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427|回复: 41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30:前向的思维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0 2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7-5-21 11:37 编辑 2 K; k7 G' |8 R# R- m9 |

1 }, M  Z/ E+ s& l: ?* h- n6 X“前向”的思维方式$ W+ |( {6 e  ?4 H; L- T1 J% c9 f

+ `* r8 ?9 i# I+ c- U6 u* }; E$ sSection 1.# b. z0 k8 r% O
我们公司有一个客户,是在中国的日资企业。4 G# ?, ~6 k6 `# {3 E& u
有一次我去那里出差时,与厂里的日本人管理者聊天,
! \6 H4 t( |. D) \% S' |他提到,手下的中国员工里,会有更多的“陈述借口”的倾向。7 T! h/ w; _! K
跟员工说点儿什么事儿,工作中这样做不行,应该怎样怎样才好,
) g3 K2 [" u+ B* _对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接受,而是去找借口,& {+ z* n5 W  v0 N  a. x
说这个事情没人教过,或者说那个谁谁也是那么做的,等等。
- f3 K$ Z* W  m7 Y2 `/ A" {他说这样是不太好的。8 f6 l. V. D+ r4 `0 N( b
5 B$ b2 B, |1 T! X- K
这个事情我也有所体会,回想起来,以前我也有这个习惯。0 P& T' t6 C( W5 H! M9 s
我刚去日本的时候,上课以外的时间,会到拉面店去打工,贴补生活费。
, R' l% k) D9 x% n& u7 r& T. A刚进拉面店的时候,我做事情偶尔会出现一些差错,' S" Y! o3 X$ z) `1 v
然后店长就会,对我说哪里做得不对,
0 R' }3 ^6 A+ I: t3 o& @  K我听到后就会,很自然地去陈述理由,为什么这么做,8 T4 n! V: s: n, ?+ r( @  E
然后店长就会,说子子君你只是在“yiyiwake”,也就是找借口。2 u+ h5 J1 M8 h  _
那时候我还不太服气,甚至那个日语单词的蕴意我还不太懂。  V- n3 x/ l) g$ y" u; b8 E
其实现在来看,自己那个时候就是在“陈述借口”,% Q9 f* D( r8 s  a" d) F
后来时间长了,这种表达方式逐渐修改了一些,稍后会介绍这个转变。
; H9 e+ x, d, F% ?/ r$ U5 \; ?, I2 S/ _  X9 f$ a2 {. g' ?3 n
然后就是想说表达方式的问题。
  G0 {2 X- w  B" p前面在拉面店里,店长指摘我,我辩解,他说我找借口,
# ^8 ]8 Y! }3 [- u- G实际上他更在意的一点是:2 k- y/ {3 L3 D. \
对你的指摘,你到底听进去没有,
6 u- P6 ]1 T! [" [$ ~! ]0 v; ]* W如果一点吸收的意思也没有,那就白说了。
) f7 y2 P& e1 d. z就是说,你的回答与辩解,带着怎样的语气,
. c3 Z7 P3 y6 t# C如果只是单纯地陈述借口而没有表现出吸收的意愿,
; j( ?/ g8 @- h5 N* E那是不好的。对于相互的工作进展是无益的。
8 N% _7 x# l, ~8 [- U3 |
( O, E) m4 j: r比如说一件事情,上司问下属“某事为什么没做”,
+ h1 S8 h+ d8 F0 F  Q下属实际的原因是,当时因为“不知道”所以才没做,
; d. p+ H( j: J4 v那么要表达这一点的时候,表达方式会是怎样的呢。
3 [0 }! E. J7 ^$ ~; b6 Y一种方式是理直气壮地说/ E1 b  T- q) F5 e- ^$ |6 l! B9 x
    “这个事情我不知道啊”;
' J) Z: r# q" y' M一种方式是带有歉意地说
. [! r+ V0 j" {, P    “抱歉这个事情我当时确实不太清楚,0 H8 [  G! m7 Y# L9 M7 F/ X* }9 P
      您看下一步/下一次怎么办才好一些”
4 w3 W) S$ o6 j- O' T. @同样是表达“自己不知道”这个事情,
+ n/ ^; Z/ T1 [! F, t5 t% `1 J表达方式以及语气的不同,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6 }- [5 }0 @% T, E: U% s7 O
后者的方式,对于事情解决和双方心情都有益一些,$ r8 |' k2 n( k! Q6 [7 j# s. c/ b/ S
后者更被期待一些,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一种方式。
4 P- E* _5 L' A& t7 P/ i7 I语气代表着一种心情,在日语里称之为“kimoqi”,
1 ~4 n) m+ G/ I9 p: C& }表现出的心情,决定着会受到怎样的评价。+ Y  c5 k$ U& R. l9 \) ?
& B3 P- v( g  Z  w
关于借口,曾经网上读到过一些文章,# Q0 G5 m0 i- ~7 f* t( v
提到在职场做事时“不需要借口”,以及以西点军校来举例等等。
$ [5 n2 Y$ b/ Z2 [' r! b我的感觉是,“陈述原因”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2 k/ L2 }: M( m7 F问题在于带着怎样的语气去陈述。
  h3 Y/ h- ^3 w) M; MA.如果陈述时带出的语气时,或者说给人感觉是
& u  e, M: E3 Q! O( d    “自己没错/ 没责任/ 没办法/ 没有改变的打算”
* b0 ?$ J2 A) j% V    那么其实这样不太好,对工作无益,
. w0 z0 s) ?7 V- a; h+ v! |$ G    大多数文章谈的是这种情况,
$ k  ]* r6 l3 i. l/ ~    这种情况,确实是“不需要借口”的,
" h9 \& G# h1 M' d    说出来也只是花费双方时间,而对事情解决与进展没有好处。* D) g' a1 ^6 m2 M! G5 ^4 ^% C
B.如果陈述的语气是
4 V8 W; K" j$ Q$ x; x# m    “接受话语”+“表示歉意”+“商量解决问题”
% e% d% D! M5 M" o    那么其实也是可以的。- i5 n+ p4 h1 i- S# T
    而且这样表述之后,上司也可以明白事情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4 z, w, n0 _$ ^9 m    比如说,
