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次转职之前传
- o. j) ?! U. ~4 e: w' b小学时我数学比较差,特别是低年级时,不及格的时候经常有。
/ p* z4 }( s8 }7 T4 O, q出生时就爱哭爱闹脾气不好,父母觉得只要勉强跟上学业就好。因此没有过什么责备,我也不懂什么是害羞。# P) ]0 U, ~' |# O" f9 N
有的同学参加小学奥数班,我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 H5 S4 l1 z# T {6 n* X0 @2 A2 y机缘巧合,小学二年级参加了鼓号乐队,一练就到了六年级。稀里糊涂的跟乐队同学一起保送到了当时很不错的初中,现在想,无论是按片儿分,还是考试我都去不上。
8 u4 K8 K" Q+ a! E& E1 Y初中的老师像个大姐姐,比我们就大九岁,名叫谷莉,私下里我们叫她谷粒儿。刚一入学就搞大扫除,我们的教室在三楼,擦窗户是很怕人的差事,我小学时是内向的胆小鬼,自然想方设法逃到老师不易发现的角落。无奈个子高目标大没藏住,老师直接点名儿让我去擦玻璃,嘟囔了几句不敢去。谷粒儿把眼一瞪,你咋跟个大姑娘似的呢。
' z( \4 @) r. L: r一个激将法把我逼的只好接受,刚开始腿很抖,渐渐的就不那么怕啦。
+ ]& C3 y; L) q+ w2 {; B* X从此,我的胆子大了起来,不仅竞选了班长,还敢于挑战不擅长的理工科。最终,中考顺利的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
1 ~* w0 `8 x; g# a7 K8 i$ {当时我们市有两所重点高中,一所理科强,一所文科棒。出于天性,我还是选择了文科占优的第四中学。
7 _, n, a! o9 ^. }9 @& D& O6 d: E也许是高中理科难度太大,抓数学,物理下去,抓物理,化学又落下去。总之理科整体来说不太好,我也跟很多同学一样,把理想的大学专业放到了师范等文科上。高二快读完时,我拜访了一位很少走动的长辈家,一是访亲,二是想听听大学教授的长辈有没有什么学业上的建议。' ?, W' x- d3 d$ r) I0 U
那次拜访也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长辈是吉林大学的物理学首席教授,工程院院士。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跟胡主席一同主持过学生会,胡主席自然是学生会主席,我那位长辈是副主席。5 N2 D( [- k. j$ n! m
知道这些后,我再看长辈时不禁敬仰之心顿起。
& A% D9 S" a" J( V也鬼使神差的听从了长辈的建议,弃文从理。& l" |! P6 t2 q5 t
高三文理分班时,我选择了理科班。$ Q: y C& i) E# X, s( ?$ |- }2 w
高考时,命运却没有眷顾我,差15分,没有考上吉林大学。不想复读,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三本的机械专业。
$ G: K8 N2 I$ v7 W% S [% r/ p7 @ u大四时,想通过考研重新挑战吉林大学,所以没有参加任何求职面试。一次在去自习室的路上,碰到了辅导员老师。他叫住我,告诉我有个日本公司来我校招聘,你英语不错,要不要试试。
4 k: _/ T- y0 s, T好奇心战胜了一切,我还真就报名了面试。& q7 m* L2 p3 {% r6 R
听说日本人重礼仪,我找那位教授长辈借了西服领带,自己买了件新衬衫。除了英语自我介绍外,还突击准备了一小段儿日语版简历。5 O1 @( Z* z1 ?8 Z2 f# y
也许是幸运女神又想起我来啦,26个面试者里,我被通知是唯一合格的,就这样,一毕业,就开启了长达15年的东渡之旅。
0 z# j8 m/ u. M. |6 Z# L0 \" V/ b( V; w! ~/ U
我的四次转职之桥本工业上05年7月毕业,8月29号我就来到了日本。
; t: V( K4 d! ]虽然我们大学只有我一个,吉大有两人,哈尔滨理工有三人也被同时录取。- c; z2 M( ]% q8 D: E8 T @
我和吉大的两人都是自小学英语,哈理工的三人则是日语科班儿。
* z& x3 e v" y3 `后来才知道,所谓日本公司原来是中介皮包公司,我们的最终用人单位却是别处。
u0 z- h0 X' ]* w2 B中介公司的人其实只有四个人,三个日本退休老头,一个兼职的朝鲜族大姐。
1 `) q/ {( X6 Y9 n4 |6 z社长叫山口,是从五十铃早退的部长,人脉和口才都好。
" H7 G- s4 ?: v; j2 P9 ~副社长叫田下,是日产车体退休的高管,人脉有却不善言谈。之后发现他才是最有实力。/ Y ~& e. A" ?2 l- A$ q# r
科长兼办事员叫野口,也是五十铃出身,是山口的老部下。" [4 |2 s& M! E; T8 Q
剩下的兼职朝鲜族大姐姓崔,我们都叫她崔姐。
