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粉末冶金技术》
Q. c5 H) R9 s% `! I【作者】 陈振华 主编
0 W8 }, Q% y$ o- C i) |4 l3 x【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3 R: { G ?7 Z. r( m【出版日期】2007-9-1! \$ E& W( M% _8 z* @$ C
【ISBN】978-7-1220-0826-80 c0 B. X/ o0 T$ o4 ^
【定价】59元
/ j& {* Y$ Q( E1 u3 S L/ C' I【开本】16开0 T& h; P( ^2 ^* ?- F" s
【装帧】平装! W8 N2 Y, q+ e! X1 U; K) i! ^
【版次】1版1次8 [ p* u c! q5 N
【页数】489页/ g( r3 I l% V
【大小】69.1M; U2 ?+ C/ r1 R1 p
$ E9 e, M+ b5 a【内容简介】
2 V8 B G3 W. ?, ^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工艺和理论,内容包括超微粉末制备技术、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喷射沉积技术及应用、粉末冶金特种成形技术、粉末冶金特种烧结技术、自蔓延技术及其应用和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 @6 [4 N% E! V; L% k9 y5 g- t 本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理论与实践兼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参考价值,可供从事粉末冶金、材料、机械等领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特别适合作为粉末冶金、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A0 x* d9 _5 _' N$ J2 B' x: y0 H2 x, V! B% B+ N$ T
【前言】
0 A7 V1 b6 i8 r5 E. `9 s4 u 近十几年来粉末冶金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相继出现,使得整个粉末冶金领域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假若把粉末模压成形和普通烧结作为主要工艺的粉末冶金技术称为传统的粉末冶金技术,那么近几十年在粉末冶金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工艺可以称为现代粉末冶金技术。
% `" x, G6 i; @* ~/ r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 T; B6 _) T9 q5 n4 w0 X+ | ?' S0 x( p* M" q# O3 a
(1)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涌现。如超微粉末的制备技术、快速冷凝、机械合金化、喷射沉积、粉末热等静压、粉末热锻、粉末轧制、粉末挤压、粉末温压、粉末准等静压、stamp技术、快速全向压制、高速压制、电磁成形、超固相线烧结、选择性激光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微波烧结、爆炸固结、大气压固结、电场活化烧结、自蔓延烧结和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等。粉末冶金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为高级化、精细化和工业规模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使得一批具有粉末冶金特点的新材料相继产生。如大块纳米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粉末高速钢、粉末不锈钢、粉末合金钢、快速凝固粉末铝合金、快速凝固镁合金、快速凝固钛合金和特种陶瓷等。粉末冶金材料向全致密、高性能方向发展。
5 j, \9 q% Z0 G, _8 g( M: Z. a/ E3 q# [- V
(2)现代粉末冶金技术成为非平衡材料最重要的制备方法。采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还可以研制新材料。利用极限条件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采用蒸发凝聚法制备超微粉末,采用快速冷凝技术制备非晶、准晶和微晶材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材料,采用超高压或超高温合成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粉末冶金制品,采用特种成形和特种烧结方法保持材料中的亚稳相而制备非平衡态材料。+ z* p# J+ |# o/ i4 I; c4 ~' ?
