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重卡市场回顾:重卡“四宗最”) O$ b8 S* k+ E! L2 ~ w" C' d9 d
乱世出英雄,中国重卡格局在2007年发生的颠覆性变化使重卡企业之间在竞争中碰撞出四个耀眼的火花。: ~& ~7 E9 m5 ]* i0 E6 |
2007年,中国重汽以超过10万辆的销售业绩超越东风和一汽,雄踞重卡行业第一;陕汽和福田欧曼以接近100%的增幅创造了奇迹;红岩与上汽依维柯进行了合资,成为商用车新合资时代的先锋。这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说明一个事实,中国重卡格局在2007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3 R% k+ Y" C1 x: _# K) ~
中国重汽2007足印
0 Y4 r5 _9 G0 n& k0 L 1月 中国重汽获得“全国2006年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并获中国影响力品牌四项大奖;SINOTRUK品牌当选国家商务部“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9 p4 Q% v% v" |; I" v0 V/ ? 8月 国际汽车制造商会公布2006年全球汽车企业产量排名前50名,按总产量排名,中国重汽集团排名第48位,以单一制造中重卡数据,中国重汽集团占据中国第一位。1 [, {4 i9 A' F% S; M8 I% x! [
10月17日 杭州发动机公司新厂区首台发动机顺利下线。
( P% `# h6 S9 J# S b2 _. b 11月28日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筹集资金90.4亿港元。这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只红筹股在港上市。% r* T( D& P; ]
截至2007年12月17日,中国重汽已拿到1万辆2008年国际市场订单。中国重汽在2007全年出口重型汽车15000辆,创汇4亿美元。 - [( O; s' n& s& g5 |$ R
潍柴动力2007足印
2 n; W9 M1 K, I 1月 由中国品牌研究院评选的《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揭晓。“潍柴”以22.51亿元的商标价值列500强第81位,列中国最有价值商标柴油机行业第一位。
" |/ {: I& y7 q' M 9月1日 潍柴以240亿元的业绩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比上年提高20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第79位,比去年提高6位;列动力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第1位。
' ^9 y. t) w/ H6 i8 G 10月10日 潍柴动力“第10000台WD12发动机”字样的柴油机正式下线,潍柴动力在2007年利用10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万台的产销目标,标志着中国重型汽车的主导动力正在加速完成由10升机向12升的升级。
3 V' w# x" O! T( S5 O+ A 11月26日 在“全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成为本次获奖的惟一装备制造企业。1 s, Q: X. f: J6 @
12月20日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宣布2007年潍柴动力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66.7%,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9 ~# p [. }6 S1 \/ e9 {, R( c 东风商用车2007足印1 ?" s! | F: d$ ?4 Q
5月10日 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邮政车服务月”活动。
& D1 o) o; y6 h/ ? _9 W0 E ?月24日 第二批450辆东风天龙重卡开始在天津港装船驶向伊朗。这是东风商用车公司继3月5日首批200辆东风天龙出口伊朗后完成的最大宗海外订单。
Y: p$ s# [3 I/ n& @! m 9月 东风品牌汽车企业的载货车产品,首次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 P( v7 D5 m" M; I 10月 东风柳汽在湛江举行 “同献爱心、共建和谐霸龙507爱心巡展”用户体验营活动。
2 [6 ~% { g% p 截至11月30日,东风商用车公司实现整车销售171113辆,其中东风天龙、大力神一举突破20000辆大关,东风新品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5 l+ l% a0 n. P: ^& f3 }! @- P 一汽解放2007足印% P& A6 D ? e, i
