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酒 发表于 2009-11-20 13:48:52

共享的精神从线上转到了线下:victory:

李建辉 发表于 2009-11-20 16:33:42

我觉得劳动一定要有报酬的,姿态高的也不能为了独善其身让别人都不好意思谈钱,最后工作不好开展。

bubu01 发表于 2009-11-20 21:45:41

本帖最后由 bubu01 于 2009-11-20 23:25 编辑

{:2_36:} {:2_36:} 老马兄,客气了。
我建议留给社区,做为后续项目的启动资金吧。
虽然很少,不足以做什么事情。
网络合作是个新的事物,社区1号项目更是个奇迹,坚绝的无条件的支持它。
这点钱,就算我表达支持的一点实际行动。
听竹 发表于 2009-11-19 21:39 http://bbs.cmiw.cn/images/common/back.gif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个行为轰动了整个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
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
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子贡的榜样被舆论传播之后,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因为后来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国家报销。因为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所以肯于出钱赎买的人就越来越少。
在子贡看来,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做得“好”,却没有“做对”。
   “做对”不是自己主观认为的“高尚”、“好”。子贡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自然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
“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
转的一条读后感,你不收就是罪人啦 {:2_36:}

杭州学徒 发表于 2009-11-21 10:57:11

陈旭说的有理。支持下,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办事不会走弯路。

老鹰 发表于 2009-11-21 11:11:23

23# bubu01

深刻。公平合理是唯一原则,只有这个才能可持续。感谢一下大家的风格,不是要损害事情的主导原则。

听竹 发表于 2009-11-21 18:51:38

好故事。
老马兄,帐号已经通过邮件发送,请确认。

老徐 发表于 2009-11-23 13:21:50

23# bubu01
好故事,好寓意,学到了,没看出陈旭这傢伙还是个文学青年啊

憨老马 发表于 2009-11-23 13:30:15

26# 听竹
谢谢!

许剑 发表于 2009-11-23 18:46:10

这个故事很不错,才子啊
23# bubu01

向宏 发表于 2009-11-28 10:14:00

干了工作,收取酬劳是应该的,不收反而搞的大家都无所适从!!!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一号项目组要计发费用,参与过的社友们是这样回复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