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pokerkings

国产大飞机是换壳低端货?舅服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08: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端自然还是称不上。
但是的确,没有宣传的那么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滚刀鱼 发表于 2017-5-8 10:38
对于这种东西,我永远属于喷子类型,没办法,对于这种好大喜功的噱头式的玩法,我个人表示并不赞同。玩这种 ...

造飞机就是各类制造业的的集合,包括机械,包括电气控制,包括材料,包括设计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设计思想,所有的制造业要服从、配合设计师的设计图纸,造大飞机的总设计师、各分项设计师都是中国人,那这个项目就是中国人的,不明白啊,波音飞机也是全球采购的,波音自己也不造航空发动机,他也要向通用采购航电设备,同样他也用中国造的零部件,你敢说波音飞机是组装件么,工艺品什么最核心,设计思想

点评

你确定你看懂我写的东西啦?你确定你看懂我写的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啦? 本来看了觉得没必要跟你这样的人计较,也不想回复,但是确实看了很生气,不回复都不能平息我的气愤。 麻烦您别费这个劲跟我这儿讲设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9 1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C919研发团队吃的大米是我们村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1: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人师_OgIOQ 发表于 2017-5-5 19:47
一个拼装货,这就是本质,说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本质,没了洋人就趴下来的本质,就好比华为手机一样,日韩只要 ...

呵呵,你以为苹果离开了他的供应商,又能做出什么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4: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滚刀鱼 于 2017-5-9 14:25 编辑
akeey 发表于 2017-5-9 10:46
造飞机就是各类制造业的的集合,包括机械,包括电气控制,包括材料,包括设计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设计思想 ...

你确定你看懂我写的东西啦?你确定你看懂我写的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啦?
本来看了觉得没必要跟你这样的人计较,也不想回复,但是确实看了很生气,不回复都不能平息我的气愤。

麻烦您别费这个劲跟我这儿讲设计思想,我可以确信我比你懂什么叫设计思想!你连别人的表达的意思都没看明白,上来就喷?你还敢给别人讲什么叫设计思想?你觉得你这个是自信?还是你过于自负了?

在这个社区这么多年,我遇到太多的像你这样,根本没看明白别人表达的观点,就上来一顿喷的人。跟你们相比,我这个级别的根本就不算是喷子。
根据你的回复,我确定你是没看懂我想表达的意思。我再跟你强调一下:我没有表达大飞机不可以搞或者搞的不对的意思,我强调的是要目前国家对工业基础技术研究存在严重的不足,外采购发动机将来肯定受制于人,我是希望我们国家更加注重工业基础技术的研究,将来的大飞机用的是中国设计和制造的发动机,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无论我提到的飞机、汽车和工业机器人,还有手机都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我说的外请专家,这是新闻报道过的消息。新闻原文截取是:。。。。。。中国工程师们获得的薪水可能只有波音或空客公司工程师们的一半,但C919项目还聘请了大量身价不菲的外籍工程设计专家。而缺乏经验的管理者很可能并不了解发展一款大型飞机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所以该项目耗费的资金肯定比正常水平更高。。。。。。
国家对这种没有经验的项目,不外请专家是不可能的,你以为造个玩具呢啊!

顺便查看了一下你对别人的回复,看到的是喷语居多,看来喷别人是你的习惯,我就不做过多的评论。
又看到了,原来70后的求职路就是你写的,不好意思,你的那个帖子被我喷了。原因是你的负能量太多,自己不上进,还喜欢抱怨社会。而且我确信我喷你的帖子喷的很对。今天没想到居然能看到你力挺大飞机只言片语,不容易,给你点个小赞,但是不代表赞同你的行为。
给你点建议:人到中年,中年都过了,这么大岁数了,人生和社会阅历都很丰富了,看别人写的东西,看全点,过过脑子,别没理解别人的意思,就胡乱喷,一点没有快到50岁的人的成熟和沉稳。
总结:以你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许你在专业能力上比我强,但是不好意思,我唯一确信的就是比你更懂什么是设计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01: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滚刀鱼 发表于 2017-5-9 14:05
你确定你看懂我写的东西啦?你确定你看懂我写的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啦?
本来看了觉得没必要跟你这 ...

