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45|回复: 7

董明珠自曝创业之苦,称:先做好事,再去想怎么赚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1 09: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7-3-31 09:30 编辑 8 g  G8 O( w/ ]0 \2 e/ r- K1 V7 z

6 {7 G7 U: a; d; n       摘要     我从格力的业务员做起,那时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企业规模小,销路不畅,质量也不怎么好。有次我去要债,老板耍无赖不还钱,我生生堵了他40多天。还有客户投诉空调噪音大,说晚上开着空调,就像飞机在头顶盘旋。            
8 e( ?: j. R- v8 e1 D6 V, ^% C9 c  L       投资人说7 p1 ]/ I. u0 M* u' o) {

9 X) e& u3 g& v$ j9 U2 B       无论是搞创业还是做投资,投投的朋友们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挑战。不过,即使是这样,投投也希望朋友们要保持初心和自己的原则。在本期的文章中,董明珠女士的分享想必会给大家启发。
0 Q; Q% Y2 Y: E* _4 y1 }2 z7 Q3 e8 e& p2 L- a5 C  o
  坚持自己的原则" L- z6 c8 _4 ]2 v' s0 g

& J7 [: g- z. k% d  那一年,我36岁,辞掉南京的工作来到深圳闯荡,像大多数人一样,我那个时候对自己的将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我只是希望有一个宁静的工作环境,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能安安稳稳地享受生活就可以了。我从格力的业务员做起,说实话,那时格力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不仅企业规模小,产品销路不畅,而且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记得有一次去要债,那个欠债的老板百般耍无赖就是不还钱。我堵了他40多天,才把这件事结束掉。有许多客户投诉格力空调噪音特别大,他们说,晚上开着格力空调,就像飞机在头顶不停地盘旋。总之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问题多多。( k" a8 p* a% v4 [/ N* b
) A# W% g+ M. W( N$ u8 y1 G
  业务员我干了三年,后来领导让我管经营部。我当时觉得,要改变格力的颓势必须要做出变革,而严格要求别人的前提必定是严格要求自己。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和世俗势力做斗争的开始。
" x) Q9 T7 m- X. g9 U: \3 I7 w( }: j) x" D; R( A
  有很多人问我,你一个女性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觉得八个字,女性自信,执著,坚强,奉献,作为我来讲,我觉得女性首先不能用性别来作为依赖别人的借口;其次我觉得我们要执著,我的今天不在于你个人是否富有,而在于你能否给中国社会带来价值,我希望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使格力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产品,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所以我应该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只有这种奉献的精神,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2 S4 ~" Z7 f# |* s' |  J& [. K
) O* O3 b1 o% f) n5 j6 F
  很多人都认为管理难做,认为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好管理。事实确定如此吗?如果说复杂,那也是我们先把事情弄复杂了。发达国家的许多管理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失败,并不是制度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思维有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能真正地坚守原则。/ a6 _+ Y6 W* m. a. y

7 F$ M* F: F& U$ s) D3 ^  我的理想并不高,当我离开格力的时候,如果公司的员工能够想念我、回忆我在的时候给他们带来的东西,我就感到满足了。+ H- `1 ~1 w, i2 J6 g7 `/ ~
' K* @+ g9 b) n9 m/ L
  做事要正和博弈! q: y% B. ^0 G7 Z

# |1 X2 ^& h' G8 n  我进营销行业真的非常偶然,其实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觉得,我不该做营销的。而做企业不仅是营销,不能只把东西卖出去就行了,要看长远。格力和经销商合作的原则是忠诚、友善、合作、共同致富,但绝不允许一家经销商利润通吃的局面存在。而某些大卖场的思维还停留在‘打我路上过,留下买路钱’的阶段,这种模式无非是占有一个地方,而它们的大部分是租赁的房产,如果靠这种经营理念,我到哪里都能搞得起来。( q4 R& L6 H& Y
/ I( Y4 l, h- I) Y4 F( {) M
  如果你的品质很好,一家大卖场不卖,别人一样卖。消费者最终会来追寻买你的产品。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就是没有意识到,注重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仅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把产品推出去。为了推出去不断地在价格上进行较量,最后怎么办?那就偷工减料,进入一个恶性的经营环境当中。  z2 r1 v$ d/ V# z) }! p1 W
( D& q% A! `- y6 e4 d
  这种矛盾,并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观念的矛盾。格力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今天卖一个低价产品,就认为我的价格最低,我是最好的。同时,也给大家提醒,只要每个人都用诚信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你就可能是赢家。4 E' o; `+ P# Y" H% {) V
  \! W% C! k6 m: R% c
  我认为大卖场垄断是不成立的,不符合市场规律,否则格力也不会退出大卖场。说来说去,品质好才有话语权,才能和他们“叫板”。
  X% {7 B6 [' A2 y
" g; U3 t0 ^7 m% ~  我觉得,正和博弈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志同道合者,看看彼此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否相同。企业与企业之间,能不能合作最基本的应该是彼此之间能否达成一个共识,而这个共识的存在是需要前提的,比如说彼此间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否相同,如果经营理念和价值观都不同,那就很难谈得上合作。2 h6 J& T0 {9 q/ @7 e, T6 S( |

