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来自一线的信息反馈,由于缺乏新鲜“血液”及时补充,已经有企业生产一线出现“用工荒”。即便在被大众普遍认为是“香饽饽”的国有企业,也有一线劳动力无以为继的现象。& q. {# @& q* d9 K, Z+ U
* l( E3 X! O! N$ e# M+ z“胜利油田一线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年轻工人了,工人年龄结构也出现断层,四十岁左右的已经成为工人中的‘年轻人’。”胜利油田工人李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0 d; b, D% E8 o2 A) z
@, s ~: [ \- m1 |: v5 l, ?. i
“一线工人的招募目前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而如今已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接受这种安排,就算有年轻人来,离职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留不下来。”李磊解释道,“再加上公司近年几乎没有招聘,一线工人队伍青黄不接。”" q$ R" C$ u& x, a. b: W2 ?, x
; s4 @. C/ `+ I0 A; N# Z0 h5 m; d多名胜利油田一线工人向记者确认了上述信息。事实上,李磊所说的劳务派遣用人模式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并不稀奇,不少企业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较强的工作岗位规模性招募劳务派遣工人,但由于待遇、晋升机制、工作稳定性等方面与用人企业在编员工存在明显差距,劳动者普遍认为劳务派遣工在实际工作中会“矮人一头”,因而难以得到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认可接受。5 D2 w: B' Y n+ [1 u
3 Z* h! Y( D* P% A3 r" H- k% \9 E) _, L" x
% C B* A* Q3 k0 Q4 U; H
1 R! w: x6 c3 w( u6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