$ N% x! }% K/ L9 C0 ?" z; c* C崔姐一边在五十铃工作,一边给山口当临时翻译。
4 Z0 u3 [ P+ o7 L) E' o- {虽然她其貌不扬,却很有女强人的派头。6 L ?' {! I& j- B7 A) z5 e6 W% F( K
她不仅会汉语日语还懂韩语和英语,可称之为语言天才。
; e: b8 `* M; B! k* W书归正传,我们六人被分配到了三个不同公司,两两一组,英日搭配。9 j. R' V/ m7 j- Y
我跟哈理工的老沈被分到了桥本工业,
- J- |7 Q; }+ w7 _( [0 r& ^吉大的朱同学跟哈理工徐同学分到了最好的日产车体,0 Z- }2 k) b& W( `% H1 ~$ {
吉大的另一位徐同学跟哈理工的金同学去了泰极爱思。后文也会重点提到泰极爱思,这里先按下不表。
' c$ b; h2 X; x3 k! ~+ Z临行前,父母换了2万人民币的日元,当时大概换25万日元左右。我暗下决心,这是最后一次用父母的钱,以后全靠自己啦。
& l5 @6 C$ G0 c& |, x+ M办理手续花了两天,9月1号,我跟老沈就作为派遣员工正式到桥本工业报到。很感谢老沈,他比我大一岁,既像个哥哥又在工作中义务给我当日语翻译。! P. Y& r. M# x4 C
现在他跟老婆孩子去了日本乡下的城市工作,近年少有联络,可心里却总记得他的好。
9 m$ _: z1 c3 G7 a+ s9 I" S尤其是刚来日本第一年,我俩住一个宿舍,一起做饭,一起喝酒,一起乡愁。0 U9 ~, G% L0 B0 \0 D
老沈儿时丧母,几乎是爷爷奶奶拉扯大的,不太爱说话,为人很实在。老沈长的帅,高中的女朋友一直都感情很好,快满一年时,老沈跟女友结了婚,也把她接了过来。这虽然是两室一厅的宿舍,可毕竟不方便。我主动提出了搬出去,跟下一届的一位公司同事去另一个宿舍合租。4 f8 ~5 F; ~0 p1 w3 g) w; g
老实说,第一年几乎没做什么有价值的工作。只是熟悉了设计软件和大概的工作流程。头三个月,每周三下班后自费去语言学校学日语。后来发现所住城市的公民会馆,每周三晚上有免费的日语课,老师都是志愿者。为了省钱,之后的三年,我几乎每周都去会馆学习。也认识了滨老师,松本老师,板口老师。周末也经常跟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外国人同学一起游玩儿。老沈日语好也不喜欢热闹。每次都是我自己去玩儿,他在宿舍打游戏。
% ^* t) l. \0 I: H* ~) _2 _7 U. }4 Z3 B! T+ j! p3 U# P: l
我的四次转职之桥本工业下! c2 i" e5 l. N ]8 ^% @$ p! T
我跟老沈被分到了第一设计部第一科,科长叫关口,直属上司叫忠海。
7 l( k* h! M6 J- d9 M; a, F我们科是负责给日产设计格栅等塑料件,正好我大学的专业是塑料模具加工,业务上正好对口。6 B- U, p! ~9 Q. E3 S
关口的老婆是中国人,所以对我跟老沈都很照顾。
5 s5 z- \( D# m& M8 Z* W忠海可能对中国人有成见,尤其是日语不好的我,几乎没什么主动交流。6 ]$ D1 o3 U% j2 |% Z
我也找关口诉说过烦恼,关口说他比较内向,可我的直觉告诉我不是的。
' B' f7 }7 d1 V公司承诺干满三年给我和老沈转正,为了签证,我也就忍了下来。; e2 p8 _; ]: k3 h% R
刚来时,我们是一年更新一次签证。第三年,终于得到了三年签证,也就是说,万一转职失败,我也有充分的时间再找其他工作。
+ \$ ^5 Z% T, Y07年秋天,认识了老婆,不到三个月就去大使馆登了记。可能是传统思想强烈,无法接受未婚同居。我们选择了闪婚,双方老人得知消息后都很震惊,尤其是岳母。最近几年老人家才解开心结。
$ p' Y/ W$ I3 Q5 u6 H& h07年末,我们有了日本的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很旧,建于1972年,两室一厅五十多平米。" E2 [+ B; K6 f" I: K$ h
地点也很偏,我和老婆上班都要单程一个半小时。
! T3 f' J9 G' {% E: c0 b$ b. a& ^唯一的优点是便宜,只要人民币30万 。
) n8 j/ D% K [可是刚工作没几年,我们的积蓄不够又不想贷款。于是厚着脸皮跟岳母借了钱。当时,父亲的身体就不太好,不忍心跟他们借钱。虽然不到两年就把钱还上了,至今我依然很感谢岳母。后来她因为一些家事训斥过我,我也从来没反驳过。不是不敢,是不愿。3 {( ?! K6 ?& t
08年5月,关口找我和老沈谈转正的事。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无法与忠海和平共处。8月满三年的时候,我提出了辞呈,虽然还没有找好下家。
8 v. b& E6 P$ P4 n4 P老沈则选择留下来当了桥本工业的正式员工。2 k& P" w' F' I- ?4 L2 K+ Z
, u" \# d6 ]5 @" L7 T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