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这几年搞设备维修,笔记实例分享
俺这几年搞设备维修带的兄弟都是拿大槌的料,说文化就小学、初中、中专这三个档次,在资质上肯定和社区里的各位朋友木有得比。然而在学习、工作知识、岗位技能上而言这是不分什么文化高低的,同样要吃饭填饱肚子就得将活理顺,才有让别人尊重的筹码。
说起提笔这事,那可为难了俺这帮兄弟咯。要说抡起大锤连续锤个2个钟也不喊累,可提起笔来要记事儿就半天也蹦不出几个字。那么要如何让这群拿大锤的兄弟去做笔记呢?拜现代科技之赐有了好用的工具,那就是---数码相机。
不求好只求轻薄方便携带,拍出照片要清晰就成。价位通常就选几百到千二百之间,内存卡两张,一张工作用另一张休闲用。不强制性要求去买,但是会追问在工作中记录了那些经验。结果肯定就是每人一部,自己买自己中意的相机。
说个实例吧,在09年春节后,车间有部从日本国进口的冲压机工作台和滑块面出现凹陷,在节前就已经有发现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情况更严重到难以顺产,厂里就请原厂派人来检查和维修。俺在原厂技术人员到来前就先给出工作指示,一是这部机器的维修就是教育训练课程,全员参加;二是记录原厂维修人员带来的工具以及检测和维修手法。
整个维修时程从3月份就开始,首先是来检测实际数据再回去研讨,过些天之后就来拆工作台去研磨,这次维修并非原厂来的人,是请外面维修店处理。研磨后再装回去时就搞了近6个钟,并且精度木有达标。又过了一些日子,原厂派人来重新检测和调整,同样的还是将检测实际数据拿回去研讨,当再来厂里时已经确定要拆滑块回去重研磨,这时已经是5月份。等零件整修后寄回厂里已经是7月份的事。整个维修重点就在零件回厂后的复原,这时俺们的相机也从3部增加到4部。由于事前都有先开会说明和指示,因此是按这些要点去拍照,当这部机器复原后,将4部相机的照片彼此分享,内容则是大同小异。原厂日本技师在修护复原后说了“以后这机器你们也有能力自己维修”,俺们也相信自己已经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在其他的设备维修过程,俺敢和同行打赌,就算这部机器木有接触过,俺们也可以100%的给复原,初始同行朋友都不信,当俺说出俺的方法后就全认同是可以达成的。俺这帮兄弟现在也都有自己的”笔记“。当俺想做教案时,俺也就不会缺少材料。
笔记,不能简化到自己当时可以理解,而是要记到一般人都看得懂的程度,这在日后回忆或编写教案时有很大的帮助。
笔记,不能简化到自己当时可以理解,而是要记到一般人都看得懂的程度.
有很多读书的时候做过的笔记,现在翻出来看,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看来的确要经常温习啊,大侠说的很准确啊。 好记性不及烂笔头。 好方法,很实用的技巧,好料因材施教出来的 要具体形象化的就得靠拍照,要理论化的就得用笔记了 这些年拍得的照片都是很好的材料,可以直接表达当时的景象,朋友看见后都希望能分享给他。
尤其是要找一些结构来参考时,就很方便做到很完善的记录。或和远方朋友交流时也很方便,再配合截屏就有图有文字理解起来便是轻松。
还有当要山寨别人的机器时也忒方便,如附图所示。
笔记,就是一份记录,并不限定在文字的范围,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声音。
在使用文字书写时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个能力在社区里发帖就可以见真章,相信某些人所发的帖是让大伙看了的感觉,有些是云里雾里的,有些则让人有所期待下一篇帖子的早日到来。
好办法 你看社区里有些人问问题都说不清楚,别说叫他做笔记了。 又冲床又相机 LIAOYAO 发表于 2013-5-3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年拍得的照片都是很好的材料,可以直接表达当时的景象,朋友看见后都希望能分享给他。
尤其是要找一 ...
大侠尺子拿斜了,呵呵开玩笑的,多谢大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