1月 一汽解放获“中国公众最放心的汽车生产厂商”、“中国公众认为售后服务最好的汽车生产厂商”、“中国公众认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生产厂商”、“中国公众认为最诚信的汽车生产厂商”、“中国公众最喜欢的商用汽车品牌”等五项大奖。
+ T. C, A, u6 y" Z R, d 2月 以“解放照前程,红火千万家”为主题的解放拜年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解放700多家经销商、服务商协同一致,通过上门拜访、用户座谈等方式向每一位解放用户表达新春的祝福。
, W& c7 I( J6 b/ S* a- H" { 2月12日 在“品牌万里行”活动评选中,一汽解放品牌获得了“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称号,并编入《中国品牌发展报告》。
$ B- B4 L9 o8 O* m! i% o 5月10日 以“享清凉、获大礼、感动再升级!”为主题的解放2007“夏日关怀”服务月正式启动。% j1 s$ h* j& a2 {
7月15日 标志着中国商用车制造达到世界级水平的高端重卡解放J6在解放卡车新基地隆重下线。, Z+ b: F. {, S! Y
陕西重汽2007足印
2 N2 O, B, p3 o1 R" G& f 4月23日 陕汽在上海隆重发布卡车行业首个《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并推出了“陕汽重卡客户关怀工程”。
) a4 Z9 A. q' | 6月19日 由陕汽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从此,全国1300多万卡车司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该案例后来荣获最佳品牌建设贡献奖,被收录于《2007中国品牌建设白皮书》,入选国内顶尖商学院MBA教学案例。, F5 a/ }. I+ b7 F; X
9月11日 中国汽车行业首批“中国名牌”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并颁奖,陕汽重卡、汉德车桥双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陕汽重卡国内独家集三大名牌于一身。
2 s% J; q3 n! p" g6 H1 G4 _ 12月 陕汽重卡销售突破6万辆,销售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3月份单月销量超越7000辆大关,相当于陕汽2002年全年销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7 @3 Q' F6 ~& m! P Q6 [
福田欧曼2007足印
- C1 o; |" d" C3 { 6月 福田欧曼把保修期延长了50%,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长保修期的重卡品牌。同时,还承诺如果不能按时服务,欧曼将对报修客户按照每天200元进行赔偿。同时福田欧曼还推出了“夏日送清凉”十免服务行动。
! T6 c) @+ N2 O" C' T 6月 在第四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福田汽车以品牌价值175.38亿元居榜单第42位,品牌价值再度飙升,跻身行业“三甲”,蝉联商用车第一。( @4 J; i# O# k+ A" ^ ~
7月20日《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显示,福田汽车荣列“中国机械500强”第19位,与2006年排名相比提高了9个位次。) n0 e- C2 q/ v4 b
9月 福田汽车投资两亿元人民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福田汽车节能减排重点试验室落成,标志着北京汽车行业具备了不借助外力独立实现对欧Ⅲ、欧IV等排放标定的能力。
0 e8 H% g0 y+ z6 A5 ^( k 9月11日 福田汽车成功入选“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
7 e6 Z. e3 V5 S' C1 ?* d 截至9月底,欧曼品牌中、重型卡车产销已接近5万辆,预计年底将达到6万辆。经过2006年的调整,欧曼重卡再次步入发展快车道。
+ \2 n$ ~* z' d 12月19日 北汽福田与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在天津签署协议,双方共同投资25亿元,在天津兴建北京福田发动机和起重机研发生产基地。主要配装在福田中重卡产品欧曼奇兵以及欧V客车、奥铃轻卡等国内高端商用车品牌及非公路机械装备上。其中,近20万辆将出口海外市场。' i. U" f2 ]0 p/ o) L
上汽商用车的“另一条腿”9 g9 ~( l& r# |0 G+ b! g8 o6 w
