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正研究随迁子女高考方案1 W' }9 Q$ _; P& f5 k
% C0 _2 ~& W0 F }
2 g9 [2 j$ J7 m9 n7 m/ s' p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 郭少峰)昨日,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
& n$ o5 Y# q9 S# z3 O% ?& u! X: V8 g, v
$ j; w3 V$ S( J, o: ?- P 教育部正研究随迁子女高考方案
- c7 _: y) ]4 X/ I- g1 p- U, P! C/ W. q5 P5 P0 j/ `& p" k
袁贵仁介绍,现在各省份高中考试用的课本和试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试,加上国家命题的统一考试,高考共使用17份试卷。
- y3 ~9 m# E! G Z" N- g/ E; }0 m- V( y- O& ?
针对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7 a& s3 j0 S, C7 O
6 n2 D& L' r$ e# h+ l7 J& i
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谈到该问题解决的时间表问题,袁贵仁表示:“很快会有个方案,我们正在加强调研。”
0 Z6 L1 \ _; D" f9 v' y9 @$ x E5 a2 z1 t
“异地高考”说容易引起误解
B8 p3 L2 k* _
4 M. ]# ^7 c/ J2 g( I, L3 d 对“异地高考”的表述,袁贵仁称,这个词不准确,应当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异地高考”容易误解为高考移民,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我们不赞同”。: m! j( e, n! B* p
9 w/ d3 U, F3 Y1 G: ~" |
袁贵仁解释说,城镇化建设中,随着农民工的流动,不少子女要么随父母进城,称为随迁子女;要么留在户籍地,叫作留守儿童。
$ e- B) @& k2 T4 ?0 i0 S, N4 U' x Y6 {) D- r0 `$ Y8 n
协调重点流入地利益成突出问题
, l+ Z9 G, `" ?. S! _5 n& O+ O3 j+ @: Q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必然有些子女会到城里。他们随父母进城,要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后,他们高中阶段考试怎么办,大学阶段怎么办?
& s: _) r) c/ |' s m
- V5 X6 l0 s+ L$ z+ C5 ]* u 袁贵仁表示,这些问题不是目前最尖锐的问题,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问题,最突出的是如何协调重点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F6 ]8 a6 A5 V3 @( A
% g# x% }$ m" [ 城市应接纳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
6 `+ T" g8 l+ ^' z3 C; F0 I" Y6 Q* r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应当和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2 u$ [, V! Y, E/ d7 w/ x
: F# z0 ]4 T7 H3 R/ B 袁贵仁表示,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
% c# a2 e8 t, y; E1 g9 U0 I5 J+ _- Y& b3 d9 ?# v
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 l1 N" z0 n( @* T e4 X
5 i. i& X; e9 m5 N! ^5 l
呼声
" y& q9 A. }6 b f5 P6 F$ B U+ g: K* a6 F2 I2 s. `
代表建议随迁子女高考放开需设门槛; z2 k, a1 Z# N9 A
) _% @: ?8 ^% A9 @3 ]$ M$ h W
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称,诸如北京等大城市应调高放开门槛0 H% F* z. L4 K3 e; P
' z6 `: l& \# t& Z! f- W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 杨华云)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表示,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高考。
# ]0 L: y6 Y; z1 W* L0 r! M. j1 I
, ^( m: _& Z+ c. X7 `) \7 } 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 V: z$ M: m$ \4 T: j4 w. u8 K4 I D5 ?
' a* C; C# ?- G3 B- t% i8 \ 陈万志介绍,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吁放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万名连续多年在京读书的京外户口学生家长的呼吁书,“不过目前的试点里没有北京”。- m3 U9 b. L) G/ l! b8 g! M
/ v% o! i# J' @
陈万志认为,应该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确下来,其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陈万志说,现在很多孩子户籍不在当地,并且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不太公平。! ^# ^; E4 z4 ^- i
& P# L7 @) j6 U/ V
大城市放开时应调高门槛
2 C: j& K2 Y, {2 U) ~3 {
# ~6 _: L' p$ b( N/ n* k 陈万志表示,如果放开随迁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设置一些门槛,比如父母连续在当地工作多少年,连续纳税多少年,学生本身在当地连续就读多少年,“随迁子女不是简单地想高考”就高考。/ R. S) h% o ?# w! p( i7 y
/ A1 w1 p% S X! F% g. w: P
陈万志提醒说,现在每年有千万左右的考生参加高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开,也会引起很大问题,可能会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区参加高考,挤占当地考生机会。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和条件,“不能想过去就过去,更不能快考试了,才转过去”。5 v3 m, c _( R- G
+ V6 l! Y$ }( Y7 B+ O' {
陈万志认为,门槛设置要根据各地不同条件,“有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最初的门槛倒是可以设得高一点,比如父母连续纳税时间长一点等”。
8 q0 \8 S# A3 U z7 I0 p+ d1 i& R3 W
随迁子女高考放开可上升至立法层面! M H5 P$ w3 G5 p, x$ p5 b
* |# l7 I* s/ h8 ? 陈万志承认,像北京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既要考虑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虑非北京户籍人口的需要,实际上需要两者间的博弈,这种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9 z3 H" u* l$ @$ ?& a) ^% ^+ w2 {" H/ {
陈万志认为,这项改革需要政治领导人的决心。在讨论该问题时,从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层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数民意”,让各地根据各自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利益,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
9 y) C* c$ k: @ ?' `0 R" {! c* R' J! Y0 r8 V4 R5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