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退的故事,
现在都说找工作很难,是真的难吗?有时也不都是,有时遇到说找工作难的家伙,问有什么建议吗?你可以看一下这个结构,做个详细的计算书?估计可以找到工作,但一般的家伙是觉得太费劲了,好像也没有必要,随便干点什么不是一样的?有人分析各国的国民性,德国人像经过复杂热处理的合金钢,要摧毁它必须想办法,无论是烧、锻、挤,要用复杂的办法才能重新成型。而日本人像含碳比较高的高速钢,能攻善守,但施加极大的压力可以瞬间崩溃。美国佬类似复合材料,难以琢磨,看着很轻,但拧断不容易,且难以下手,很难对付。
对付日本佬,美国佬最擅长,并且一出手就是恶治,鬼子守松山的时候,国军弟兄数月攻不下来,伤亡惨重,美国佬的随军工程师教给中国人挖地道,运数吨的炸药将山整体炸塌,数千日军仅幸存几人,看得国人士兵目瞪口呆。
说不知难而退,不容易退的还有我们的近邻老毛子,守一个城市,说不退就坚决不退,不退就可以守住,甭管你用什么武器,也甭管你来多少人,爷就是不退。时至今日,老毛子有些萧条了,但某些方面依然不退。
宋子文的一部分当年日记和历史的一些记载现在都公开了,宋氏虽然善于周旋,但也可以看到当年的艰辛,先是央求美国佬的援助,后来是央求斯大林出兵,斯大林得意地说,他不派人,日本人在中国就住下去了。随着核弹的爆炸,斯大林迅速出兵,10天横扫100万关东军,可见苏联武器的利害。
不打仗以后,世界形势也未见好多少,一些国家依然是能攻善守,比如鬼子和德国人,一些国家依然难以琢磨,比如美国佬,操纵世间的各种东西,今天涨明天落,从中渔利。
相比之下,我们就太容易退却了,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现在,即使现在,我们也很容易从一个行业退却,大多数人没有和洋人一搏的坚守态度。心底里自认是不如洋人的,无论面对洋人的面试或是技术上的诘问,都显得底气不足。
假如什么时代,我们可以固守一下,坚决不退却,也许那时我们的信心就有了,我们可以拿洋人那么多的薪水,可以四处游玩,但难啊!现在,即使你希望组织一些和洋人抗衡的力量,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家伙。即使有,也是硬拼的家伙,打不过洋人。 对机械行业的来讲,现在工作的确难找。工作好几年的,很多不能干个什么,刚毕业头几年,好工作要工作经验,进去了,基本打杂,刚接触到深点的东西,压力所迫,跳槽,之后的日子就跳来跳去。哪有培养人的环境。俺知道的,老师傅的孩子,这几年高考没有报机械的。。。 沙发,顶蛤蟆兄 这只蛤蟆是什么变的呢?肯定不是王子。 知难而退
在战争中可以使用可以,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老毛就是典范;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话就是认输,市场换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市场让出去了,钞票也给让出去了,自己成垫底的了。 坚守或者进攻也需要能力和道德感。只是这两点我们现在可能都缺:
能力方面,老一辈的逝去加上人才的断层,剩下能硬碰的很少;道德感方面,自从当年右派被打倒,我们缺失的太厉害。说到底可能还是一种文化的缺失。
没有受到阴影影响的一代逐渐成长起来,也有部分还是相当理性而且热血的,只是能壮大到什么程度,更靠近或者更落后于列强,我也无法琢磨。
只是常想,能不能折腾出一种老外暂时也无法实现的知识传播流通模式,后发制人? 有一年考大学的作文题,漫画。一个人在干挖井的事,已经挖了好几个坑了,其中有一个快挖到水了。但都是半途而废。
当时,年少,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实在。现在想想,可能这是人的能病,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挑容易的事做,坚持不到最后。 很深刻,值得深思。 我所知的日企,大多数一干就是一辈子,经验,能力的积累很不错的。 所以说一个民族最优秀的品质不能丢,要坚持发扬 感同身受啊,国家就是这样,我们何必 自我牺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