4 i+ V) p( S3 V0 I) _    如果是缺少事前交代而导致问题发生,2 X( H* D# V6 G. d  ]
        那么上司就在下次注意加强事前交代;
, u% I, p5 ]0 l; n% f) @& m    如果是该员工的性格不够细致,; H2 H' T$ y. |6 N
        那么上司就在下次安排事情后加强确认;- W# u, v: V* w( A
    如果是该员工的能力或性格不适合该业务,
. r  B. x3 ^0 p" z' I( `        那么上司就考虑教育或转岗。
+ u2 O0 J, [# ZC.如果单纯地说“不需要借口”,
. ^; q  v; ^7 P3 B4 O  z* T  ~    从而使员工在问题之后沉默不语,
- s0 J+ U+ I+ A' k9 F5 Y那么上司或许就无法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
: g5 q# ]! f6 k0 r0 z  j    从而也可能导致问题的继续发生,这其实是不好的。4 ?* H$ G! |3 ]! {. W8 n4 T6 {
4 G+ ]/ @. |. y) a2 g, y
当然,另一方面,发生问题后,1 q2 E9 W, _. V
员工往往不愿意说出真正原因,而更愿意推诿,: K+ x" S( x! C! P
这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4 s; X4 P5 X! ^  v0 H3 k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犯错误会难为情,所以不愿意说,9 \, Y! Q* [- o, d  L- h. R1 s3 l# l
另一方面是,上司有没有表现出一种样子:
1 D. X6 p. ]& N3 @( j表现出“即使你说出实话我也不会因此而无谓地惩罚你”的样子。0 \' x* D- `$ P: I* ?( i
如果上司表现不出这个样子,或者不能给员工以安心的感觉,
2 U, R# H2 W" P- o5 W" j$ i: D; C& |那么员工自然就会担心,然后考虑到如果说谎还有一半的概率蒙混过关,1 T" @4 x6 v6 E0 N
那么上司听不到真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k8 f+ i/ g6 R( F9 R
2005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在中国最大的HR论坛里面担任某版版主,/ `; C( H2 Y4 p4 ~
那时候看到过一个问题是“员工为什么不愿意说真话”,9 a; Z! f. b9 x; e& c- ~
当时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 ~9 s0 _; n# i, K5 _0 Q+ o# d( N
; F- J# Q1 ]: Q8 L) K0 q
所以,无论是对于上司还是部下来说,
& L5 A) K$ ^0 r6 M5 Q) b. e在“指摘错误”“回答指摘”“对待解释”的时候,
# n# t& k. R$ T) H+ U+ L“斟酌表达方式”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
2 z0 H& y% _  t: b% O而且往往人们对这些地方不会去注意,
+ n: E, e% ~7 ^; A3 U从而导致表达方式生硬,% a' b0 h% i1 Y4 A
导致很多的问题不能够润滑地解决,
& R" s  e3 |2 |7 a( Z也影响了团队的效率。
- t6 h$ `8 d; l; P% u8 S5 L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并加以改进的话,
& \: E- S& \/ N# x' z那么或许会使我们的工作状态,得到提升。
! }+ g- D% o4 a& m" W
* H: R+ U, Y. u& QSection 2.+ d6 u. x# O2 E2 A, ^" u3 @
在日本注意到的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3 L' N( Q, M, G* t1 d" e' x
日本人在指出错误的时候,! h: |* s/ U9 i5 p6 Y* w4 k( O( o
他的重点,往往不会是去追究你“过去”怎样怎样,) H/ K* a/ T( }4 b4 N4 n8 h
他们重视的是“下一次”你要怎样怎样做才好。
# I0 n% _( b" d% c' |$ J, C. }3 I$ a1 h% L
这点是我在初到日本时,在日语学校里学到的重要一课。: V0 I' s* b; T1 x5 ^$ a
在日语学校里,一开始,班主任对我的一个错误进行指出,
+ t- {3 i+ B9 V我是习惯性地向着“过去”去看的,我就会去解释。, b- F) Z  h$ @# u7 O9 Y; `
去解释“过去”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怎样怎样。! M5 z& k: b/ U4 U& @/ ~
然后她眼界很高,对于我陈述的理由没有去做过多纠缠,6 M: J4 q! y6 q' y9 j1 ^$ s& c
而是直接拉高视角,分析我的思维方式,$ Z8 F3 \7 P* U: n' ^% d3 `6 a
然后,她温柔地对我说了一个词:“前向”。
) o3 }9 ]- n& k: P* Q! g0 i
5 B. C% W* c1 S: K6 S$ S她对我是这样说的:
! K5 i4 z+ X7 ^1 k% j子子君,对于这样的事情,
7 S. F  `; C, p& i9 I" ?2 `其实你也可以试一试用“前向”的思考方式,( Q) _& G: c2 H4 I! B7 a' X
思考方式要“向着前方”,也就是要去想着“下一次”。  j8 w" W* t+ u2 \
你“上一次”做错了,我甚至可以不去在意,& H( z- z  N& u  R* Z7 L
我现在给你指摘的目的是:' q8 N% `. m; x$ J5 E, [' C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谈话,
1 s; ]' |$ @( c& _) b    在这个时间点之后,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0 v; S. T' D# [7 A% r( }8 |/ q
      然后在“下一次”,你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那就好了。% {1 Z+ e( g' r5 a3 r

