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冲之设计制造的几种机械及其复原问题
3 Z! m- F. S# @
9 x: d+ a4 A0 n$ I- ~4 ` b张 柏 春
( s' h, t# a, c8 i3 }5 h' U# q5 G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P6 f/ }0 Z* K
+ |2 R1 M- V" L # B2 }2 U5 m, V9 K+ {, I
! w) `- V& s2 a( s* f T+ G* v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数学、天文历法方面有杰出的创造,在机械工程方面也很有建树,设计制造过指南车、水碓磨、木牛流马、千里船等。他的技术成就占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我们真的能复原他的机械吗?
. U7 ?' I$ c. r9 c. _' q2 {7 D6 `" R$ M
1 g3 h' s7 V. w" L; d5 R# j
: p$ v' ^& A4 [- ~' Y
一、祖冲之的机械及其历史地位( r0 k4 y0 C0 X
5 e# b, ]1 m3 H, c2 I- K$ s
1、文献记载的祖冲之机械
& d' |% B- N5 q' e- Z- |% K# P/ R: d- O0 n5 p' ?. s
记载祖冲之设计制造机械的文献有《南齐书》和《南史》。
9 D6 E9 J0 F8 i; f5 Y7 r! v' Q5 T7 J$ | \
南朝(梁)萧子显的《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
+ Q0 ?" ~3 e3 r5 c& m5 N7 ]* U! B& E) f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太祖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焚之。
- ]4 ]6 {0 m7 f, A
! V* }" E& }$ A" f! m……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世祖亲自临视”。[1]
# i; W- R3 H; M$ b# a1 `8 m }; g* W/ Q# P( L
唐朝李延寿的《南史•祖冲之传》几乎重复了上文,但文字上有个别差异:
7 `4 A) i- p: W
$ e" b1 f* c$ c' j. u“……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抒,……高帝使与冲之各造,……
* j8 H) y9 j' j3 ~6 u1 p0 c( a! H) n/ x* |5 ^' D$ d
……于乐游苑内造水碓磨,武帝(公元483-493年在位)亲自临视。”[2]4 z+ S5 P$ D m6 ]! F7 V$ e9 Z7 y
0 I c+ Z. u) ^# K& q c; `; @
引文中的“造”字的第一层含义是“设计”,第二层含义则是“制造”。参与制造“水碓磨”、“千里船”的可能还有一些工匠。
/ p. i! h; i7 }/ m; u5 n1 K% E" N! y x9 k F
“昇明中,太祖辅政”指南朝刘宋昇明年间(公元477-479年),肃道成辅政。这期间,祖冲之成功地制造了带着“铜机”的指南车,而索驭驎却未制成指南车。显然,祖冲之不能从前代指南车那里继承任何传动机构。3 S* e% q' B. X* d# ~& a& k3 u% i
9 k, V! w' ^) ~0 J# g H
“千里船”显然是一种快船。“木牛流马”应当是一种运输机械。说它“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这并是不可信,因为这显然违背基本的科学原理。可见,古人的描述并不都是可靠的。+ A6 v. U! r( F
1 d$ S! c t# s8 M
) a1 ?9 |5 P( {! T" M& j
7 M, A9 A0 p+ Q2 _2、祖冲之机械的历史地位
4 N7 e4 H# z0 ~( Q4 x: m, A( G$ C( ~( Q! y
祖冲之的技术成就在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u+ L2 M6 u5 y5 @) Y/ S4 r6 }9 y K& i, }
指南车技术到三国时也已经亡失。三国曹魏人马钧再次制成指南车[3]。到了东晋末年,姚兴的指南车已经不能靠机械传动装置来自动指南了。因此,祖冲之造指南车及其“铜机”,是指南车的再发明。
- C' G1 |, C9 }! g0 `% K, s2 ^* Q2 V2 u7 @
三国时期,诸葛亮“作木牛流马”,《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木牛流马的结构做了部分文字描述 [4][5]。我们无法知道祖冲之是否参考过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法”。不过,由于《诸葛亮集》、《三国志》中的技术描述的欠缺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祖冲之所造木牛流马可能是一种新发明。