4 \0 J+ i2 [/ P: [
(3)采用以机械合金化和自蔓延烧结为主体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用于制备传统熔铸法和粉末冶金方法难以得到的合金材料以及制备性能优异的弥散强化合金。利用这些新技术研制出了大量具有特殊性能的铝基、铜基、铁基、镍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向复合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5 B* F$ {$ t& c2 ~% Q7 W6 E: A& X l
$ |+ p1 |# o- j& T3 e6 Y
(4)近终形产品的直接制备技术发展迅速,成就突出。如粉末冶金零件的几何形状越来越复杂,尺寸精密度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后续加工工序和加工量,这些巨大进展主要归功于粉末注射成形、温压成形、选择性激光烧结、等温锻造、无包套热等静压和以各种成形包套为主的复杂形状产品的热等静压等工艺的发展。
+ l* Q- |* ?- r, |& i
, P. d Y) i ?9 i. {) t 目前现代粉末冶金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热点和前沿方向,而且粉末冶金技术已经渗透到材料的各个领域,成为材料制备和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世界上所有工业发达国家的决策者和材料科学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对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研究。笔者于1990年起开始在中南工业大学为研究生讲授《现代粉末冶金技术》课程,并从事非平衡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2000年以后又在湖南大学材料学院为研究生讲授此课程。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这门课程的讲义,经过多年的充实、完善,在多位老师和研究生的协助下完成了本书。本书系统地介绍超微粉末、快速凝固、机械合金化、喷射成形、粉末特种成形、粉末特种烧结、自蔓延烧结和粉末注射成形的技术和理论,并且介绍笔者在这个领域开始的工作。本书可以供从事这些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粉末冶金、金属材料、陶瓷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由于内容较多,篇幅有限,特别是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h5 F. m, i$ ]7 e, k P8 y$ @1 ~
# a% k$ R. q- _$ X- {( M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南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王群、张斌,硕士研究生郝亮、李微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并对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热情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Q" k) k- s: m9 w% Y" p
陈振华2007年9月于长沙& Z3 U6 d: E- E" o
" Z( V. V2 A' T3 E; b G" W7 u7 ?【目录】 ) l2 {* s: h6 u. ~! _8 S1 e5 k0 Z
第1章 超微粉末的制备技术1
0 z3 K5 @7 [' S2 G$ U1 G& j1.1 概述1
3 N/ V$ b& E m5 i5 E: }0 d1.1.1 超微粒子的定义1 C* e. d$ n5 i
1.1.2 超微粉末研究的发展历史15 g# I2 D2 s M+ k; |, a8 R7 w- V
1.2 超微粒子的基本特性2
4 ?; @; `! L7 T' P) n7 E1.2.1 超微粒子的电子状态和晶格振动2
* j1 p* X( p* I) o! b+ T/ b1.2.2 超微粒子的基本效应4
7 |* ~% X* c2 q b3 Q9 [7 m! r$ \1.3 超微粒子的物理特性6( H G" @0 X8 d, j; Q
1.3.1 结晶学特性7
# G6 E1 C" M* J2 d# b; s- c1.3.2 晶体结构和相变特性7
! Y2 g+ r+ h5 {9 _2 f1.3.3 热力学性能8 B! F% m6 T4 K8 T; m% ^
1.3.4 电学性能11
% e/ ^# @" {5 X6 v( I) F1.3.5 磁学性能14
6 K/ }# v+ c8 w4 Z- f1.3.6 光学性能15
) y6 l* l2 B% }$ c; k1.3.7 催化特性19
, M+ {8 m# p& m1.3.8 烧结特性20' P1 V5 B& E S& V. V" C" m! v
1.3.9 化学特性22
% P) i: e: w: t6 m7 M1.4 超微粉末制备过程原理24
0 C: A/ o( o* }1 |4 ~ @' j" C1.4.1 蒸发凝聚法制备超微粉末的原理24+ B, U7 ^6 U% Z! `% \0 ~
1.4.2 气相化学反应法制备超微粉末的原理282 I8 D+ o" V: J" U! b- A
1.4.3 液相法制备超微粉末的原理34
% C# P" u! |4 u4 C# i1.5 超微粉末的制备技术38) ]+ f% H8 P( @* n; k5 j
1.5.1 蒸发凝聚法39
0 q' z* C0 V# c2 a& S1.5.2 溅射法459 N2 v+ J8 J0 l1 C% \, A
1.5.3 电爆炸丝法465 P n; H% B6 H
1.5.4 气相化学反应法46
a5 ]+ N( }) f, }/ \1.5.5 液相法制备超微粉末的技术52