" f) A8 q1 L4 r% m" c: H我逐渐明白了这个意思,自己的思维方向也要向着“下一次”去看,; R9 F9 l! d  B+ M* y- @. `
所以就会去认错,同时表明下次要怎样怎样,; b5 m* q: M6 x. ~; d' i# e
这样双方就都轻松多了。8 @7 c' D$ p8 r
以前在工程师积累资本的那篇文章里,曾经写过一句话,
5 S7 k  @0 A; R$ d$ Z“把目光和精力放在下一次”,就是这个意思,! w! Q, z- u9 _/ C$ K
在这里终于有时间展开解释一下了。( y& M' ]6 \: k4 Z/ G. `4 ^
& Z9 w' R" i! e2 d+ _
加上日本人用的指摘方式一般都比较柔软,
5 W1 c( D8 ?/ K0 ^5 @- b所以比较容易接受。
* U: A' W5 a  I2 E6 f. Z# O时间久了,也就渐渐适应这种方式了。; U" X* H) t0 x
被指出了某某事怎样怎样的时候,
" \% Z, U; F5 e9 ]首先是道歉,
" G1 J4 j2 p4 _然后说下次我一定会怎么怎么做,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说,% u. u  X! q* E" G5 \+ O/ J, S1 a
最后是加上一句感谢,$ s3 l8 s  L2 t
    感谢的意思是,+ `; F* k0 u+ `2 j; w9 U6 A
    以后如果我有别的问题,
1 I$ F. C4 z/ {# c    您也可以给我指导,我会有礼貌地接受并感谢您的。* B' ]3 s9 A" m! f0 e, `
我道歉之后对方一般也不会去追究,不会去抓住错误说起没完。# u. f& L# n1 }$ t! d' U1 x( L
然后下次我确实注意了,让对方感到安心,这样就好了。
6 X* T) ?6 j) g5 }9 M5 W这样就会,把一次失误,变成了一个正方向的循环。4 j% G7 P. u" h
这种“前向”的思考方式,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2 N1 _& _% z; J6 y2 J5 ]% C7 g! Q# g. F. P8 ~; k6 v
包括前面的拉面店店长,) s6 V3 h0 `( }2 n
他在对我进行指摘之后,我会辩解,
8 V/ }: B5 a, q9 z! m$ b这时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 p  r( H( l7 ?+ o  ^
我只是在单纯地辩解,而没有表现出吸收的意愿,2 T( R: ^5 v% q) k) _( `
所以他就会看到,所说出的正确做法,这个店员没有吸收的意思,3 E, _6 ?! r' j( ~
所以就不能确定,“下一次”的时候,这个店员是不是还会做错,
9 \: Y5 e* F% V& l+ w所以他会担心,担心“下一次”事情没有被做好,继续出问题,/ X% ~+ h: I: M8 c2 \
所以他会批评我。$ J+ c! u6 g$ F4 z! _% J$ P
同样,他最终的着眼点,在于“下一次”的工作能否被顺利完成。  |% k, T' @/ m3 r+ m2 v/ ~2 k
我应该的做法是,表示接受,并且下一次做好,; _, Z& @% i3 l2 n5 w# S& U* \% g7 r
这样才是被期待的行为。
: z9 K/ W  f2 `. p& Z) o& b7 G5 n4 G% q- ^9 d6 z9 V2 v: M# l! Q
Section 3.
- c7 V7 h+ a4 b$ G, d: I
从语言学校毕业的十年之后,我在日本的公司里工作。
' T9 X& f2 N# J) l8 ]1 M* i在公司里遇到了新人的失误,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 B' i$ B2 i* l# }# x& p" U
有一次一个新人把图纸给我,拜托我发邮件转发给台湾企业,
3 O6 I4 Z7 I( ^6 R: e/ Z台湾企业比较认真,收到图纸之后发现问题,就打电话给我问了一通。
/ |) Y- `3 y" K1 K3 B1 Z% |, @
# T5 O6 ~% e% \! t- w" m+ R: M对于前期图纸,客户有提出进行修改,! I, Z' G+ K' a+ i( D) c1 P
这次新人提交的时候,里面有一张图纸是这一次要说的事情,
% Y6 W& i& o" g- T7 f( H5 I. |另外三张图纸是无关的,但是那三张图纸恰好是修改之前的前期图纸。& {9 y4 U% n/ n; B% V$ N  d; K
所以客户在这次的邮件里看到修改之前的图纸,就会疑问,就会不安,$ s0 @# X" I6 v; }
客户问我:上次修改要求提出之后,子子先生有没有将其转交给公司,
% q. a+ D# s) R你们是按照新的要求还是旧的要求来制作的。
8 _0 E/ H* ?3 ]! A/ V然后我就按照上面的事情原因解释了一下,
$ W5 w) L3 Z2 h, `/ i$ e我说另三张图纸是无关的,抱歉忘记去掉了,我们下次一定注意。! u- c' v- I5 Q7 B
您的修改要求,我们有周知,是按照新的要求来进行制作的,请您放心。
( W2 s2 b0 m" X2 a9 L
/ V& [* ?* ^- V6 U- @, l' ^% n* C然后回头我告诉那位新人,
, h0 r* I# g% T; X6 W8 W我说这次我被客户给批评了,
9 M4 d& m$ k6 |1 N5 D/ ?  V+ s+ `原因是你发的资料里面有几张旧图,客户看到后导致了不安。4 p4 `( w- F  {1 s) P/ {
今后你给客户发资料的时候,检查一下会好一些,
2 n3 F" E& `5 t' @6 s/ j无关的内容,如果放进去,是有可能造成误解的。
: u1 p/ X2 ^/ J" K( y7 t' s6 X, r然后他向我道歉,说下次注意,说抱歉给子子桑添麻烦了,) o9 q# r% H$ }$ }! R( a
我说没事,# ~6 m' R4 d" r, r
客户的事情,我有别的地方给他们帮忙,所以这些事情我可以摆平。
# i6 |& ]' Q4 c) B只要你从这件事里有所收获有所改进就好了。* h. |  T2 I1 O* h8 R% L2 [9 h0 ?: E
然后事情就过去了。
8 R% P& n! ?/ j- |, U6 K4 @$ n! ?$ @. F- ]3 h! |0 J1 [5 o0 o- Y
还有一次,客户从我们公司买过一个备件,
, d4 I+ r! P5 L) v& R3 h过了一段时间,到了需要安装的时候,发现尺寸有问题,( K0 f# M  B# P
信息转到我这里,我查找了当时的订货单据和图纸,, L& y. a% d! q* V
发现那件订单,当时是我们的一个新人对应的,
- f/ _8 F) m7 {" u) j  T4 ^5 s她在订货时,使用的是旧的图纸,
+ h7 _' ^+ @" v& C0 K图号正确,但是是第一版的图纸,所以有问题,
9 N4 C8 e) j" M+ a% i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用改订后的新图,& l* f3 w) C( j+ u, V& ]
1 z/ ?" w' V. n$ ~4 F* w
于是我去向她解释,上次你做的订货有了点问题,
7 p3 |. s+ i- _4 `$ w, o下一次包括在订其他零件的时候,
% Y% _$ k3 E: x2 Z0 V- ]- K尽量找最新的图纸,- E/ P0 r" S' L
或者尽量确认图纸上写有当时的生产批号,那将是最正确的。
9 [5 L0 Y1 s3 A$ t4 q+ A她说好的明白了,下次一定注意。# B! m4 |2 d2 \0 q
然后让她重新写单子订货,就好了。
- Q8 j, V; X4 L5 D) q好在那次客户不是很急用,我们免费给客户补了一件,事情就过去了。1 ^) a) H+ A: _" l8 ]8 @$ A