. D. `7 m5 S4 ?( c t* i
6 D- f7 Z/ V& E% J& @仅凭“日行百里”这句简单的性能描述,我们难以判断“千里船”是哪种类型的船,其中含有哪些技术创造。
0 r) j" p/ V/ M2 j" d$ B$ p$ W
, u, m# |! ?3 V% Z/ L3 X# k `! C西汉桓谭《桓子新论》、东汉服虔《通俗文》都记载了水碓 [6]。三国时期,马钧造水力“舂磨”模型 [7]。 祖冲之可能改进了旧式的水碓、水磨,提出了自己的设计。他的“水碓磨”在基本原理方面可能类似于马钧的“舂磨”,即同时用一个水轮驱动的碓和磨,或者是两个独立的水碓和水磨。
4 x9 W- `' T) t. F
9 ^8 ]6 e- ~ q0 ^# g) ]" J8 w 0 S7 ]. X5 L) x: N: z9 G
4 R4 W/ B+ {8 s3 F' L6 W* ^二、复原问题5 s( g# _& j4 S! Z. K+ C
) }* F( G, M# s4 ~& E& y' I# o
汉以后,指南车多次被试制。三国以后,几乎历代都有人醉心于木牛流马的制造。
2 O. x) b% }" p, ? D
" |8 S( t0 R% c20世纪,这类机械的复原成了技术史研究的课题。在文献记载不够详实且无考古依据的情况下,国内外科技史界、机械工程界的专家和爱好者在指南车、木牛流马等机械的复原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 G( M+ g6 s {% P( L5 j3 c7 y. I, c% W& ?/ J0 e8 _0 o
关于指南车的传动机构,后人提出了多种推测。到80年代初,国外和国内学者已经提出近20种指南车传动机构推想图,主要可分为定轴轮系和差动轮系两大类,定轴轮系方案中有自动离合装置[8]。其中,对宋以前的指南车的机构复原都没有具体的史料依据。0 B V; r5 E+ D9 b
% L8 n% l" h6 u# {8 R
《宋史》、《愧郯录》记述了宋朝燕肃指南车和吴德仁指南车的结构,为复原提供了具体的文献依据。然而,由于《宋史》、《愧郯录》的文字记载不够充分,且没有插图,后人在做传动机构复原时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为了弥补文献记载的缺憾,复原者做出了不同的机构推测[9]。其中,差动轮系方案与《宋史》、《愧郯录》的记载距离较远,在其它中国古文献中也找不到有关差动轮系的记载。
% f* L# o$ ~0 c* c# |8 Z( [6 ]: D( ^: E6 k; V) E, V( K% e* i/ \
木牛流马的复原吸引了一些学者和工程师。《诸葛亮集》对木牛流马的描述引起了多种猜测,其中“独轮车说”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10]。但始终有人认为独轮车式的木牛流马都太简单了。于是,有的机械工程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试图另找一条复原木牛流马的途径,设计出了模仿牛马行走的步行器 [11][12]。设计师证明了机械式步行器能够模仿牛马等四腿动物的行走,但人们难以证明它们之中的哪一个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实际上,他们的“木牛流马”至少在技术方面尚未解决好负重行走等难题。有的设计还含有很复杂的、缺乏史料依据的机构,人们有理由怀疑古代是否有这样的技术能力。
( h& V+ s# t$ n) l8 ]3 f5 k5 i. n5 h# C0 h) P& X
在复原古代技术时,我们应遵守科技史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 [13][14]。 机械专家都知道,功能相同的装置往往有不同的机构设计。也就是说,不同的机构设计往往都能满足同样的功能要求。不同的设计者,可以设计出机构不同的指南车、木牛流马、水碓、水磨、快船。在缺乏基本技术记载的情况下,后人提出的不同设计都是难以证实的推测,只是接近当时技术条件的设计较为可信。% U8 ]; \- e, v+ } N. O. h" c
% G& S6 V' B! c$ C关于祖冲之的指南车、木牛流马、水碓磨、千里船,没有留下任何具体的结构记载。在机构设计存在多样性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做出可以被证实的复原。那些采用复杂的差动轮系、渐开线齿轮的所谓“祖冲之指南车”更像是利用现代技术去“发明”一种新机械,而不是真正的复原。
7 |: _% N4 R& o/ _% u( A
4 C& q, R! r t. o$ W3 E尽管祖冲之的指南车、木牛流马、千里船等机械装置成了难解之谜,但这并不等于贬低他的智慧和成就,也无损他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