% T) p5 ]- g0 }9 l d1.6 超微粉末的应用71
, d) N+ s, j) y$ K b4 ?8 |1.6.1 在粉末冶金领域的应用711 f9 U7 t% b# O
1.6.2 磁性材料72
0 u1 T' C3 z- F& @1 a# D1.6.3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722 L( w6 R2 w% W
1.6.4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73# O* t- \5 z( M# R( { ? R1 ]
1.6.5 其他应用73
3 ~" J2 F% U u; u$ a0 q+ ?3 i- i" U* N参考文献73' h& V$ ~! a- K( E( i
第2章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77% D- r2 a H" o, F
2.1 快速凝固技术—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概况77
$ R; m1 [9 P+ a( {9 \3 B- }2.2 快速凝固材料的制备理论78
, [% H$ G- j: w4 Q1 y/ d+ T2.2.1 快速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78; _; D8 d/ T* Q/ @" |
2.2.2 熔体的过冷和再辉80: ]8 b% v( \: ^5 o4 e2 L
2.2.3 快速凝固时的热流82
* {( ~& |& f- x) q9 N9 _2.2.4 快速凝固过程的热力学83
4 V' y/ e2 m, y/ M) H; e1 ^2.2.5 快速凝固过程的动力学87
0 c1 [# N& E2 @$ R4 W3 C2.2.6 快速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分配90, z3 k E4 V! k5 R
2.2.7 固液界面稳定性93
( @& V5 v" B& M) e, W: ~. V1 ~# n8 J2.2.8 快速凝固时的形核与长大983 s, V* [' k9 b: G2 S$ s+ e
2.3 快速凝固技术99
$ ^: ]: V9 w; [ i2 H; s5 T1 `2 |0 E2.3.1 双流雾化法99 G$ N0 N- k6 Z0 Z4 D6 T& g
2.3.2 离心雾化法106! B2 o+ O- x9 |8 [" j; ^
2.3.3 机械、电气等作用力雾化109
7 P9 n8 {* g# X1 y0 H& R* E2.3.4 多级雾化法111
# `9 x$ _3 v! b( ?' X2.3.5 熔体自旋法1133 M: x0 i* w3 B& b
2.3.6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材料热致密化技术118
" q0 t1 l" D! X8 s9 K, B2.4 快速凝固材料1198 C" w0 G, s2 A& B* M/ R
2.4.1 快速凝固晶态材料119+ I. V7 @" g8 f- V, h/ J$ j6 Q/ T
2.4.2 快速凝固准晶材料133" r/ k G6 p& q |( n6 \% h, G( M, v
2.4.3 快速凝固非晶态合金136
) X" x4 n( ?, d: j2.4.4 大块非晶合金140
, G3 ^- o( B; P参考文献145" J% s* M- G. T5 e
第3章 机械合金化技术148
2 t7 }+ _3 l. K- m. x) h3.1 机械合金化概况1489 Q6 ?$ E7 s* l/ y
3.1.1 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发展历史1483 @# Q g/ f% A
3.1.2 机械合金化的应用150, \2 S) b* `5 u5 L( M
3.2 机械合金化球磨装置及工作原理152
7 M4 k8 \6 w4 V$ e3 J- `3.2.1 机械合金化的球磨装置1527 b+ S$ i9 ]5 t, g4 |% ~' j5 p! W
3.2.2 机械合金化工艺参数156
% }+ M, h3 t+ _1 \6 w2 F3.3 机械合金化的球磨机理158" u2 s, k9 p0 D
3.3.1 金属粉末的球磨过程158
0 }; _( K- B* j3 h& t, k# V- T3.3.2 机械合金化的球磨机理159. e4 _) W) A9 h+ H2 c
3.3.3 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理论模型161
6 V+ Q- } h6 ~" B$ v- n! \3.3.4 机械合金化过程的运动学及能量传输模型173
9 K n- r$ F* e) `) H$ Z7 @1 g4 X3.3.5 机械合金化温升模型176' l$ q5 q& K5 M1 ]% e8 [
3.4 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应用179
( @0 O( x) S8 P) B3.4.1 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弥散强化合金179, [' x# | D6 ^# Q9 _
3.4.2 机械合金化制备平衡相材料188
3 p* S8 n R& d3 Q3.4.3 机械合金化制备非平衡相材料189' B; o5 ^* g b5 R
3.4.4 机械合金化制备功能材料1994 c# q3 X: v/ ~3 K
3.5 固液反应球磨及水溶液球磨技术204) N' J3 a, S0 \+ X6 m4 [2 ?
3.5.1 固液反应球磨技术204
$ \) e9 F+ a6 K, f/ ^5 p5 _, Q3.5.2 水溶液球磨技术207
# V9 I! C! \3 q, m0 K, i3.6 低温机械合金化210
9 t8 Y8 J0 v7 M* Z3.6.1 低温机械合金化设备211
y9 t( D9 l6 n: d3.6.2 低温机械合金化的应用211, i' x, g6 H7 @8 y. v- ?
