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97|回复: 4

工矿铁路联合创新,共同应对经济风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9 11: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W( m0 z$ a6 @% O
. A2 ^* V5 ^, _8 y+ Y/ [
+ G% ~2 L  \7 \# j  D  t# J+ }$ y
自备货车侧架,摇枕等大型配件的维护,修理,更新,一向是工矿铁路运输部门沉重的技术,经济负担。经常要依赖铁路工厂的支援,消耗大量资金。有时甚至不得不降低货车质量标准,以致影响运输效率和安全。金融海啸后,资金匮乏,经济紧缩,问题更加严峻。有的工矿已在压缩货车补充计划。
* K# d+ R( ?& P2 B. }/ o1 [. V7 W幸运的是,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原则下,一条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中的机械再制造道路,摆到了我们面前。国家发改委高瞻远瞩,早在今年8月,就借鉴卡特彼勒等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组织了 14家重型企业,从汽车机械开始,展开再制造试点工作。无疑,走铁路机械再制造道路,正是我们工矿铁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抵御经济风暴的最佳途径。- q1 M% X; M) Z/ Z7 F  ^7 e
【一】货车零部件实施再制造后的预期效果;
- D1 P4 I- a) n# t  v' t# Q1货车磨损件的修理,不再需要依赖昂贵的,仅少数铁路大厂才具备的,专用电焊,热处理,机床精加工设备和繁重的钳工画线镶配工作,只要用浆糊状的复合涂料,将旧件各磨损部位填平补齐,用定位工装压到位,挤出并抹去多余的涂料,然后局部加温到70~800C,保温1小时。工件就全面恢复到设计形状、尺寸、精度、性能和新车的使用保证期。工艺程序,设备投资大幅度精简,效率成倍提高 ,成本成倍降低。例如,货车三大件之一的转向架侧架,更换新品约3000元。走再制造道路,自己就能完成,成本约250元不到更换新品的1/10( n4 o) V+ B: ?
2,再制造后的工件,摩擦磨损润滑性能,抗腐蚀,耐酸碱,抗疲劳等性能,均超越原设计。例如:DP型涂层的磨损率仅为一般货车巴氏耐磨合金的1/7。摩擦系数[决定摩擦阻力,减磨性能],最低可至0.008,不到一般钢铁,青铜摩擦副的1/10 。摩擦系数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K4转向架的高分子楔铁的摩擦系数为0.2左右。高分子涂层不仅本身耐磨,而且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可以保护其对磨件不拉伤,极少磨损。
0 m9 ^# U2 F) {6 w; i
" p# x# n8 L4 t& T3
,再制造后,工件间的组装精度远超过传统工艺水平。例如对货车运行性能有决定意义的轴距水平可以提高10倍,冲击世界之最。; b/ \' y" E8 p
4,没有高温操作。不产生高温应力,变形,裂纹,热疲劳等临修事故隐患。不存在难焊,禁焊问题,大量压缩报废率。
! X, D. `5 Q8 d; D) I

- F/ f8 S) `, ]1 k) Z/ a5 ~5 Q【二】实施货车再制造的可行性, l; z- P$ l/ \" z8 l: t2 k; V( u
1,早在20年前,中国铁路就开发应用了高分子涂层表面技术。例如,原来禁止补焊,大量报废的机车高频淬火滑块,不但全部可以用高分子涂层修复,不需要淬火就达到设计耐磨性能,而且解决了惯性的滑槽拉伤问题。经2铁路工厂和从南到北6个铁路局中的, 5个科研所,7个机务段,在机车车架等重大零部件上,组织了2年的运行试验。最后由铁道部鉴定批准,下令全路推广。当时的美国“机械设计”杂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新产品代表的名义,在世界新设计栏目上发表。杂志执行总编还专门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叫BONDO,意思是“粘一下,什么都解决了”。英国“设计工程”杂志在发表文章中的评语是:“中国为机车修理而开发的抗磨复合材料,可能广泛地应用于重型工程”。不少国家的企业,研究单位,纷纷来函,联系合作。3 L# t% m& F7 X: `/ z! Z
遗憾的是,不久,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以及项目科研人员的退休,高分子精密涂层,这一行之有效的机车车辆再制造【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名称】表面技术,却逐渐被中国铁路所遗忘。2 t2 e; D4 g  y. Q- t/ Z8 D, ]