现在只是汇众发力的第一步,两三年后再看汇众,我们将冲进行业前三。” & j; B+ e. m7 L" f, m7 }, J
在12月上旬的“2007上海汇众用户答谢暨国Ⅲ重卡推介会”上,上海汇众副总经理赵旭东发出了如此的豪言壮语。8 I: q5 Q3 [- V4 Z" }
众所周知,国内重卡领域目前排名靠前的商用车企业,如一汽、东风、重汽和陕汽等,产销量都在3万辆以上,上海汇众与他们相比,目前似乎仍存在一段距离。
" w% N7 n( R8 P6 w 不过,在上海汇众看来,他们的目标也许并非不切实际。据上海汇众营销部经理杨予初介绍,汇众重卡的发展得力于三个因素:一是有一支可靠的技术队伍,二是有一个良好的供应商体系,三是有着强大的集团背景。
/ t: [9 i& { M; x0 ^; k 上海汇众诞生于1992年,是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有商用车与轿车底盘系统两大业务板块,潍柴动力、上柴动力、重汽杭发和海沃机械等都是上海汇众的供应商。 J) j+ g" | D4 ?/ [& F) Z1 h
据上海汇众营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汇众国Ⅲ重卡发动机功率覆盖230~380PS范围段,燃油消耗低,较同类机型省油5%~15%左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汇众国Ⅲ重卡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收益,创造更大价值。( x& [/ K' I, _1 ^+ Y
另据上海汽车商用车事业部经济运行经理邬贤敏透露,上海汽车在商用车方面整体布局的现行思路是,在继续发展乘用车的同时,积极拓展商用车,特别是通过兼并重组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商用车的规模化生产,从以乘用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并举,从而使上汽集团成为一个集轿车、商用卡车、商用客车、越野车等全系列车型的汽车制造商。1 t6 c% `2 u% d
完善产品结构以增强竞争力,已经成为上海汽车的当务之急。2007年6月15日,由上海汽车、意大利依维柯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此后,上海汽车又分别于7月30日和9月27日发布了两则提示性公告。前者称,控股股东上汽集团正与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跃进汽车集团公司探讨在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贸易等领域进行全面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后者则表示,上汽集团已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书》,上海电气拟向上汽集团或其指定的经上海电气同意的下属公司转让其持有的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50.32%股份。
) X! j- G% B" S1 k, r- @. z; ` 今年以来的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上汽集团确实正在加强商用车业务,扩大相关产能规模。作为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的上海汇众,重磅出击国Ⅲ重卡,无疑是对上汽集团战略意图的呼应,从而也不难理解杨予初所强调的“集团背景”到底有何具体涵义。
% q3 x: C6 X$ e6 j! E, E9 k1 u 最具戏剧性的“双赢”:中国重汽&潍柴动力
/ x+ l: Z- ?) `4 Q' T! W 2007年中国重汽可谓捷报频传,进入了势不可挡的“大爆发”时期,截至2007年12月19日,全年产销重型汽车达到10万辆,同比增长70%;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86%。中国重卡第一军团的格局从此被改写,而这不仅仅是被改写,中国重汽挺进中国重卡第一军团并一举坐上第一把交椅,同时它也跻身世界五大重卡汽车制造商之列。
" W% e" @9 z( ]( R- K& w2 W! R 而潍柴动力这个曾经与中国重汽“同一锅吃饭”后又独立出来的“冤家”,在2007年全年销售发动机30万台、集团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包括陕汽、法士特、山东巨力等)的佳绩也使其同样创造了行业奇迹,成为重卡行业里钱袋最鼓的企业。
1 r# }+ X8 p% ~. D5 E 蓝色的潍柴发动机、银色的法士特变速器和黑色的汉德车桥——潍柴在其2008年的商务大会上展出的那台前所未有的动力总成,便是对其发展模式的最好阐释。这种完整的动力总成决不是一个好听的新概念炒作,参加商务大会的法士特公司总经理李大开对记者说:“这种以总成方式提供的配套不但大大降低了配套沟通的成本和时间周期,同时也将各个企业的利益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一个在中国首次推出的动力总成身上,我们看到新的潍柴一年来至少在业务整合方面初见成效。( i! O3 L e/ X4 B; _/ b0 s( k2 V
