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活塞式制冷设备的安装及试运转
0 ~; ~4 E+ M1 p2 s7 v. T第一节 整体安装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压缩机组的安装
9 g& `& f; B" {# `) t5 c& X 第3.1.1条 本节适用于整体安装的单台制冷压缩机及带有公共底座的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电动机或压缩机冷凝机组)的安装。
* H* z- u- Z& L7 A F, i* k 第3.1.2条 压缩机及压缩机组的安装,应在曲轴外露部位可与压缩机底座平行的其他加工平面上找正、找平,其纵向和横向的不水平度不应超过0.2/1000。
) ~' I& X+ `: ]; A9 X! m9 n第二节 附属设备及管道的安装
# b: K( V2 K: d+ N4 S6 ^& X* i% T, R7 l 第3.2.1条 制冷压缩机的附属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集油器、空气分离器和蒸发器等)就位前,其管口方位,地脚螺栓孔和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口内部,应畅 / S; H( j" ~: H' G
通。 " n1 b$ L( e4 _4 m. ]2 B: A
第3.2.2条 采用氮气或干燥空气为介质进行气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本规范第205条的规
/ z3 _7 P/ B+ w% J3 D& w* {$ C- u) _定。试验时宜在螺栓连接处和焊接接缝处涂上发泡剂,观测有无泄漏。 9 R; M, H8 u( V1 z, V. {' q
第3.2.3条 附属设备的安装除应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6 d4 h. y# z: R* c9 f 一:卧式设备的水平度和立式设备的铅垂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的规定;
5 {: p$ [( |" P% C2 V+ H 二:安装带有集油器的设备时,集油器的一端应稍低,其坡度应符合 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 ! l) {8 \" H" O% Q1 H0 c/ h* L
定; 9 Z) |7 \1 f+ J" ?$ C6 ~
三:洗涤式油分离器的进液口宜比冷凝器的出液口低;
3 x# l' n' D# F9 I+ U0 O2 O0 o0 b 四:安装低温设备时,应增设垫木。垫木应预先经防腐处理;
* E$ s; [: R6 j" p$ J0 m; P; R五:设备安装时应分清管子接头,严禁接错。 . [: L+ P6 n3 W: P4 T7 \
第3.2.4条 制冷设备管道的敷设,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0 K+ L; k, ]: S* w7 I" p# V
一:管道内的氧化皮,污物等杂物,宜采用喷砂法清除,并应在出现金属光泽面后将两端封
# A) n* O& g, g9 {. Q- r# E# Q 死;
) n# a! k/ m5 T8 \ 二:系统中的供液管不应出现向上凸起的弯曲,吸气管不应出南向下凹陷的弯曲,如图: B4 K+ K, u2 g _. D1 E
三:连接管道的法兰、零件和焊缝不应埋于墙内或不便检修的地方。排气管穿过墙壁时,应加
! Y2 I8 |/ O+ \$ Z: J 保护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应留有10毫米左右的间隙;间隙内不应填充材料。管道放在支架上不
, a/ x. \' f% P# I 应衬垫木,但包有保温层的管道应衬垫木;垫木厚度应与保温厚度相同。
- u% U( u% {. k5 M/ } 第3.2.5条 设备之间连接管道的敷设坡向应符合表3.2.5的规定:坡度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 L2 j8 C8 e$ p3 C2 x& U制冷设备管道敷设坡向 表3.2.5 # {9 |& F! t3 V0 k+ k
管道名称 坡向
8 E: Q& }3 x& l6 h压缩机进气水平管(氨) 蒸发器 ; w6 H* i4 U3 r6 r
压缩机进气水平管(氟里昂)压缩机
& h4 T6 q- q- F3 |1 R) f' ]2 B( O压缩机排气水平管 油分离器
1 N6 a* z) G% p) d油分离器至冷凝器的水平管 油分离器
6 _+ F1 N g7 p+ ` m9 S1 z机器间至调节站的供液管 调节站
& f' Y1 K. v/ T6 l- w5 e调节站至机器间的回气管 调节站
; X( L( [$ p5 x9 ~5 |% j 第3.2.6条 当吸气管和排气管设于同一支架或吊架时,吸气管应放在排气管的下面,其管道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250毫米。钢管弯头采用可控硅中频弯管机弯管。
, K, t/ B3 L/ D' F# Q 第3.2.7条 在液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底部接出;在气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
2 ?" ]+ Z1 w: K; X; d, q 第3.2.8条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 z5 L5 L6 r* d& u' k
第3.2.9条 润滑系统和制冷管道上的阍门,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其进出口端封闭良好的可在安装前只清洗密封面。 . R+ { ]; v7 x
由于包装而损坏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拆卸清洗,并应更换填料和垫片;填料和垫片均应符合产品要求。 % I5 G3 Y9 ]4 B9 E' z
第3.2.10条 制冷系统中的自动控制阀件,安装前应按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斡验收,并应清洗密封面。