参考文献212; {$ x! Q+ z$ `4 |- h
第4章 喷射沉积技术及应用216
! m7 x6 y. @, [7 |) F' v4.1 金属液体喷射沉积工艺的进展216
4 i( E# ^$ N7 M k4.1.1 喷射沉积工艺的发展及现状216
6 | H) `/ J! h! G4.1.2 喷射沉积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17; R" w% u) s& P- {) V! r" N' \
4.1.3 喷射沉积工艺和装置2204 q9 U# n* J' \; h% C5 ` W
4.2 喷射沉积过程理论研究227
- }3 q, A- i& {) G3 C* R' d+ K; O4.2.1 喷射沉积过程原理和控制参量227
. Q, _, |( W- ~ k( o4.2.2 整体模型228: v. R- E) z5 _' N
4.2.3 子过程的物理模型228
: N3 y) x6 l6 P8 c5 j* y! l4.3 喷射沉积材料237& d e$ }0 o" y' n; [
4.3.1 铁基合金237* V2 b4 h( j* c9 r7 m
4.3.2 铝合金239
2 J0 r" _. r. ^2 z4.3.3 铜合金2418 k% Y6 o$ ?& A& S% ~" r7 y
4.3.4 镁合金243
7 A$ U& G* Q* b4.3.5 贵金属领域243
* z2 ]3 f2 v6 C" G9 \% m) p0 Z8 [4.4 喷射共沉积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244
V/ x( `: ~" P+ N0 ?4 o4.4.1 喷射共沉积制备mmcp过程的基本原理2441 R/ j; u! N+ y* U7 S T7 B
4.4.2 喷射共沉积技术研究现状255& N* f/ ~. |6 x2 P$ b; ]; Q
4.4.3 喷射共沉积技术的特点和优越性263
. N' @0 d* b% M5 x$ V4.5 多层喷射沉积的装置和原理2640 J( p/ y7 U; J$ [. i
4.5.1 多层喷射沉积的提出264
4 O& x* s! l5 `: h4.5.2 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及装置2657 v! J( [6 H: i
4.5.3 多层喷射沉积过程原理分析266
+ e( O: F, B* A& P4.5.4 多层喷射沉积工艺的特点268
, |; y3 Z; `: Y# P2 d, m2 R! |+ d& X4.6 多层喷射沉积的传热凝固规律2694 X! l* Y) j+ m5 E
4.6.1 多层喷射沉积过程雾化阶段的传热凝固规律2692 ^8 b, ^* U8 e- O1 f/ } r
4.6.2 多层喷射沉积过程沉积阶段的传热凝固规律2701 k. o4 P7 f8 S5 ?4 l8 D% a2 t" F. Z
4.7 喷射沉积坯的热加工273
* D* V$ `. K4 O* d& t4.7.1 传统热加工工艺273* r9 q; n5 ?) R% f0 K
4.7.2 特殊热加工工艺274
2 [5 {1 A1 Q; O( Y参考文献280$ T. E9 R2 U" v& T
第5章 粉末冶金特种成形技术284) ~' Q- U% {6 n2 i
5.1 概述2849 ^- O9 U; X( ~
5.2 等静压成形284
* d" w1 ]* v) ]! C* G+ e0 |0 b6 o6 o5.2.1 冷等静压制284% [+ Z# m8 E7 F( `3 J" L# P0 d
5.2.2 热等静压制286
6 b% n+ C5 `# r$ S! a$ p% \5.2.3 准等静压制290: ?' l0 @3 H/ j+ w" k$ q; [& \4 V
5.3 陶粒压制291
9 r8 j0 w% k! [ C. c5.3.1 制造工艺工序2916 n5 r/ b* v$ B, y" z X8 k) c
5.3.2 工艺原理292
3 j& ]3 F4 ~( m3 S' c5.3.3 陶粒特性293& S! }. c7 g7 [; Z
5.3.4 预成形坯设计295
+ X! v2 U9 B1 h! Z9 D m, s5.3.5 陶粒压制的性能与应用295
. m' ^$ k' T1 F) ]5.4 stamp工艺295
) s" T8 r5 K/ P$ h9 d" t! u, m5.4.1 制造工艺工序296
3 ]- T! `0 ]1 _9 _5.4.2 制造的材料296# Y2 B% C# y- b. ]" E
5.4.3 经济意义299! q) b" K# W# k$ |8 Z+ h
5.5 快速全向压制(roc)299
. a* F' A3 }) K: ~5.5.1 流体模系统300( ~( Q+ ~5 O, ?. t& x$ [" u. H
5.5.2 室温压制与快速全向压制300- Z6 f) X9 @ H$ X
5.5.3 快速全向压制坯的后续加工300
