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13|回复: 3

芯片内上百亿的晶体管,是怎么"安"上去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8 15: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的 7nm EUV 芯片,晶体管多达 100 亿个,它们是怎么样安上去的呢?
: J6 i2 n+ U% }* k5 L! r5 p% X
晶体管并非是安装上去的,芯片制造其实分为沙子 - 晶圆,晶圆 - 芯片这样的过程,而在芯片制造之前,IC 设计要负责设计好芯片,然后交给晶圆代工厂。
& {% R, U( @9 z
芯片设计分为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前端设计(也称逻辑设计)和后端设计(也称物理设计)并没有统一严格的界限,涉及到与工艺有关的设计就是后端设计。芯片设计要用专业的 EDA 工具。

& ~3 z  X# ]# L6 O+ g
4 m9 H+ b! ?2 b4 T: H4 F! i3 {

' \- I% D$ W' e% i( ?' ~- _$ U
如果我们将设计的门电路放大,白色的点就是衬底,还有一些绿色的边框就是掺杂层。

& _( @& D* \8 `  g; N$ x

2 m1 o: t! e( Q! j1 q, P

- M# k' b6 Z  ?$ n9 G
当芯片设计好了之后,就要制造出来,晶体管就是在晶圆上直接雕出来的,晶圆越大,芯片制程越小,就能切割出更多的芯片,效率就会更高。
! l2 A; z& n1 o0 O, _/ D
举个例子,就好像切西瓜一样,西瓜更大的,但是原来是切成 3 厘米的小块,现在换成了 2 厘米,是不是块数就更多。所以现在的晶圆从 2 寸、4 寸、6 寸、8 寸到现在 16 寸大小。
6 B( {- B4 [( q0 y% o
制程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栅极的大小,也可以成为栅长,它的距离越短,就可以放下更多的晶体管,这样就不会让芯片不会因技术提升而变得更大,使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芯片的面积和功耗就越小。但是我们如果将栅极变更小,源极和漏极之间流过的电流就会越快,工艺难度会更大。

, z- s) ^) e; K* m1 Q

. M9 q3 G+ l3 h, E/ h$ x
( U8 ]' ?: ]& u
芯片制造共分为七大生产区域,分别是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

4 _5 j9 X4 \/ Z) V* l. q其中雕出晶圆的最重要的两个步骤就是光刻和蚀刻,光刻技术是一种精密的微细加工技术。

: b0 Z# r. p$ [& X! y5 ?& c
常规光刻技术是采用波长为 2000~4500 的紫外光作为图像信息载体,以光致抗光刻技术蚀剂为中间(图像记录)媒介实现图形的变换、转移和处理,最终把图像信息传递到晶片(主要指硅片)或介质层上的一种工艺。

: o6 F/ X! k! t) ?
7 ^) @: A- x) q5 q& w6 k* n
% o9 @$ T% a" f! d6 I" b: s! r9 \
光刻技术就是把芯片制作所需要的线路与功能区做出来。简单来说芯片设计人员设计的线路与功能区“印进”晶圆之中,类似照相机照相。
' j# Z+ U5 V0 k& O6 ?' p0 F, ^
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印在底片上,而光刻刻的不是照片,而是电路图和其他电子元件。
9 \6 M; ]+ C6 Y4 L
) ~0 ^3 g) k, u) J7 G

6 A' a1 h  p1 }" z7 W+ `
而蚀刻技术就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抗蚀剂薄层未掩蔽的晶片表面或介质层除去,从而在晶片表面或介质层上获得与抗蚀剂薄层图形完全一致的图形。
2 M/ C; M$ N) q5 n! E7 d' |
集成电路各功能层是立体重叠的,因而光刻工艺总是多次反复进行。例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要经过约 10 次光刻才能完成各层图形的全部传递。
9 h0 E+ k& H* Q
在半导体制造中有两种基本的刻蚀工艺: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目前主流所用的还是干法刻蚀工艺,利用干法刻蚀工艺的就叫等离子体蚀刻机。
! N  n3 @" a' k+ L! g
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需要多种类型的干法刻蚀工艺,应用涉及硅片上各种材料。被刻蚀材料主要包括介质、硅和金属等,通过与光刻、沉积等工艺多次配合可以形成完整的底层电路、栅极、绝缘层以及金属通路等。
9 ^" \3 m; L& m- Z! \