不好意思,回复你的时候,的确有点文不对题,但是,我并不是反对你的观点,你反过来喷也是不是太激动,我是一个老家伙,也许已经落伍,观念可能也不合时宜,但用的着攻击个人么,如果你经历过90年代那场凄惨到你无法理解的下岗潮的话,如果你在一个矿山工作发现稍微先进一点的机械设备,哪怕是一盘轴承、一台减速箱都贴着进口或者合资的牌子;如果你在一个化工厂看到的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流程,如果你看到在一个工厂里、从事重体力的工人和技术保维的技工都拿不到4000的月薪,你会明白一个干了快30年的机械技工的郁闷(我承认我只够一个中级钳工的水平),你恐怕什么都不明白,不好意思,我不是喷你,我只是说一点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02: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akeey 发表于 2017-5-10 01:26
不好意思,回复你的时候,的确有点文不对题,但是,我并不是反对你的观点,你反过来喷也是不是太激动,我 ...

再给你说一个真实的丢人事,15年前,我工作所在的矿上有一台英国进口的减速箱出了故障,输出轴的轴承坏了,联系厂家,厂家航空发来了两盘轴承,修理技师因为签证要晚到一周,矿长说,一台减速箱换盘轴承还等什么外国人,自己来,现在说都丢人的事情发生了,全矿所有的维修钳工和机械工程师攻关了一周,别说连减速箱的大盖没有打开,就是连接螺栓都没能卸下来,纹丝不动,除非是暴力破坏,但是没有人敢下决心,第九天,外籍技师来了,使用了四个很精致的液压卡具,带测力表的,10分钟不到,都没有用工具,徒手就卸下来全部的螺栓,现场所有的中国人都傻了,我们的设备总工,中矿毕业的众目睽睽之下给了自己一耳光,掉头就走,在他的办公室闭门不出整整1天,等外籍技师走了之后,全矿的维修钳工和机械工程师重新学会了教科书上的名词,预紧力。再后来,那个总工辞职了,当时参与检修的技工和工程师也都陆陆续续换了老板,我说这个丢人事只是想说,有时候技术往往就是一张纸,可是就是捅不破,好多地方我们的技术就是比不过外国人,请人家来就要花大钱,技术原理都明白,可就是弄不明白人家的设备高明之处,可是一旦你弄明白了,这个技术就不值钱了,

点评

不好意思,言辞过于激动。 90年代的下岗潮我确实没经历,但是我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我还是比较了解,尤其在我们东北,朱老总一声令下,国有企业职工全部下岗或者工龄买断,而且在我们东北搞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08: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迈出第一步,期待大飞机技术早日国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1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akeey 发表于 2017-5-10 02:30
再给你说一个真实的丢人事,15年前,我工作所在的矿上有一台英国进口的减速箱出了故障,输出轴的轴承坏了 ...

