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3-4-6 13:15 编辑
1 N) u$ _" _" N) v2 P/ ]2 X* b
" k3 ^6 ~9 ~0 E! a/ O8 _6 f2 w相信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我国的高铁站都修的气势磅礴,是集科技加美学设计为一体的超大型建筑体。
7 U' ?% T6 z) N% x/ o* |+ D2 \
比如曾经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的南京南站,建筑高度居然达到了59.96米,接近60米。再加上它45.8万平方米的超大占地面积,进站后会感觉内部非常空旷。 ' y, ?# o+ Q% f+ L9 @! ]3 o
& X- ? r% C3 e* c7 ^. n$ S& V
当然,虽然如今南京南站已被占地47.52万平方米的雄安站超越,但它依然是高铁站中神一般的存在。
( C0 k4 a" U L5 u0 k4 U* h
不过高铁站修这么高大,看起来实际能用到的地方却很少,因为层高太高,让人感觉空间都被浪费了。我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基本不超过2米,修60米高的高铁站,难道只是为了增加气势,看起来有面子吗? % \: h" A# [; z! b( Y0 t
为什么高铁站要修这么高?
6 n8 G3 V- A% f# o X: t1 [
首先高铁站作为城市名片,设计感肯定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 q; H3 P h( T9 _" f; p
当高铁驶入一座城市时,高铁站便是旅客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这时,高铁站便是城市的脸面。
# b: H% Q/ p- D$ N5 O8 `# q+ _
其次,全国所有的高铁站都建这么高、这么大,证明这肯定是功能需要,而不仅仅为了形象工程。 : }( o) m4 r0 J0 Z- d3 r ]
高铁站是一个人流量十分密集的地方,那么它的大厅内就需要有严格的功能分区。 ! p$ b3 q6 ?. d) b* `
售票区、安检区、候车区、检票区等等必须一应俱全。并且无论哪个功能区,都要保证人与人之间有适当的空隙,密度不能太大。 7 F, x* N G# I) y/ K; o
7 t8 R2 Q4 j1 _# U& e7 k4 }$ o
试想,一个密封的空间内如果发生拥堵和踩踏事件,后果有多么严重?所以在高铁站我们会注意到,候车区的座椅,排与排之间的间隔是挺大的。这个间隔距离不仅保障了旅客休息不被打扰,还留出了足够的人行通道。
( c" V, Z5 C0 z( Z, z
检票区通常在候车区的旁边,一个高铁站有好几个检票区,能分散客流量,缩短检票时间,保证列车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客完毕,按时发车。
) S+ D# W! t3 j: B- i
如果高铁站空间太小,只有一两个检票口,着急的旅势必在排队检票时出现人挤人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 N3 m3 m* v% @/ s
' o8 _" k4 _$ G, y$ j5 X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增加高铁站的占地面积就行,跟修60米高有什么关系呢?
3 q) B+ B9 G7 r* o+ Y+ z
从建筑学上来说,这中间的关系可太大了。 ' b: g+ m! g2 S- P, I) l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都要考虑综合因素,建筑设计不仅仅考虑美观,更要考虑实用性,高铁站就是最需要注意实用功能的建筑。
N; K g, T# ^" K
其实,高铁站跟机场一样,都有超大的挑高空间,机场在前往各个登机口的路上,还有很长的步行距离,这两个建筑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不停地上下,因为乘客等候区都分了两层,进去一趟仿佛翻山越岭。
. `0 D5 p; W: P2 s
8 `, _, U4 J) b; W& p
然而这恰好是为了分散客流量设计的,当很多人聚集于某个密闭空间内,首先需要的是空气流通和采光。
' y/ l% x; h: R) U& _
如果建筑修的太低,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压迫感,让人在长时间的等候中产生烦躁感。有的人有密闭空间恐惧症,要是把他放到低矮逼仄的环境里,他一分钟都待不下去。
1 w- y1 ]3 P. N0 T! Y
人在房子里待久了,想外出透气就是因为空间压迫感带来了心理不适感。所以高铁站空间开阔了,人与人之间都能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待着也不会那么难受。
: z6 y% ?1 y; M" Q& @: P$ _+ p
O8 {; O& l# Y+ d
年纪稍大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曾经的老式火车站,空间低矮,光线阴暗,站内人挤人,等车就像赶集一样。现在的高铁站空间宽敞,与地面距离高,高处的空气流通更加好,在站内候车也没有烦闷的感觉,多呆一会也不会感觉难受。 6 ` p0 u* Q- l. K3 L
