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80|回复: 8

使用壳单元时怎样处理多层板(常见于孔边加强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4 23: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程中常见薄壁类结构件,如汽车起重机箱型吊臂,挖掘机大臂等。这些结构在有限元分析时使用壳单元较为合理。有一个问题,在这些结构的连接处常有加强的贴板(通常是焊接在一起),如图所示。这样抽中面以后,原先贴在一块的两个面就有了板厚的间隙。请问:% P3 [0 q. h0 v( @* t/ y7 s: Z2 N
1)使用壳单元,怎样处理比较合适?; M1 N* Q! v( K; S. _- `
2)如果使用四面体实体单元(不用六面体,一是复杂,二是六面体需要划分三层以上才能保证精度),是否需可行?7 d: }' M" J/ e. ]5 a8 `5 F6 k4 v
@eddyzhang @zerowing3 @6 q6 h# y" l& J
多谢了!
  z, d4 p- [: X- Z% c 捕获.PNG
8 P/ T; H2 I7 B; W# F* t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老鹰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5 05: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展开。推荐大侠本书,刘鸿文的〈板壳理论〉。
0 K' ^) i: O% w0 c9 ]7 A简单的说,你这个结构如果做板壳,默认各项同性时,不过是中面的凸浮变化。不存在如何处理的问题。你要按实体,就按实体喽。反正累到的只是计算机。至于哪种划分形式精度高。众说纷纭,大侠还是自己实际比较比较准确。比如应变对比,光弹对比,极限破坏等等。
, H7 ~% S. j8 K6 Y/ L$ q板壳只是一种简化计算手段。你比较他和实体的精度就没有意思了。

点评

谢谢零侠  发表于 2015-12-15 11:4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老鹰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2-15 0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 `( Z4 U/ t) E) k$ ^' e, Q' |$ p我们就假设都是这种多层板焊接(当然主要是焊接)。那么,首先看分析的详细程度。
7 _  }8 x  g% |) o6 L1,如果只是关心整体的应力应变。可以直接简化成一层,厚度根据多层板厚度定义。当然处理的时候注意边界单元的连接。' d0 D* I6 J; F: k/ }$ O
2,如果很关心焊接焊缝。那么要简化成多层板,每层要根据实际厚度定义。板边缘焊接的地方要根据焊接要求增加约束。# q2 a; O; |% ~' B' g1 b9 y* f
3,如果再深入关心焊接焊缝。那么建议用实体。六面体一层也是足够的(有相关标准)。当然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有不同的尺寸和网格密度处理要求。; S# o0 J7 S. W! B  D; X" r' o0 E

点评

多谢!  发表于 2015-12-15 11:49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1 收起 理由
老鹰 + 30
zerow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2-15 0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七、八年前参加软件售后服务培训的时候培训的老师说的跟2楼大侠一样:“汽车起重机箱型吊臂,挖掘机大臂”还有机床的焊接机架,用壳单元会失真的,不管你用的是那个软件。回想起来那次培训最主要的收获是CAE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了MATLAB软件。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5-12-15 11:51
谢谢  发表于 2015-12-15 11:50
3楼是专业的。具体的分析状态会因为你的优化不同而变化。由此引发的边界条件,接触、网格划分都大不相同。俺只是业余的,进来搭个话。  发表于 2015-12-15 10: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left 发表于 2015-12-15 09:30 6 |/ Q7 f$ j. _9 h
记得七、八年前参加软件售后服务培训的时候培训的老师说的跟2楼大侠一样:“汽车起重机箱型吊臂,挖掘机大 ...

3 q' h! p# J! s记得论坛里曾有人发过一个他们公司的标准。类似这样结构,用的是壳单元。3 ^% l; w8 L6 y- L7 x6 H+ u3 ^4 @3 ?7 w- a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eddyzhang 发表于 2015-12-15 08:33 ; L) h& C2 Y5 D  I! E4 R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6 s* i% o( `& F' E* u8 T我们就假设都是这种多层板焊接(当然主要是焊接)。那么,首先看分析的详细程度 ...

6 W( m* f7 f: V# }请问方便说下是哪个标准吗?是通用的标准还是公司自己的?
: J2 X# q0 }! B8 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9: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footleft 发表于 2015-12-15 09:30
! \* F  e5 v( u' X9 l" O$ c; d; L记得七、八年前参加软件售后服务培训的时候培训的老师说的跟2楼大侠一样:“汽车起重机箱型吊臂,挖掘机大 ...
$ r# i2 G% X! F5 c
能否细说下为啥用壳单元容易失真?那这些情况一般用四面体单元更为合适?谢谢!
7 z; K5 j: z& t, b  n
发表于 2015-12-15 2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iiW

点评

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5-12-15 21:55
发表于 2015-12-23 2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thzhou123 于 2015-12-23 22:08 编辑
$ J* t: z+ O# ?: m& n$ K. T
eddyzhang 发表于 2015-12-15 08:33
; m* Y4 G9 n( I' C- ~9 b& A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C' R) o) \& o; z9 c0 L6 \, W
我们就假设都是这种多层板焊接(当然主要是焊接)。那么,首先看分析的详细程度 ...

6 Q" ]( A# j8 f  p版主探讨几个问题:
+ o6 ~, q4 ]2 @$ J* n' ~/ P% f: V1.用双层板,焊接连接怎么处理呢,一般来说是刚性单元连接,此时刚性单元连接是否需要考虑焊缝实际焊脚尺寸,即连接时倾斜一个角度还是直接垂直连接?此时焊缝处应力应该以哪个地方为评价0 z: Z9 t) u" _( P: Z" \1 Z# J3 Z
2.如果想要更高精度(壳单元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用壳单元模拟角焊缝,此时焊缝应力又是以哪个部位进行评价的?
3 |' d& }2 C8 t( q3.对于焊缝疲劳的评估,目前你是以哪个标准为依据的,欧三,bs,iiw还是哪个?(对于焊缝疲劳希望版主可以多说几句)- D+ J+ @6 n' B8 }5 v% V# c
4.对于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只限于焊接,fe模型的网格尺寸和密度应该如何处理,有相关标准码,是否可以传阅下?9 H7 R. \- _! x9 D3 ^% a
谢谢!@eddyzhang

点评

这个问题我上面已经回答楼主了。你可以仔细看看。另外,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标准使用习惯。不能一概而论。这些标准大都基于一种或几种方法。计算结果如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效果来定。  发表于 2015-12-24 0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15 19:38 , Processed in 0.0724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