          不好意思,言辞过于激动。
          90年代的下岗潮我确实没经历,但是我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我还是比较了解,尤其在我们东北,朱老总一声令下,国有企业职工全部下岗或者工龄买断,而且在我们东北搞的是试点,那时候我父母都在工厂工作,都是在那个时期下岗的!当时感觉家庭收入突然就锐减了,虽然后来,搞返聘,又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但是家庭收入还要拮据很多,因为原来的很多国营厂的福利都没了。据我看到的历史现象,您也不用对那段时期耿耿于怀,因为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目前还没有正式的结论说:那段历史时期的政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我因为亲眼见证过那段历史,所以比较关注这一块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只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下岗和买断工龄,确实给国有企业减轻的负担,但是做法过于武断,基本是“一刀切”,当时我父母所在的工厂,政策是一个工厂所有人都下岗,再等待返聘,不希望返聘或者没资格返聘的买断工龄,买断工龄的拿着几千块钱就彻底的离开企业,跟企业没关系了。我父母属于那种踏实肯定干的,最后返聘了,但是工资不涨反降,没有奖金,没有其他福利了,家庭收入减少了很多。而更多的人就选择买断工龄了,有人自己做点小生意,后来生活也不错,有人买断工龄的钱花没了,就继续找政府找企业闹事,就形成了东北最早的一批“上访者”,这些人后来混的也都不怎么样。还有一些专业技能强的人,离开老家,去南方找私企工作,后来混的也不错。这“一刀切”的政策,造成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应该可以算作是国有资产的损失。在这时期,有人因祸得福,有人自暴自弃,有人选择坚守,也算是有利有弊。
          但是国家政策和管理的缺失,下岗减负后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当时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当时国有企业的改革没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就是说想放手,又放的不干净,干预过多。我个人觉得当时应该采用市场调控手段,将企业直接推向残酷的市场竞争,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企业的人员裁剪或者增加,企业自动根据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的经济效益而调整,事实证明,现在的国企改革,走的就是这条路。
           另外就是当时国企改革,真正的资产流失,那个时期的国企改制,造就了一批,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家”,为什么加引号,因为我觉得他们占了国有企业改制时期的大便宜,企业家的名号给他们有点违心,当时车间搞承包制或者直接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个人,老国企的机加工设备呀,卖的跟萝卜白菜的价格差不多,这些有形资产的流失,没有人去关注吧!
          其实,90年代的下岗潮,损失的不只是个人,国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中国工人从来就不缺“工匠精神”,只是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工匠们的追求从技术研究转变成了快速致富,社会文化导向如此,小老百姓为了生存,追求金钱无可厚非,在没满足物质基础的时候,谈何“工匠精神”,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
         您是那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历史伤害了您,您没办法,我们大家也没办法,只能去承受,生活还得往前继续!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17: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滚刀鱼 发表于 2017-5-10 13:18
不好意思,言辞过于激动。
          90年代的下岗潮我确实没经历,但是我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 ...

谢谢您的理解,同样,因为我的词不达意,表达混乱给您造成了错觉,跟您说对当初,我并不是失意者,相反我虽然不是那一批被扔下海的下岗人员里混的好的,但也不是差的,至少有房有车有个幸福的家,毕竟我还是一个有一点技术水平的技工吧,我只是想说,当年国企搞下岗一刀切很武断,现在的国企改革,很多做法也不见得有效,都是搞机械这一行的,机械大工业生产的根本是什么,不是高技术,也不是花园式工厂,是技术工人的基准水平,我这么说您可能不同意,可这是我亲历的,原来和我有技术协作的一家机加工企业,在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很多有难度的非标件都能做出来,那个厂的齿轮加工车间可以做出来相当漂亮的螺旋伞齿轮,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件,只是我们国产钢材比不上进口钢材,所以零件寿命短,可是合作了3年后,哪家公司拒绝再接单了,因为03年,那一批老技工都一刀切,退了,新进厂的年轻人操作不来那些有年头的进口数控机床,原因很简单,原来新入厂的都是厂属技校毕业的,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来技校给切了,没了培训,老师傅在的时候根本没人提接班人的事情,等人退了以后,发现问题大了,有技术难度的活接不了了,只能靠大路货拼市场,结局您也明白了,08年那个厂被另一家企业兼并了,45岁以上的基本上都内退了,先前说的只不过是感慨,因为15年,16年我们这里的几家奄奄一息的国企再一次裁撤上年纪的工人,还是一刀切,40岁,难道我们国家奢侈到了40岁以上的工人就落伍了吗。国企改革资产流失不可怕,毕竟有人找后账,可是,这么多年流失掉的老工人,都是没水平的吗,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下岗的老工人找工作那么容易吗,经验是靠人来传承的,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和一代又一代的老工人传帮带,制作高端难度大了点吧。至少私企老板没有肯花钱弄技术工人培训的吧,让老工人传帮带,老板们恐怕想的是技术学到手,老头就赶走吧,成本控制,在大多数老板那里就是减少高薪多用底薪吧。要高薪,也要有环境啊。不过您说得对,历史伤害了我,我没办法,我们大家也都没办法,只能去承受,生活还得往前继续!总不能抱着炸药包报复社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18 18:58 , Processed in 0.05860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