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x36 发表于 2013-6-22 10:33:50

本人最近要写个质量管理论文,周一要交,现在思路不清,想让明白人帮着理清思路

单位最近要写质量管理论文,下周一要交,要求3000字以内,
主题是:精细管理,提升水平,对标一流,追求卓越。
主要内容是
1.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有效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以本单位的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推广为主线,探索创新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以本单位质量文化为主线,总结质量文化成果;
4.以创一流产品为主线;
5.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要有创新点,特点突出。

本人想以精细管理为主题,因为我们现在对质量要求严格,加工出现质量问题要追溯,分析原因,警示直接责任人等

本人在机加工车间当工艺员五年,也知道车间怎么处理质量事故,如进行罚款,开早会讲,搞清责任人等,但是,我上网查的质量管理这方面说的都太宽泛了,是粗线条,我所经历和看到的都是细线条,具体问题如何处理,请问这两个怎么结合?

muzhijmlh3717 发表于 2013-6-22 11:05:31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和你公司实际,按照质量管理规定,科学有效实施,核心是质量,建议楼主学习五大工具,我这儿有TS16949相关文件,需要的话我传给您

Cavalier_Ricky 发表于 2013-6-22 12:41:26

我的判断:日本的东西好、质量稳定,中国的东西较差、质量不稳定,关键在于公司对“以人为本”,“对人的管理”的理解上的区别。

“出问题找责任人”,应该是中国普遍的做法。但是,有多少家公司,能把“让人少犯错误”上下功夫?

5S、6S的横幅,随处可见。可是就那个横幅下面,轻松就能发现缺3个S的情况很多。

这个“S”也是日本人搞出来的;任何一个流水线上的员工一旦发现问题,都有权利停止流水线的运转,也是日本人搞出来的。

很多公司说自己公司在用这些理念。但,我真的很怀疑,要启用这些理念,知道公司得花多少钱吗?

日本是没有罚款和开除的国家,但公司仍能造出好东西。我们难道真的只能把这个责任推卸给“国民性的差别”这个大帽子吗?

比如,很多公司老板,竟然不知道什么叫“操作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或很低估这个东西的作用。

比如,同类产品的生产上,假如质量合格的分数为80%,日本的流水线报警触发点是85%,中国是80%。
在这种区别下,咱们假想一个员工听见或看见报警后的动作,和线上工件通过各段质检关后的质量。
----日本员工,就算慢慢腾腾过去调节调节,通过的,还是合格品。
----中国员工,就算最积极,百米跑世界第一,还得放过一些不合格的产品。

另,对产品的全检,您是怎么理解的?

一重科技 发表于 2013-6-24 09:59:05

同样来学习学习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人最近要写个质量管理论文,周一要交,现在思路不清,想让明白人帮着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