' D1 h9 U9 ^* C+ A8 c7 w  一旦认清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不是我们的朋友,要实现正和,就要像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样来维护对方的利益。如果不能维护对方利益的人,彼此之间的合作也就无从谈起。厂家有厂家的自尊,商家有商家的自尊,都要互相尊重。; b) s; [+ ?& A% j
0 P6 N# X: a9 z5 E- x$ Q+ @
  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管用3 g( T/ e* ^+ c% q

0 q( x- @8 F( d  福特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去造汽车,他是因为“要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开上福特汽车”这个梦想而赚到了钱。在聪明人居多的美国,只有一个发明汽车的福特,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0 n) Z2 G1 u; [' p: K2 `5 a
; O9 M$ E1 [0 T6 `" o$ c! R  Q  对于格力,我的目标很清晰,格力品牌不属于我个人,也不属于珠海市,我认为是它属于中国人,我把它看成是中国人的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当然,我们的奋斗目标离我们所达到的目标还有距离。
- a( g  A/ X/ m* f* w' o8 v
$ P: g$ J4 L9 A4 k$ s" u/ H  工业与商业是不同的。这是一座用思想与汗水、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构造起来的大厦。大厦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种“工业精神”,朝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向未来。5 A+ }! v+ |' ~9 P% N

$ u5 k/ M1 a9 B3 ^9 K) _3 ?  在我们这个领域,仅仅营销还不够,产品才是第一。其实,从广义上来说,“营销”是包含“产品”这个概念的。而质量是一个产品销售的前提,任何一个产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质量,才有可能卖个好价格,才敢跟渠道大户叫板,才敢说花钱的广告促销比不上消费者的口碑促销。在产品制造上,格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那就是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在设计中,格力坚持这个原则,新产品设计出来以后,必须经过试生产,长期运转实验、重新设计等长时间的试验过程,质量过关才能正式生产并投放市场。9 A2 Z+ E" `# R  g
5 Y6 d# p4 m, E/ c( N
  我们和其他国有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在经营中,坚持原则,没有私利,把国企当作自己的企业来做。不可否认,体制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但如果经营者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管企业是国有还是私有,都把它做好,体制就不再是问题,也就不会影响经营。' o3 G! r% j6 Y6 K+ j

! D4 }( s( X6 Q" U' x" A5 S' k  只要你坚持一个正义的东西,你就能够成功,这是我走过的路总结出来的。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博弈,可以说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很多人是既得利益,如果剥夺之后他跟你是生死的较量。不过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应该凭借个人魅力来发展。虽然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初始的成功都要归功于某个人的能力和魅力,但恰恰是这种靠个人能力把企业做大的方式,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导致了中国企业“富不过三代”的怪现象。4 J; j, F7 v9 \( V% }* h( b6 b) i
, b; Q$ t, P) m4 L3 v
  中国人的思维里本来就有着英雄主义的因子,喜欢把成功的原因归结到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身上,而忽视了更多在背后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的人们。我觉得最正确的思维是企业领导要带头讲奉献,在工作上永远不要满足,但在生活上要学会知足,国有企业的领导如果没有这一精神支撑就会失去平衡。许多企业家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太强化个人的利益,而淡化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M9 a6 o$ j( C: S3 a; B% B

; c* x  \' _; v6 f3 f7 S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没经受过挫折,就算不上成熟。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几次危机事件,那它就无法壮大为可以经受任何风雨的大企业。只不过,有的企业在危机面前轰然倒塌,有的企业却能够渡过难关,继续发展。
; V# O  ~3 \5 V2 |  l. I1 y
3 j& h, Q1 y& F  无论在什么岗位,坐什么位置上,我总有一种紧迫感,我认为你要每天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去总结,那你才能成功,即使成功,我也认为那是新的开始,并不是永远的成功,因为别人也在进步,别人也在往前走。所以,活到老,学到老!
' I  j, f' N. z! t! @2 X( a0 Q4 @2 ]; G. x& e

1 }7 T' f/ q/ o1 _. U, [8 p3 r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1 10: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做好产品和事情,才是赚钱的基础,从一开始就想着赚钱的,基本都废了。

点评

中国现象就是-----为了钱而办企业,所有决策以利益为首!所有在国际上中国人赚钱有一套,经营企业却没有一席之地。  发表于 2017-3-31 11:10
发表于 2017-3-31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特别公平公正。
发表于 2017-3-31 1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道上要成功,都会付出很多很多,马云也是。而粘上房地产那批只是个屁
发表于 2017-3-31 12: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成功来自于一个环境机遇和个人的拼搏,马云时正好赶上了这个 时代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董明珠也是正好国家正在经历发展的必要过程,但自身 的努力也很重要,现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该做什么才能新颖有发展前景,似乎很难,因为发展国家的中国现在是突破的时代了,如果我们这代年轻人想做事就必须要付出前辈两倍三倍 的努力,突破是很难的
发表于 2017-3-31 1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人士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像打工者,即使再认真做事,也只能吃饱而已
发表于 2017-3-31 14: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白话,我们老板张口就来。! u% l3 C. }  z' {9 K& }$ R3 _  |- M
' c, V/ v3 s8 B) x+ E5 `: {/ e" E
略  那啥,不说怕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7 04:51 , Processed in 0.0577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