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6 00: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度和硬度千万别教条试对应。
_( w- a! l0 T; ?! y6 S一下为个人对材料强度的理解看法:) T5 W- Z; P0 z6 r& u
从微观的角度看,3 P9 T+ q4 L# @$ t, r7 N$ P
原子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材料的抗拉强度, 原子间的距离,宏观上即材料应变,当距离变大时,在没超过最大值时,原子间作用力也变大(材料应力也相应增大),是正比关系, 这种正比关系宏观上 也就是材料弹性模量。 我们可以注意到 钢材之间 弹性模量好像差不多,这其实就是铁原子是占据了绝大多少比例。热处理也不会改变弹性模量。这时原子间的最大作用力体现了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但是这个极限抗拉强度远大于材料的实际抗拉强度。为啥?
- h: N/ k! b; l9 U/ ~6 e5 h) V5 f, }% r再看大一点,晶粒、晶胞、组织1 v7 }0 c: J: B9 [% k u; H
热处理就是在这个级别动手脚。若晶粒间发生了滑移,则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若晶间断裂了,则局部材料已发生断裂。而材料晶体并非理想晶体,存在缺陷的,这种缺陷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强度。热处理就在这个级别降低这种缺陷。对于特点的材料,它能得到较优的性能综合性能已经固定好了, 韧性和强度在组织的协调是矛盾的, 高强、高韧很难兼得。
1 _+ }# o# A8 f$ h I) M2 s* P
l0 e( F; ?4 p% `9 F1 T% c硬度只是一个方便检测的一个对材料性能的检验手段;也方便热处理操作。" x2 {8 ?3 x, y: n6 V1 ]5 H" N
火候控制得当, 达到了硬度 自然强度也就达到, 组织结构也跑不了。 如果你非得标 达到某种组织结构, 热处理工现场操作就一脸懵了。不可能每批零件都去麻烦理化工程师。 工艺定好, 操作工硬度打完就ok了9 L+ c. s& b4 C5 e% v2 n' p) @
4 Z2 F, u/ Q* d' \0 j7 n, c; H
45#的调质处理,一般范围是HRC20-32, 如果你为了方便切削,标低点; 要追求点表面硬度 就标高点。 但你标20~32. 那是放松了热处理品控要求。 正常控制在4度的范围。品控范围一大,就容易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