7 S, C/ S% X* N' X; c( r前面陈述的“前向”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 h- v6 k* n( E
一方面是,指摘者,陈述的时候,明确是希望对方“下一次”能够做对,  s2 R3 {0 p  J! l" X7 f
一方面是,被指摘者,领会精神,接受并表明将在“下一次”认真照办。3 K* B9 D, ~! {$ s3 \5 R
这就是说,指摘者和被指摘者,3 v  T$ v  j' y7 d! O7 B$ U" R1 A
两者的思维方式都是“前向”的,才能把问题平稳解决。
9 W) `2 c9 W, k, i$ v
( M8 Y4 {; G0 W: z如果不够注意,往往就会出现的情况是,5 Y6 S7 i; Z- G; ]+ [; Z; H
指摘者抓住“过去”的错误不放,
$ j3 [4 ?. M$ A7 T0 w* b& j. A5 N被指摘者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辩解,
5 I  K2 f" w9 J1 b二者花了一堆时间,弄得不愉快也浪费时间。
5 E# w* t2 k) U或者是,1 T9 t. N5 _* i
指摘者已经明确指出“下一次”你做对就好,$ p0 v. w) G: }3 t& ~: ]1 h& ^
被指摘者则纠结与“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 N& w) l6 E5 F: [$ P7 ^这样依然是耽误时间。4 o1 s9 \' o* B
同时指摘者没法预测,“下一次”事情会不会被做好。' X2 O/ N: @. I
这样就不够理想。# {7 H& q% c* O9 ~# a