与潍柴的整合不同的是,中国重汽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拿重汽集团刚刚投产的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新厂区来说,其整车生产能力可达4万辆的厂区拥有整车装配线、车架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以及整车检测线、淋浴间、高性能环形试车道。以整车厂为中心,同时建有自己的变速器厂、发动机厂等核心部件厂房。据重汽相关人士介绍,不久的将来他们还会让一些配套的零部件厂来这里建厂以满足他们的配套需求。重汽人自己也称这条产业链是一条“黄金产业链”,因为一个整车企业完全拥有自己的各个配套零部件厂,而其他国内的重卡企业在这一点上是无法达到的。
3 T6 ^) M, ?3 b' U' l6 k 有趣的是,当不少人在质疑甚至指责两家企业的分手、预测谁将打败谁的时候,重汽和潍柴却都在重卡市场上感受着各自成功的喜悦。2008年,两家重卡企业都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其中,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二者都要冲刺世界500强。而从目前来看,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不到30家,汽车企业仅仅只有上汽和一汽。如果未来中国汽车行业重卡领域就有两家企业位列500强,乃幸甚。5 _7 j% ?8 ?: E
走过2007年,我们发现,这两家企业谁也没有打败对方,但都战胜了自己。! I% O B7 y) r1 u7 s- k
最冤枉的“受伤”者:东风商用车&一汽解放
( X. W# d% ]7 d0 A4 R; x, q 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东风商用车和一汽解放商用车这两个去年的重卡销量冠亚军已被中国重汽超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重卡的产销格局已被重新改写。
. e! k; V$ |+ P3 [: Y1 K6 B: m: ~" _ 在计划经济时代,根据国家的部署,中国重汽只能做重型车,东风和一汽只能做中型卡车。后来一汽被允许做轻型车,东风被允许做中重型车。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重汽因只做重卡而陷入了困境,在国家承担了大批债务后才死而复生。而解放和东风商用车则转变很快,靠全系列卡车的发展而奠定了在商用车上的明显优势。$ }2 e5 D7 ]* ^
然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增长、公路运输治理超载超限的实施和计重收费范围的扩大,市场形势越来越向着中重卡、重重卡利好的方向发展,这种需求的逆转使得解放和东风中重卡的市场份额开始出现无可奈何的下滑。东风和解放并没有坐视市场良机,也都在努力抓住市场的机遇,经过前期的准备,东风商用车于2006年5月18日推出了天龙和大力神,也正式进入了重重卡领域。而2007年7月15日,由一汽自主研发、历经7年精心打造的具有当代世界级水平的解放第六代重型卡车解放J6也下线投放市场,也使得解放由中型、准重型走向了重型化的新时代。
& l) f. `( k5 [# ~ 东风和解放这些新产品的推出,赶上了重卡井喷的末班车(业内预计2008年重卡增速会有所放缓),尽管要培育市场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在一种非正常的外力作用下,东风和解放的市场优势正在加速失去。这种外力就是原来中国重汽一分为三尤其是后来的重汽和潍柴之间的狠斗,极大地激发了重卡资源的超常开发和市场扩张力度。结果是重汽、潍柴扶摇直上,而东风和解放成了无辜的受伤者。
5 X- i4 e. h2 ^, ]& ~$ B4 X% ?4 o/ ` 最可怕的后来者:陕西重汽&福田欧曼
. S8 G4 E6 b$ Z1 K 虽然目前陕西重汽和福田欧曼并没有坐上行业老大的位置,但是这两个企业双双超过6万辆的产销量和动辄三位数的增幅也让大家不容忽视,作为成长最快的黑马,它们的未来自不待言。: ?- o" f" ]7 J ]/ w3 U8 p4 i4 ^& y
2007年年初陕西重汽给自己定的销售目标是5万辆,可是陕汽的势不可挡之势让其在年底时创造了突破6万辆的佳绩,增幅超过了87%,而这个成绩是在2006年100%增长基础上取得的。2007年,陕西重汽致力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升级,在全面落实市场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从用户需求和客户关怀出发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水平、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当然,有潍柴的发动机、法士特的变速器和汉德车桥为依托的陕西重汽,成为重卡行业中的黑马也自有其道理,只是这匹黑马下一步会不会创造出更让人刮目的奇迹,也未可知。