而高铁站扩大之后,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是采光。
1 ?& m4 ^& B1 N6 c8 j5 b7 l9 i' e
如果全靠人工照明,不仅电费昂贵,人工电源的长期照射,人体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比如产生眼疲劳,眼睛酸涩等症状,另外皮肤也会受到灯光中紫外线的辐射伤害。 . }( S1 y4 e4 }; _: V- T
- J7 u9 C( F: v. J
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室内最好不开灯。但高铁站空间大,采光要求也高,因此增加空间的高度,屋顶和墙体材质上使用玻璃,也增加了自然光线的投射,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 H& O( h# e; g* t7 Y4 P) {# r z
我们进入高铁站抬头便能看到透光的穹顶,让整个高铁站看起来明亮舒适,同理,机场也是这样的设计。
3 B* R$ F- x- I# t+ P3 M* P! y" H
' c" P; M$ ]% p8 ~! G6 F& ]
/ L/ I* L: M% h; B
高铁站的大空间除了满足了旅客乘车的需要,还有更加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安全性。 2 g( k0 x6 s2 x. C7 }' s
大型建筑在修建的时候考虑的一个基础因素是抗震,不管所处的城市是否为地震高发区,抗震都是基本要求。高铁站的钢结构是非常好的抗震设计,但我们这里强调的抗震是列车运行时造成的震动。
( w, }1 ^. m# i$ k1 z% B( }. h, t2 i
我国的高铁时速在250到350公里之间,列车的快速运行会产生强大的噪音,声波震动的强度和频率太高,除了会伤害人的听觉,还会激起建筑物随之振动。高铁站来往的列车众多,因此,在修建的时候必须考虑防震问题。 - S" Y" d/ s! ]
; ^0 B1 N6 A! a! J/ U1 O9 p4 Y) X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高铁站除了大量使用钢结构,建筑表面使用的玻璃也很隔音,就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声波对车站和站内乘客带来的不良影响。 2 x) o1 E: D' z# d0 i
除了防震,另外一个安全问题是列车行驶带来的气浪冲击。高铁站建成60米高,有助于分解列车经过产生的气浪,降低空气阻力,让列车过站时能更加安全。 ' k3 r7 X2 z% F+ G
另外,高铁站空间60米高,候车区可以分为上下两层,充分利用了高处的空间,自然就减少了占地面积,那么便能腾出更多的地面给列车使用,土地利用率也提上来了。
& h: i5 W+ E8 S5 T
' P8 N2 l: S- B% b% H/ u
增加了空间使用率,铁路部门还能在站内增加各种工作间和列车检修车间等,车站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 `3 M5 }! ?) y% O# A I
高铁站空间高还有一个好处是,功能区得到了科学划分。比如安检口和候车厅就被完全分开了。 + P8 I* `9 ~3 y1 [) n* O
旅客进站的时候就进入安检区,如果有人携带了危险物品,那么可以在进站时就扣下,将危险品及时阻隔在站外,大大提高了站内的安全性。 . R& l0 G$ {% y2 l1 D$ ]
A5 \9 t8 v" R
退一万步说,站内真的由于危险品发生了爆炸、火灾之类的事件,60米的挑高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也能避免危害的进一步发生。 . _' N- Q' G% U) q0 ?+ N: n/ M: ?
还有,现在的高铁站高度,加高了候车厅的离地距离,这也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曾经的老旧火车站,候车厅就在铁轨边,很容易出现乘客跑到站台边横穿铁轨的现象,造成人身安全隐患。
" M2 l; o1 `0 G+ E
! o) d1 Z+ m5 [1 ~+ P6 n
而现在“高高在上”的候车厅让人完全没有机会接触站台,想到达站台中间得经过各式各样的通道,这就减少了旅客违规穿越铁轨的几率。
. ?. ]) O$ q0 E; b( i
并且站台离铁轨也有一定的高度,即使有人到了站台想横穿,跳下去再爬上来的难度也相当高,通过增加难度系数来避免危险的发生也是一种不错的设计思路。
' R$ n, o/ @4 ^& N5 X8 V
' J( `8 K: F9 Y: d# l; X
总之,高铁站能修这么高,绝对不只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更多地为安全考虑。各位社友对此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讨论。 ) {2 H" A; m5 x9 J0 O; t-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