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2-23 2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thzhou123 于 2015-12-23 22:08 编辑
$ J* t: z+ O# ?: m& n$ K. Teddyzhang 发表于 2015-12-15 08:33 
; m* Y4 G9 n( I' C- ~9 b& A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C' R) o) \& o; z9 c0 L6 \, W
我们就假设都是这种多层板焊接(当然主要是焊接)。那么,首先看分析的详细程度 ...
6 Q" ]( A# j8 f p版主探讨几个问题:
+ o6 ~, q4 ]2 @$ J* n' ~/ P% f: V1.用双层板,焊接连接怎么处理呢,一般来说是刚性单元连接,此时刚性单元连接是否需要考虑焊缝实际焊脚尺寸,即连接时倾斜一个角度还是直接垂直连接?此时焊缝处应力应该以哪个地方为评价0 z: Z9 t) u" _( P: Z" \1 Z# J3 Z
2.如果想要更高精度(壳单元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用壳单元模拟角焊缝,此时焊缝应力又是以哪个部位进行评价的?
3 |' d& }2 C8 t( q3.对于焊缝疲劳的评估,目前你是以哪个标准为依据的,欧三,bs,iiw还是哪个?(对于焊缝疲劳希望版主可以多说几句)- D+ J+ @6 n' B8 }5 v% V# c
4.对于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只限于焊接,fe模型的网格尺寸和密度应该如何处理,有相关标准码,是否可以传阅下?9 H7 R. \- _! x9 D3 ^% a
谢谢!@eddyzh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