, B o/ x' d8 O+ T8 o! w 继2006年陕西重汽重卡的增幅高达116%之后,2007年的福田欧曼又一次续写了中国重卡的神化。从1~10月,欧曼品牌中、重型卡车产销增长率达到引人注目的120%,全年销量同样站到了6万辆的平台上。这样的增幅不得不使人们对这个曾经低迷的重卡企业刮目相看。2007年,欧曼ETX新品全面投放市场,这款产品是北汽福田的主力车型,欧曼已经形成欧曼9系、欧曼6系、奇兵三大系列,欧曼、欧曼ETX、欧曼ETX洲际版三个不同档次,产品涵盖3~40吨的牵引、自卸、载货车、专用车全系列产品,可全面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福田重卡再次快速领跑。
V9 ?! c1 f3 j7 p! S 陕汽董事长张玉浦曾言说“陕汽不只造重卡,陕汽要成为大陕汽”,福田欧曼品牌本部本部长吴越俊也曾言说“福田的目标是进入重卡行业的第一阵营”。如今,新的一年又开始了,陕汽和欧曼会不会让重卡第一军团的结构更加迷离?我们拭目以待。
* y' f J. Q7 W y& R" j% D! e1 F1 V 最具想像空间的新秀:上汽商用车7 v3 M, \ V& S/ o# ]
2007年12月2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上汽依维柯红岩(以下简称SIC)2008年度商务会议上,SIC总经理阳树毅宣布2007年1~11月,SIC销售重卡2.2万辆,全面超过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预计2007全年SIC产销量将达到2.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0%。' _" H/ ?# A6 i( M8 I
上汽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甘平认为,上汽依维柯红岩汽车今年取得了商用车销售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一方面是由于今年商用车市场火爆,另一方面是新合作伙伴对原红岩营销网络进行整顿,提高了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过“百日整合”使上汽依维柯红岩汽车在服务营销、生产管理和降本增效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超额完成了今年整车销售目标。
W h$ @' j0 f$ m4 ?9 o 就2008年来看,SIC将会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包括部分利用依维柯技术的混装车和将于2008年下半年推出的挂依维柯标的原装车。新产品的导入使得SIC对2008年的市场继续看好。SIC营销部总监党盛勇表示,2008年由于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国Ⅲ标准的实施,奥运会对华北运输市场的影响等等因素,预计全国全年重卡销量会下降7.86%,但SIC将会在行业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实现25%的增长。因此,SIC在2008年的销量目标是3万辆,力争3.5万辆。
6 N1 m# P, ?, z! `. X 上汽集团是SIC的股东方之一,SIC在2007年取得成绩让前来参会的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欣喜不已,他表示,上汽已经将发展商用车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建立商用车新秩序。上汽依维柯红岩能在新公司成立的当年完成2.4万辆的销量是难能可贵的,今后投资方将继续把成熟的管理和充裕的资金不断地注入新的企业。- h/ Z! _$ ~4 p$ L. m' o* n
在国内中型货车、轻型货车行业上汽集团均为空白,在重型货车领域上海汇众的重型车2006年全年销售不到500辆,排在行业十名开外,仅靠乘用车“一条腿走路”,无疑将制约上汽集团进一步的大发展。但通过近几年上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集团高层对于加强商用车产品战略的决心。据了解,2007年1~11月上汽商用车销量突破3万辆,已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15%。
/ k9 w: E' m( Q! h 现在,上汽方面已表示力争用5年时间跻身国内商用车行业前三强。
7 a3 p1 [% j q7 G/ a8 i
+ e3 l/ v+ m0 d( ?( I; j7 U v, S[ 本帖最后由 亮剑 于 2008-3-22 05: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