3 K& @+ d- [2 F
在涂满光刻胶的晶圆(或者叫硅片)上盖上事先做好的光刻板,然后用紫外线隔着光刻板对晶圆进行一定时间的照射。原理就是利用紫外线使部分光刻胶变质,易于腐蚀。

' p' n+ |4 a* q0 H, M

7 d% B, c' V( D& V2 ?+ W
/ q; H1 F% `  ?1 Z2 g$ d5 u  O
溶解光刻胶:光刻过程中曝光在紫外线下的光刻胶被溶解掉,清除后留下的图案和掩模上的一致。
# {) T3 T/ N. H  k3 W8 S4 W9 }( }& |  l

: G! O7 X+ \% z, a# }
“刻蚀”是光刻后,用腐蚀液将变质的那部分光刻胶腐蚀掉(正胶),晶圆表面就显出半导体器件及其连接的图形。然后用另一种腐蚀液对晶圆腐蚀,形成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

+ j; y- m5 c7 r% r8 k, D. r$ z
( G5 i/ @6 p9 [! R
清除光刻胶:蚀刻完成后,光刻胶的使命宣告完成,全部清除后就可以看到设计好的电路图案。
9 l/ t, \& n5 Z) s) H

, b6 t8 B( ^$ ]* W  g
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光刻胶。我们要知道电路设计图首先通过激光写在光掩模版上,然后光源通过掩模版照射到附有光刻胶的硅片表面,引起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发生化学效应,再通过显影技术溶解去除曝光区域或未曝光区域,使掩模版上的电路图转移到光刻胶上,最后利用刻蚀技术将图形转移到硅片上。

- b) U  w7 b! K6 o! |
0 J! c. F, I) S' D
而光刻根据所采用正胶与负胶之分,划分为正性光刻和负性光刻两种基本工艺。在正性光刻中,正胶的曝光部分结构被破坏,被溶剂洗掉,使得光刻胶上的图形与掩模版上图形相同。
; F( ?7 _( t3 F
相反地,在负性光刻中,负胶的曝光部分会因硬化变得不可溶解,掩模部分则会被溶剂洗掉,使得光刻胶上的图形与掩模版上图形相反。
5 _, S/ t, u, P& ]
5 K! o& b3 O2 z' x9 F. I( m
可以说,在晶圆制造中,直径 30 厘米的圆形硅晶薄片穿梭在各种极端精密的加工设备之间,由它们在硅片表面制作出只有发丝直径千分之一的沟槽或电路。

8 G2 |7 y/ J8 v8 x( O/ ]8 j
热处理、光刻、刻蚀、清洗、沉积……每块晶圆要昼夜无休地被连续加工两个月,经过成百上千道工序,最终集成了海量的微小电子器件,经切割、封装,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石——芯片。

; G) W; k# H: n( M; _6 ~$ A5 F5 s0 P" y
: ~; @" B8 j9 }$ p
, z8 i+ }2 N' x: A+ H3 N/ u/ w9 }
这是一个 Top-down View 的 SEM 照片,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见 CPU 内部的层状结构,越往下线宽越窄,越靠近器件层。
  r* w  K9 k  Y7 c. Q5 m  g

: i2 v' Z- |4 b7 [2 i

* S" z' z- h1 N0 E8 x. z- n% N
这是 CPU 的截面视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层状的 CPU 结构,由上到下有大约 10 层,其中最下层为器件层,即是 MOSFET 晶体管。
' B( T& ^/ e4 |# z. V( ~
! U" c1 }# R" c: B2 Z

& `6 j# E' ~) U! ^: N
*来源:胖福的小木屋
原文地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518867399354763&wfr=spider&for=p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9 0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发表于 2022-4-19 08: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相对好仿造,工艺就很难了。路还很长啊
发表于 2022-6-14 1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8 19:03 , Processed in 0.08023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