3 w- H9 [9 [3 `" E, A4 ]- j 第3.2.11条 润滑油管道和制冷剂管道上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符合本规范第2.0.5条的规定。其他管道上的阀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低压阀门的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
' K+ K4 W6 v+ m& S 第3.2.12条 立式压缩机的单向阀应安装要竖管上,卧式压缩机的单向阍应安装在水平管上。阀门必须按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装设,严禁反装。
! |' R8 I% ~4 f9 B1 S第三节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其系统试运转
) k9 H0 B9 p. W, |0 n 第3.3.1条 整体安装的压缩机和压缩机组,以及现场组装的压缩机,和系统安装后,应先进行单机试运转(制冷机组除外)。 + w& T% j5 u1 k* J/ ?" \$ k# h6 x
第3.3.2条 压缩机试运转前应符合 下列要求:
( I }1 l o& b+ D5 m0 o$ V 一、冷却水系统供水应电能;
: Y- z9 E( G' ?" i 二、安全阀出厂铅封应完整;
5 W+ H9 N9 o' B" W* { 三、压力、温度、压差等继电器的整定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m# H1 R; }# w$ L
四、曲轴箱的油面高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 O- K2 Y. X; r) \. s 五、就将气缸盖和吸气阀片等拆下,加适量润滑油,再装上气缸盖;盘动压缩机数转,使活 + t: A' q8 d, H) D+ B9 Y0 H, t
塞、气缸及各滑动面上的润滑油分布均匀;各运动部件应转动灵活,无过紧及碰撞现象; 6 {/ ?) K5 Q0 i' H1 k, Z
六:瞬时启动电动机,检查转向是否正确。 ' x% u2 W3 H1 N2 [6 Q
第3.3.3条 现场组装的压缩机应进行不带阍的试运转,并就符合下列要求:
' \# c( t5 }6 E. A 一、启动压缩机并运转10分钟后,应停车检查各磨擦部位的润滑和温升情况,待一切政党后,
' p- A1 y5 p [ P* @# e5 t/ j 再继续运转2小时;
5 t, W% G8 i0 ^. m; J 二、各磨擦部位的温升不应超过30℃,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就超过70℃;
K0 ~8 z4 _" [, ?4 P& W6 O三、润滑油的压力及温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 F7 w& T5 x% b2 x: n9 C* b" R
四、轴封处不应有油的滴漏; ; z! r; _2 y* [7 [& l* L4 [# C
五、运转中各运动部位应无异常声响,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
2 R! S- Y: W! I- J i% P第3.3.4条 现场组装的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就符合下列要求:
2 W7 q$ ?. r) d9 s+ N: N T 一、在吸、排气阀安装固定后,应调整活塞止点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1 k; E: P* s; G1 a6 {* F V 二、装上气缸盖,启动压缩机,并在规定的排气压力下运转4小时;如无规定时,排气压力应为0.343兆帕。 % y l f5 b9 T0 y4 v; m
三、润滑油压力应比吸气腔压力高0.098~0.294兆帕,油温不应高于70℃; . P% o( E7 W3 b* X z8 E' b1 E
四、气缸套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应超过表3.3.4的规定; 6 L* ]2 x X$ n7 I
五、试运转时的最高排气温度
& g8 b8 q" D' q4 T7 b 制冷剂 R717、R22 , R12
$ f9 r. N& Q/ T/ y7 g1 o5 I$ K1 _ 最高排气温度(℃)145 , 130 / L; M5 k3 o5 \! r5 T3 Q' g0 O
六、吸、排气阀的阀片跳动声响应正常:
+ n7 S C' t5 R& x3 r+ M3 u 七、各磨擦部位的温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 v. x! ~! ^" Y* n, ~7 d% J, l! M
八、各连接部位、轴封、填料、气缸盖和阀件应无漏气、漏油、漏水现象。 5 ]; f9 y F, x* r, D
第3.3.5条 活塞式制冷系统的吹净,应符合下列要求: k6 |. m$ Q+ i$ r
一、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应迅速全部打开设备最低处的阀门,按操作程序进行系统吹净,并在距离阀门200毫米处用白布(白纸)检查,直至无污物;
0 O. X1 }: x: I5 J8 L$ D 二、吹净应采用压力这0.49~0.588兆帕(5~6公斤力/厘米2)的氮气或干燥空气按顺序反复多次进行,然后彻底清洗阀门,重新组装,直至系统中排出的空气洁净为止。
7 S) [0 h; J: Q! W, _8 j 第3.3.6条 系统吹净合格后,应按本规范第2.0.5条的规定进行系统气密性试验。
1 ^( B5 E, K& h& \5 C% F# o! R 第3.3.7条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和系统吹净、试压后,应对吸、排气2.0.6条的规定。
% a# P. U9 E2 p/ `# l0 b 第3.3.9条 制冷系统充灌制冷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T4 A- D# _: i: y9 H) t" `
一、充灌制冷剂应在系统气密性试验、吹净、抽真空试验均合格后进行;
! H# J+ g, Q5 o2 ^% J C; W 二、充灌制冷剂应符合本规范第2.0.7条的要求。
7 ?: o2 K% e5 c# y Y 第3.3.10条 制冷系统的负荷试运转应符合本规范第2.0.8条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