+ [. g" v) a( Q$ [我们在公司里所做的一切事情,
8 j/ l; M, {6 c0 w5 x包括工作中的手续,学习,联络,商量,纠错,交涉,开会,协商,% t+ M/ d; H0 B" F) Y6 @$ \
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希望工作能够在“将来”顺利地被完成。! h! n; d; [  A' }, G1 h9 O
工作被完成,满足客户要求,才会付钱过来,才会使我们可以收到工资。2 e, u$ m) j1 D" n
所以,包括上层人员,更关心于,工作能不能被做好,
& Q3 t# n: s% i* ?% g所以,我们的回答与对应,让对方对于“下一次”感到安心,
" d* I: W: T. f( Q  T; r& _这样才好。
: H8 m* C6 Z% ~7 K. J, g
. v' s0 Z, l* {# x# E& G曾经有一次,公司里的中国人R君,给商社的人发邮件,给我也cc了。
+ d" }9 N' e$ n5 X他在邮件开头写的是“周林静女士,你好,……”7 [- K7 S6 @" L. x
我知道那位周林静其实是位先生,R君因为没见过他,所以写错了。
: {" v! m# F) c+ k7 t% n为了提醒,我单独给R君发了一封邮件,
1 j$ I! x. `6 S7 s: q) i+ a3 R3 r& t  B“那个周林静其实是男的,你下次写邮件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好。
- r- T: [2 I, S/ v# Q下次写邮件的时候如果弄不准,也可以考虑写‘某某经理’来试试。”
, P! m; ?3 T6 X* l3 z# G: r我发邮件的目的是,
$ A: D) g, E$ p! M0 D下次你给人家写邮件时别弄错就好,/ Y+ a/ ^$ I& i4 G
同时提供一种,在对方性别不明时候的,对应方式。/ z* d9 U2 j0 m* [( R