" A7 I. w5 N/ z6 }/ E" u高分子涂层技术20年来,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和通过煤矿、橡胶,供水等企业的验证实践中改进。质量正大踏步前进。将改进后的涂层材料和工艺,移花接木,应用到侧架,摇枕等货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上,无疑是立竿见影,解决当前货车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的途径之一。它不但有成熟的铁路实践经验,同时又符合国家发展复合材料,特别是发展纳米材料的方向。前途远大。 " e/ Q. s3 W4 W% G2 @

$ {: _0 M0 E7 F) S2
株州厂开发的高分子楔铁,经铁道部批准,用在K4,K5等车型上,原材料与精密涂层属于同一类型,其性能比原来的金属楔铁好的多。
% w/ }5 z' m- i" C$ G$ y) @1 V3为了消除顾虑,确保试验运行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增加立项的信心和把握性,建议在立项审查前,可先由自备车中,选择1~2台段修车,侧架的导框和顶面磨损均在段修限度以内,本来不需要焊补的,这次采用高分子涂层将磨损部位修复,其它修程不变。进行小范围运行试验观察【也可以涂层承载鞍代替】。这样即使运行中涂层全部脱落或磨光,侧架仍在段修范围以内,可以保证继续安全运行。获得验证后,再扩大试验。铁道部直属铁路系统,由于创新体制机制的限制,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项目,很难获得立项试验的机会。建议工矿铁路,首先在自备车上立项,试验推广,立竿见影,大幅度提高工矿铁路的经济效益,应对金融风暴中的困难。可以肯定,一旦自备车试验成熟,早晚必能推广到全国铁路,甚至走向世界,意义就更大了。美国再制造产业的年产值已达750亿美元,卡特彼勒公司再制造中心的旗帜,已插到了我们上海技术开发区。难道我们中国铁路工程师,眼看着别人在占领市场,就不能响应国家发改委的号召,联合起来自己搞点什么?轰轰烈烈的,全世界抗击经济风暴斗争,不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锻炼,立功的大好时机!
- _) R3 r- G$ b# \0 g* Y

+ o4 Z, c1 W0 v" `% j. L6 g0 c. m
4 O5 D! k+ o  n( x4 b# xzhef84@163.com
4 ^7 s% F6 }, f; Q! g0 j  l9 [# Z, h' V
+ g0 p, V( q9 H. D. ]# B& H6 A0562-6803200
. o! ^6 S) t$ k! I: H7 C

* s5 S3 t+ ?$ x$ y9 q- t' T

% P1 ?3 Y$ j# N1 r" R参考 1,技术鉴定证书 铁道部技初86025! Q  K- l1 q3 o0 V! F
2 86工技字 179号高分子涂层技术推广应用三局联合通知
& W! Z4 n* |8 o3 b7 G+ H; \/ R+ ?, j+ W6 m7 l
3
“Composite Bondo repairs worn locomotive parts。”& q, M/ _4 J( V9 u* E) D' B
1 s1 h# M  m3 P0 x% u! d& S
  F' K- C, n, o
[Design International ]
" _: [0 A& D2 Z6 i! @/ KMACHINE
8 ^& t- M# X6 }3 \7 GDESIGN Sept 1987
, I& x( u+ m2 Y$ x7 M; x, r. V

) u/ @( b8 {$ n4 q4“Low friction composite designed for repair of sliding
+ c- M( _  x& I: p1 W, p
* a3 @% R0 m" H

0 |5 |& [) Y, ?8 u! k& Q- X: D6 _machinery parts
“。 DESIGN- R" l/ ^6 n' X/ r; {
ENGINEERING0 t( T6 ^6 O* s1 I
Oct 1988。
1 f! c( \/ l9 i* k8 J
5,精密涂层技术大批量修复煤矿支柱液压缸”煤矿机电1997,2
- l$ j! B$ T& o: {; `6 ,精密涂层技术的应用”,机械工程师杂志20023期。# `6 u; L" G1 z. p4 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16: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路最重视安全性,估计您老所说的这种技术,那些不懂技术的领导不会很支持的。
发表于 2009-3-3 2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新的技术在铁路上应用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与铁路有关单位或者部门联合,在铁路局或者部里作科技成果研究(研发)立项,经过考核试用、测试后,通过铁路局或者铁道部鉴定,就可名正言顺的在铁路上推广使用了,这是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铁路并不排斥高新技术,但是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紧跟18大,铁道部合并到交通部,技术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发表于 2013-4-5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再制造不要瞎扯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1 03:06 , Processed in 0.0587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