但是在那个谈话的流程中纠结这个问题没有必要。
4.“滑块停在90度”,嗯,实际是曲轴停止在90度。工作中说滑块角度说习惯了就那么写了。
话说,俺在工作时,同事都是直接说滑块在多少度多少度,
俺明白意思也就好了,也从来没有去特意强调过“那不是滑块角度而是曲轴角度”,
这种地方是微妙的地方,如果我在同事面前去指出这点,会导致自己减分的。
5.曲轴重量,实际是考虑的,参考上面第3条,注意是“曲轴偏心部重量”。
这一部分在平衡缸初期压力的计算时,是需要的,主要计算较大的重量,包括滑块,连杆,曲轴偏心部重量。
最后再次谢谢你的认真回复,老鹰版主给你加分很有道理。
如果论坛里像你这样认真的选手更多一些,会更好的~~
ps:你的第二个图多少有点问题,不过因为是简图也无可厚非。我们公司早期产品好像也用过近似的构造,滑块从下到上把曲轴给包住,滑块上部向上连接单平衡缸,不过后来淡出历史舞台。
猫王001
发表于 2013-7-15 14:49:13
翔梦随风 发表于 2013-7-14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大侠,CHAPTER1第二段的
应该是左边是压缩前、、、、、右边是压缩后,或者,左边是压缩后、、、、、、、 ...
我认为是这样的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3-7-15 15:01:51
猫王001 发表于 2013-7-15 15: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为是这样的
谢谢回复,图画的很漂亮。
文中只是为了介绍原理所以略去了具体形状的介绍。
实际设备,滑块向前向后伸出两个突起,两个突起部分别向上有拉杆,连接到上面的平衡气缸。两根拉杆之间,与曲轴不干涉。
上面的平衡气缸,我们用的不是气缸上表面固定而是下表面固定,目的是节约空间,当然上下都是可以的。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3-7-15 15:06:42
水水5 发表于 2013-7-14 14: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线速度的极限值是多少呢?哪里能查到?
《化工原理》课程里面,介绍流体和传热的部分里,一般会有一些介绍。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3-7-15 15:09:08
随便看看h 发表于 2013-7-15 1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次读ZZ大侠的文章都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大侠的分享,这么多文字的输入,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吧 ...
谢谢回复。一共七千多字,打字是分三次打的,算上最后的修改,总共超过8个小时了,相当于一天上班的工作量,呵呵。
表压和绝压,大学时在专业课学过,不过那时也没留下啥印象。如果让我再去讲那堂课,我会努力让同学们明白的。
专业课里好多知识,例如精馏计算,干燥计算,传热计算,流体计算等等,都是毕业后自己无聊翻看教材的时候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