; o, E P- R# P+ V% {( P) n; P6 y5.5.4 双金属零件的制造工艺301. _/ \3 X6 w2 \8 r( {/ E# F# o
5.5.5 制造工艺的特点及应用301
6 |1 k; v" a8 V5.5.6 制造工艺的局限性301
/ F" V. {, d) P" i& S' _, l5.6 粉浆浇注成形302
0 ~2 |, e7 o1 n) Q1 ~5.6.1 粉浆浇注的工艺过程302
. Z+ t. p7 B$ W" l! \' p* E% e5.6.2 影响粉浆浇注成形的因素303
+ o6 F4 s7 M5 I- a2 a/ W( f5.7 粉末轧制成形304
4 L! W2 E b' ]( S7 v: W' e# [5.7.1 金属粉末轧制原理与特点3048 V6 f+ |. D* z) W/ j1 O
5.7.2 粉末轧制的应用306; }# S- ~7 g6 k( {; F7 U
5.8 粉末挤压成形307
& J* {2 U; z8 ^+ z1 @! P8 I5.8.1 增塑粉末挤压成形307
& {/ T5 G0 c, u$ n) K; n; o5.8.2 粉末热挤压307
/ d) ~/ k! K: s# F2 b5.9 粉末锻造成形307. h- a/ i: W) l& k# Z' _+ c
5.9.1 粉末锻造技术307: a+ j3 p Y! ?! }
5.9.2 粉末锻造工艺的优点309; g1 @2 R# C2 f( r
5.9.3 粉末锻造技术的应用310 Z; T# b5 ?; L) @' M
5.10 温压成形311
5 ^0 E: P" t/ ^; p5.10.1 温压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311% x+ c Z# O$ R+ v T. k
5.10.2 温压工艺及致密化机理311
# C- _0 @" @* ^/ v- R5.10.3 温压成形技术的分类315
# d: p4 |, y, S) F/ r5.10.4 温压成形技术的应用320
$ u- W. T, e" A9 @: ]5.11 电磁成形321% {6 S" T1 }6 h; b# D u+ V0 }
5.11.1 电磁成形发展概况、原理及特点321; ?7 T0 X" T7 M9 a% n- c
5.11.2 电磁成形技术的分类与应用321
- V% @; k& j1 E/ G* J1 g8 ?5.12 高速压制322
9 y' O9 Z8 X4 c7 n9 _8 B6 \/ F5.12.1 高速压制的技术原理322
2 x! B: Y5 \- Q, m7 P5.12.2 高速压制的技术特点323
' L# T, N' o0 b& g2 G- e2 y" V5.12.3 高速压制所用的模具325( N* P4 N E; n3 [& q. g* r
5.12.4 高速压制所用的粉末326
" t: O4 o n! W! |' k5.12.5 高速压制的生产成本326! q8 B2 L2 h- O+ \3 f; `
5.12.6 高速压制的研究进展326- i% g+ M8 ]$ ]& h/ S
5.12.7 国内对高速压制的理论研究328
( B# M3 t( ^2 p5.13 冷成形粉末冶金331
! I$ h% H0 m* B( R0 a3 a7 _# x参考文献331, M+ E* S1 Y( }
第6章 粉末冶金特种烧结技术335
9 s' O- [$ I( H+ Z) E) v r% \6.1 概述335
2 w; X7 ]1 _: x$ ~4 ?8 i6.2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335
+ |( e: v- Q# K3 T6.2.1 slps的发展概况335
( x# K) v, r. P6 p6.2.2 slps的原理及特点3369 I ?9 ^; C5 v) B+ d) ?/ \
6.2.3 slps中的致密化与变形机理337$ s7 S6 I+ p& ]3 I1 D% n
6.2.4 工艺参数对slps的影响342
5 k* @( }% \$ ? J2 r) i4 m6.2.5 slps技术的应用及进展3440 U0 {5 [; M( a
6.3 选择性激光烧结344
C' i! C9 ~9 B! j. G; n6.3.1 sls的原理及特点3451 ~$ ?$ e- c8 i+ J9 j( {, Z
6.3.2 工艺参数对sls的影响3472 U1 h) Y+ K1 j5 _& ?) r
6.3.3 sls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348
+ N/ V! o* V5 U+ l; O6.4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351
B! p$ n+ Q3 V6.4.1 sps的原理、工艺及特点352+ [7 x: w4 q' `3 I9 _4 _/ |