% W1 {( A& V9 }/ x6 M4 ~4 @结果马上R君的邮件回过来了,内容是
9 Z, u5 @7 S4 ^5 B- C: k* @“单看名字弄错了性别,这种事情在中国常有,你至于发个邮件么。”) B) I& F. r: a. h$ Y6 R% M7 w
我又是一个culture shock。2 |/ }  l  g1 G$ u3 i
我习惯于日本职场的平和的互相检查提醒的氛围,所以给他发的邮件,
( i7 \; i4 g" _我预想过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没有想到是这样。7 L5 l5 h- o, e7 F) w
之后我把这个事情也讲给日本人同事讲了,
; b# S7 U' \" S; L同事说,子子桑的雅沙细的心情都被浪费了。- f/ P+ v* j  n1 \* E1 `
我问,日本人的反应一般不会这样吧,
; c' b/ Q* P2 ^; B, I同事说,是的,一般会表示感谢。
& P( L5 S" _+ T' n* j- i0 A# j' u8 ?; \
我的感觉是,
+ m- v( c* n2 X  r即使感觉这个指摘无关紧要,或者是哪怕心里不爽,
8 h& _% M4 j- z- R也应该在表面上表示感谢的,7 A, C4 f7 U- y  N" B" t, Y1 f
因为这样可以在以后继续收到类似的提醒,8 ^$ \4 M5 i% w4 _: M% I0 Z  X
不至于导致“将来别人不提醒自己而使自己错过忠告”的样子。
9 ^( L% |3 c. A3 x. b
2 L  Q2 r' o/ B5 d, [8 g, p. ^2 ^这也是在收到指摘之后,一种“前向”的思维方式,
+ ]2 p( \8 i! U对于收到的指摘,也要考虑到“下一次”,+ ]& z# w2 o& D1 W: l1 m& \- ~' A
如果进行不合适的对待,那么“下一次”就会收不到类似的提醒,+ q* F; K; [* h9 ?: ]# j
工作中很少有别人愿意花时间提醒的,花时间同时有弄错的风险。9 C( U% F8 u2 q6 f7 F7 e5 X/ D7 }
因为难得收到提醒,所以应该妥善地对待,
; ?) \' O* d6 m6 s2 X/ q/ K这样“下一次”才会有其他的提醒与关照,0 j- ?; l  \7 z0 p
谁也不会是,一下子就给你帮忙,的样子1 c9 |6 Q& p6 J& }9 Z
都是在一些小事之后,循序渐进之后才会给你讲一些重要东西的。2 v: Q6 e& w5 f( s. d6 W% B' O
所以在这个时候,向“下一次”考虑一下,也是有必要的,9 c& |& W/ I+ P8 f: U+ r; z4 d0 u' X4 I
哪怕只是在面子上过得去,也是好的。  B2 ]* ^# ~( O% H+ \6 ]  E. ^5 p
* v0 V- L. x, _- E
回头来试着分析R君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
) k5 W1 [, e) a6 O# I/ I3 l# c7 m! a我估计,也许是R君接受过的教育过程里,
% O4 H! o  `1 k' n( _' |以往“被指摘错误”的过程,都是“让人感觉难为情”的事情,9 _& L  F5 M7 x* v6 j
所以即使对他进行柔软的指摘,
6 H9 C/ R$ Z/ |' Y; W9 H他也会惯性地,有“丢面子”的感觉,从而进行反击。! ~! W  O" \: M6 e9 ~: W9 [# L6 t
这样一来,下次我再遇到值得提醒的事情,我都会远虑一下,
0 a* M' C: @, n  q$ m! r+ F大事情我还会对他说,如果是小事情,有可能就不去提醒了。& x3 t, @% r' F
, i4 i' ~' N) M2 J  n9 q
Section 4.
1 V5 _* e! C" x! L
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预想到可能会有的提问,4 s, n: P3 _: Z+ I. Z
有必要提前进行一些补充。
5 H# I# ?& B) V2 r$ n
( s% B$ o  X! N9 M3 ~0 y一个事情是,! E; w9 [& f) }+ N" U% Q
或许会有人举例,说日本人不都是那么委婉宽容的,
, l, [1 v2 G9 P日本人里面也会有说话没有礼貌的难缠的家伙的。$ {2 z0 ?8 p8 H# u& D$ g
那是必然的。9 D) s8 ]; A6 m3 W9 ]' I
在日本人里面,像我日语老师那样说话委婉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6 i" z; b; |5 S5 T能够遇到她是我的幸运,会去吸收,让她的教导变成我的提高。
- \9 @: ?6 ?/ q" u4 c, r我会去感谢,即使毕业十年,我会每年元旦都给她写新年贺卡。% @  |0 _8 X6 ^' u: M, S
我在日本生活十年,那样的人也是不多见的,偶有遇见,便会感叹。. x# ?& b# @: `% x2 r6 W6 k- ]
生活中,也会遇到无谓挑刺的家伙,让人困扰。
) D6 V9 Z/ r: R6 B7 B但是对待一件事物,我们还是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其中好的一面,
2 [2 r# c9 t/ j. a) M努力从中提取吸收一些好的东西,那样才会好一些。8 Z* h, n4 h. ?

