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大消费最卷,最前沿的产业,出海将是中国新能源车2024另一个主旋律。
2 x- I4 E k1 s3 K9 v: i
自主品牌的2024,在两个层面的大背景与爆发增长的日本车1985十分相像:
$ s6 \' ]& u+ U- }/ N2 d8 o
①全球消费趋向经济:1980s的宏观大背景是石油危机,全球市场追求能耗和工艺更具性价比的替代。而目前,全球消费市场也迈入收缩的阶段,并且多数市场也追寻着更廉价,更环保的能源替代。
' X7 h' P6 H, h# ]8 k
图:全球电动化趋势, 来源:太平洋研究院 * l( k: I: A, v! Y6 [& K* ]
②供给产量趋向领先:1980年,日本车的产量首次超越美国车,让日产替代在供给端具备实现的可能,2023年一季度,我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4 ?4 Z, W7 z# T" p
图:日本汽车出海时间节点和趋势来源:国海证券研究院
4 n/ [5 ]. a1 W. v1 L1 W9 j
③海外布局已经初步成熟:上汽、长城、比亚迪等诸多车企也早已布局海外渠道和生产供应链。2024年,早期布局的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比亚迪泰国工厂将投产,上汽泰国正大公司、印度工厂、印尼通用五菱也将满产,长安泰国右舵工厂也将投产等等
# t0 @/ _7 j7 L, L1 |/ |
小鹏、零跑等新势力也都在今年与国外资本相交铺平出海道路。 2 h+ d# r/ v' H' b! D" }# j4 A
我国目前的乘用车和新能源车的制造水平,产品价值早已迈入全球第一梯队。我们在去年研判全球主要市场需求下滑,但是年终来看,除北欧和北美外的新兴市场增长都比较快,尤其是受到制裁的俄罗斯。
6 v+ E' _8 m$ W5 c, J6 ?$ V) F
机器一旦启动后,面临最大的损耗是停下。因此2024年,所有不去规划海外市场竞争攻略的主机厂,将逐渐失去更进一步的竞争能力。
: ]. q5 D7 t. D7 N# J
这是 历史趋势,不可逆。 # V# A( F4 \; z2 _8 B3 @
图:国内乘用车出口市场数据及占比,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