6.4.2 sps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353
1 {5 b6 L: X& t+ d3 l6 n6.5 微波烧结354$ q' T# s! |! {) j
6.5.1 ms的烧结机制、原理及特点354
_ [. ^! x8 A) S6.5.2 ms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357; ^: O( y0 V# T3 l j% y* o
6.6 爆炸烧结360
# ?' d3 c/ I0 \% U6 p6.6.1 爆炸烧结的原理及特点360
C, I8 p8 g! \$ g+ }9 K6.6.2 爆炸烧结机理361( E+ d) `$ z: a# E3 [
6.6.3 爆炸烧结技术的应用364
4 f% c! t. q" [) I. t1 \3 ?6.7 铸造烧结法365! L2 M; t; D7 @
6.7.1 铸造烧结法的原理及工艺365% k& Y4 A; }; Y
6.7.2 铸造烧结法的特点366
$ {; W% O6 k( B0 J! {6.7.3 铸造烧结法的应用366* a9 }# f- e: A+ q
6.8 大气压固结367
. o4 w0 d! _# ?1 z+ V1 \: x- K6.8.1 cap法制造工艺367& j4 f/ L5 s7 U( r
6.8.2 cap法制造工艺的优点368, C; |. ~" s) A" w0 ~
6.8.3 cap法固结的材料368
+ C* J7 c+ S3 j: \6.9 电场活化烧结369
% K. `+ j( O/ K$ r4 h6.9.1 fast烧结工艺370( E+ k- l: M& J2 C7 g
6.9.2 fast的基本原理370. K: k! j& H: D- h! a" Z
6.9.3 fast烧结技术的应用3701 {- c5 Y/ k' |' W
参考文献372+ ~+ I2 v2 P/ U. P! g0 z5 F
第7章 自蔓延技术3755 Y, S9 Y, f& w& t+ E2 \9 x/ s, ?
7.1 概述375% N, ~4 V! V* m' o. V
7.1.1 自蔓延技术的概念及特点375
& Q8 \+ V7 W7 O9 r' s5 l0 A9 n7.1.2 自蔓延技术的发展概况3768 k# Q8 R7 h* f0 n4 \
7.2 shs过程的理论研究379
0 Q( G$ w3 m3 Z5 ?7.2.1 shs过程的启动379
0 O. ~. y+ C3 O0 K: q6 m7.2.2 燃烧类型380
2 `$ v* X7 E* u2 b* v. ^7.2.3 shs技术的热力学条件381
J, C ?. L. _, }& o% u7.2.4 shs技术的动力学条件385
- Q; Z* K6 }$ I7.2.5 shs技术的非平衡理论3899 N. A7 n- W% T: ^
7.2.6 shs过程的研究方法及设备392. f2 Y" l: x# f
7.3 shs技术种类394* A; H# A: H( I0 u
7.3.1 shs制备技术394# Q, {8 W3 |) o9 ^
7.3.2 shs烧结技术395
2 T- J% ~1 B8 \7 M7 Z0 W0 g0 W! R7.3.3 shs致密化技术395
. |: d% }6 D T$ k& E7.3.4 shs熔铸397- L, R$ ^) u. _/ _6 U( R, C+ k
7.3.5 shs焊接398
3 S! m# \! ^! F5 s! H, ^7.3.6 shs涂层399- ^. M7 M0 p, |( m% y- e' @/ T
7.3.7 热爆技术402- o z8 L! {# h# ]7 R- _$ L/ k
7.3.8 化学炉技术402
. R5 o( C( U. C7.3.9 非常规shs技术403, ^( P5 G7 Q! \* @+ [
7.4 shs过程的影响因素405% O3 x) }" d; G8 |
7.4.1 shs合成耐火材料的影响因素405% A8 h. m- i; d& @- ]1 }- @1 a
7.4.2 shs焊接的影响因素406! k" Z+ I; S' r+ Z% D
7.4.3 陶瓷色料影响因素406: g L1 l- V$ p0 B& d% E
7.5 shs技术的应用4071 \! D7 q; N/ N
7.5.1 概述4073 E) F; B M/ @ ]7 G
7.5.2 shs在航天及船舶工业中的应用408$ a! u! i' ~9 Y' ~2 d4 `# R$ Y
7.5.3 shs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4095 w0 f- {. k# `: {' H8 I$ B
7.5.4 shs在冶金及材料工业中的应用410
3 A# _% K0 q% b9 R9 {7.6 shs研究的发展方向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