4 T6 Z7 X7 w& A8 L) y一个事情是,或许有的人会说,* ^9 M6 x' g9 U, }) w! K
对于什么样的错误都对过去不追究,只希望他下次做好,这样真的好么。
1 S, z( f4 @. U( N) i. c当然不好。" r! V8 h5 l  @4 F0 X
生活中的事情,如果都简单地一概而论,
# [; N/ f2 V( R( Q& S一概柔软或者一概生硬,都是不好的。4 a& K/ N% X% @  t
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分辨一些事物,- K& G, ]$ l" D/ q
哪些事物,我们可以用柔软的方式去对待,* [0 v# ?! w/ Z6 X+ |- k/ v
哪些事物,我们必须回头去弄清楚当时发生问题的原因,
  f* z  r* o+ a$ n+ N哪些事物,必须让他认清楚问题所在,
9 [( ^0 H' i5 q; l7 e# G1 R5 j" K1 c哪些事物,是不能原谅需要负责的。, ^/ z0 v5 u( h, f7 d) z
对于这些事情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才是好的。0 ?* h4 U! ?& D2 [* s. i3 q" e
* N# D: E1 W1 Z  @2 Y
一个事情是,或许会有人说,8 F$ \* x8 Z! h+ I% F1 G  w
被指摘者在口头上答应下次好好做,但是下次依然故意犯错。
1 k; E0 b0 K# R- t6 P7 F7 U所以推断“信任他下一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b& ~4 e1 i5 u; F- A
这种情况下,7 L: H. `( o3 Z+ u- a! h2 I
作为指摘者,要去看人,看一次看两次,
3 N  P& _3 {2 h5 ?6 a# b7 {  d所谓管理,不是说完就完事了,/ o( ^6 a* B, Q1 \( M: n  I
而是要去看,然后去修正。
! U% [; g1 c% T+ C去看,去看他下次是否做到,然后决定下次怎么做。
0 p5 P5 W! i/ P) E. i8 s作为被指摘者,如果想以这种不负责的方式来做事," v: i  y' B+ e: F1 ~; {  W/ _/ a
那么将来或许应该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吧。$ S, k* z) N0 N0 q5 g
) C% Z( P, b( m, A; ]) v  X4 a
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家人朋友相处的过程中,
5 k& z7 i: ~7 a( M( m4 Q, \有时也会有指摘和被指摘的过程,
) u0 M3 n$ O2 ]7 c- T+ b/ g其实双方都是希望下一次会好一些,8 \+ A3 J0 z( U6 _& K
但是由于表达方式不够合适,
7 B* x1 j- }  I; W) R* n4 i0 b导致了为了争面子而耽误时间的情况,
& Y; N/ e- o8 P& o这些时候,是我们需要斟酌改善的地方。5 c+ ^9 I% S( N" B2 U. n6 R
! O1 @. v7 _# P5 d4 j- Y
比如说孩子感冒了,丈夫问妻子,问什么会感冒,
3 ]  A  ~- f# X3 |9 k' o" i目的是下次预防着,别再感冒了。& X8 ^( @# m7 C( ^
比如说做菜咸了,提问方说出这一点,# r% K$ a$ r; L
只是希望炒菜一方在下次少放点儿盐。; ]2 G; [# B$ w
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把鸡蛋打破了,2 m9 m" e3 u/ |/ ]
需要的是采取变化,下次别让他拿了。
& r/ H3 x# S$ Z+ v# E  v比如说朋友约会迟到了,
* X5 G6 T2 v6 t" k% z8 n5 S) [+ c& P告诉他下次迟到打个电话,是希望下次能好一些。/ L2 t8 E. u. u6 Z) a' f' A

5 z' [3 q8 o) Y9 J3 z, \8 q3 _( J% k这些事情,如果提问方表达简单的话,- l! Z  H9 `7 I
那么就有被理解为“责备”的感觉,
. g( b6 T6 q# M8 x然后就是互相的争执,
) g- X1 d/ K9 B8 S6 M$ L& p如果双方都能退一步,
0 o) Q' e6 z& i一方表达方式婉转一些,表明自己的方向,
  [3 R4 y- h& q  Z8 L" l8 B& f一方有台阶赶紧下,然后能当个事儿来做。
! [5 ?9 q8 [( z6 h1 b2 a这样其实是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争论的。
$ d& |7 b9 ]( X1 h0 K) M6 X5 B: z) x+ H- @6 i( ~5 K; |5 u2 F+ n$ @
Summary9 L7 B$ t' X' ?; O3 \
错误和过失,无论是在我们的工作之中,还是日常生活之中," a1 f% G9 m5 i" P2 E
都会有遇见的可能性,
$ S2 p/ o9 |/ I+ w9 A我们可能是去指摘的一方,也有可能是被指摘的一方,- u$ @* A; B1 z3 n& ~2 Y
我们也可以参考“前向”的思维方式,/ y* y$ [8 S6 C8 {' ?0 g* Y
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好的氛围,6 G, J1 ^4 @5 I0 F4 x# n: W  T
或许会使我的工作状态及生活状态,得到一定的提升。2 x8 I" L$ _4 g% l' @1 k

2 K0 M+ y" a8 J以上,感谢阅读。
, }; [6 D* k* ~* f+ y* j7 S; `! x5 i6 K8 G# q" o
欢迎回帖。
9 z2 L- }! f" ~- r8 ^& `6 [; V
' v: W2 C- p3 o/ PBy 子子
- U2 r8 F6 c. \
; a* s) W- c5 Y$ ^' u2017.5.209 K% L$ w/ P: G1 D; x( v

5 S+ l3 {  w2 q----------------------------------------------1 c. h0 O1 w7 ~9 J1 I+ I+ z& o% F% N
一周之后,子子登录论坛将满五周年,  t" [  |, S. V
感谢在这段日子里,老鹰版主的关照,
( p6 r( i+ ^  h以及各位论坛朋友的支持。谢谢大家。6 U% N  F; ^& }1 @% d6 i/ z
希望朋友们在这论坛里能够多多交流,
0 u6 c5 ?# H% S+ s1 F* \有所收获,来丰富我们的工作与人生。
8 ]1 k6 u& q6 \# ~) M8 C% u! b----------------------------------------------
# f2 ^1 Z' V, l* O& A, d' u, F* ^: Q$ Z4 J! e* W* w

8 }. {" @+ ^+ G2 l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503 收起 理由
精灵将军 + 1 像前辈学习!
海阔天空逍遥游 + 1
ywjianghu + 1
老鹰 + 500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jishu|主题: 58, 订阅: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08: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日本人共事过,他们的思维倾向于HOW(即使这个工作我之前不知道,但现在需要我怎么做?),而中国员工普遍倾向于WHY(我为什么不做这个工作!)

点评

HOW/WHY两者的区别是相当的大呀!  发表于 2017-5-21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员工的行为取决于公司的制度,领导层;   因为员工是没有能力左右其它的, 有的只是埋头工作;
4 ?7 l+ l; n, I0 q4 K! d% X/ E3 `4 A' e. S: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出的前向思维方式很好,受教!+ i+ b+ n( C( u! {
) d2 ~+ V" }; O" S. |4 A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子啊,你回国到大企业担任hr或培训部经理吧,国内没有你这样高级和精细的人才。

点评

谢谢老鹰版主的赏识。等我在日本混不下去了,就回国做培训去。  发表于 2017-5-21 14:0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2: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挨批评时找借口,几乎是中国职场里所有人的问题,我还没有见到例外。中国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比日本要严峻得多,即使日本职场的关系也不轻松,但那种温文尔雅的礼貌多少也会对人有安抚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子写的入木三分,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自尊之前先想保住自己先放弃的面子的民族,想普遍做到这些,还真的很难。/ h! V6 ~; i  e5 R2 p) k
$ W: ^% ]4 Z7 p% \+ n7 W) A8 F
一切从“他不给我面子”开始思考,这事儿能好吗?  o3 k& e/ _# [0 f+ ]' \* K
0 n! w% N& w9 {! ]' X
不怕丢面子,就怕人家不给面子,自己放弃面子之后,还逼人家给面子。不给?是不是兄弟啊的就来了。
2 E' l% O% z' w8 G: j! `& O# `: J# E4 R% l' ]" s
单从外发机加工验货来说,你给人家指点哪里错了,很多人认为别人不给自己面子了,很生气。; i" e$ f/ O3 N1 y

* H( L% h: v3 ?8 [; w0 m一句话,心态问题。我能长期合作的外发厂,几乎都有很好的心态。: f7 y" x8 G* X% ~" z, U% m
# X* m0 Z5 Q7 |; B! N: K' B1 r
那就是:我的面子在我的产品上。

点评

前辈一针见血!当手里的东西做够自信,其实面子不过附属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2 08:28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andyany + 1
子子61961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18: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找原因推责任似乎都深入人心了。公职人员工作中出错了,立马找临时工,下次依旧如此。职场中人更是如此,有些推脱是怕担责任,有些理由是苍白无力的,只为证明自己多无辜,有些借口只是寻求一点心理安慰。朋友之间的合伙生意,夫妻之间的家庭争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1 2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目前典型的中国员工的思考方式,一下子很难改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5-1 13:30 , Processed in 0.09642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