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雕塑家 Patrice Hubert用金属等 制作的充满了有机曲线形态的“外星生物”。
1 i6 M0 T ~9 r G
美国艺术家 David C. Roy制作的上一次发条 即可持续运转达40小时之久的动态木雕~
" I# s: _! q7 w! u- \9 s
6 y/ ^( b$ ?9 ?6 u2 E
美国设计师 Derek hugger花了700个小时, 运用了400个齿轮、螺丝和零件, 制作的能够 完美流畅运动的“蜂鸟”。 8 ?3 J2 v& K9 J) k# V; I2 H, z
/ Z K8 t% L3 }! N$ w. R5 x
美国艺术家 Mesplé 小哥, 利用深黑色铁磁流体制作的 Killing Time。 1 E4 ]& ^1 L+ U. L R+ ~+ @
" d2 e2 x* Y6 k4 z5 y
这些动态雕塑作品无一不让人跪拜,同时它们的作者也是费尽心思设计, 然后再精工巧琢打磨而成。 而今天要分享的这位, 也是位让人顶礼膜拜的主~ $ J7 v2 }. }/ o% e! a0 y
% p; A% q+ f, e
在华盛顿深绿的树林中,晨风唤醒了雕塑的生命。一阵风吹过, 雕塑作品上的数百个金属小零件会逐渐动起来,如同一朵华丽炫目的花朵一般绽放~ % j A0 i4 v8 ?8 }) V x- f
/ A$ d9 E! z' Q% L" U& C
他所有的雕塑,都采取了严密的动力学概念,用精密的三维设计创造出作品的韵律。
# W: b: R* o( q5 ~3 Y2 I) b
3 {0 P/ n9 O. _4 t' N+ R2 D1 G+ m, W
随着风的吹动,不同的结构部件轻而易举的变化着,金属片也随着温柔的旋转。它们像极了外星人的雷达,也像自然生长的植物,和谐、迷人又神秘,一如永无谜底的大自然。 $ A8 R8 m2 b) {' Q6 Y
6 |% \( N$ ]- f$ @) l
印象里一向冰冷的金属仿佛变得柔软,它们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具备了动感柔情,看起来简直令人如痴如醉。
1 h# w) c8 {) e3 o
1 s, Q1 x/ Z( @9 p; ~
这些动态雕塑的作者,就是来自美国的位艺术家 Anthony Howe,在业内被称为“风魔先生”。
7 J! h* { E: `+ B) g/ R
# J! Q! Y; N ?
Anthony Howe,1954年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 Anthony 1973年起先后进入康奈尔大学和史勾西根绘画雕塑学校学习。毕业后的五年中一直投身绘画事业。1985年, 他移居纽约曼哈顿,顺便担任了一个仓库保险员的工作。
1 r) C/ f3 P7 V& J) g
3 Y. Q$ z2 w$ y9 l# @
工作过程中,Anthony 对仓库里的钢铁零件们产生了兴趣。但他真正开始雕塑还是因为爱情,为了追求一位模特,Anthony 为她制作了一颗金属的心。不过很遗憾,这个礼物并没有奏效。
9 _/ Z9 c. P& ?) n
) H* C: o3 A+ X3 X
1989年,他开始构思“风力雕塑”。 “一切都是静态的视觉世界太无聊了!” Anthony 认为雕塑不必是没有生命的,他的艺术要在自然中生存和运动。足足四年后,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一个挂在建筑物之间的旧电梯电缆延伸。 0 Y+ W/ c+ O! ]: P! j2 {
; g9 g' z/ B1 ^0 g1 K }- t
后来他决定结合自然界中的风来进行创作:用风作为动力来驱动,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使它充满了自然之力。
: \) y5 J1 K6 i0 k) h0 h4 ]
1 |! C- q: [# t; q: j
慢慢地 Anthony Howe 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流程。他常在散步时构思雕塑的形状,发现一个新想法的瞬间是“最让人满意、让人起鸡皮疙瘩的”。
0 v7 Z& u( [: E, N
1 `7 |; _8 Z2 ]% f+ [+ ?
说到其艺术灵感,Anthony 描述道: “我尝试用比较经济的手段制作, 从科幻作品、微生物或天文模型作为雕塑造型的灵感来源"。 # X+ x0 J( b# w+ P! L8 N4 |
, {4 J# b4 Y% T- o1 M
作品设计与制作的过程漫长而复杂。
5 ^$ l. ]4 o" m* {, B B2 G
' m# N. b) S: T/ V
“我利用曲线材料或者扁平的玻璃盘子来驱动主要由不锈钢材料制作的配件,其目的是当风吹起时,这些作品不仅能保持稳定与平衡,还能表现出优雅的线条感,传达出一种喧嚣的动感。我利用多轴平衡的形式,把平衡与不平衡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三维和谐的视觉效果。” " j6 O" C+ s" a+ j0 f+ @, O
7 {# I+ {& e6 E0 F+ c; f
在利用计算机绘图完善设计后,他会用激光和等离子刀切割不锈钢材料,将金属变成需要的造型,最后把成百上千个零件焊接起来,用传统的金属加工技艺完成最终的作品。 5 e7 c; |) l9 G) |# r# M
+ o9 q& O2 F% L* c& `, l
而整个组装过程可能需要好多年。
3 i5 u7 B& c7 N8 g
# i; X, k5 w4 x3 j* i3 U
人们把 Anthony 的作品称作“动态雕塑”。 他希望作品在静止时呈现简朴流线的优雅,在有风时则变换成喧闹的动画,结合对称和非对称造型,创造出“视觉上令人满意的三维和谐”。 ! ^! x+ a# j- {
& ]3 C6 A8 z+ p4 j0 N
) h; L; P( i3 e8 N
为了测试动态雕塑在不同风速下的反应变化,他甚至会把雕塑捆在自己车上带去高速公路转一圈。 7 [2 i! ~( A. a% r! {
8 m1 g$ M9 k8 M4 I) V6 m# T/ ~
这样做出来的雕塑无论是面对每小时一英里的微风,还是每小时90英里的大风,它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变化,而且能这样持续运作100年之久。 " W& e: M% T2 E2 S9 V
( l* H. A4 }8 D
R) v+ l/ x6 l% |! `1 Z5 y5 n
除了以风为动能,在风的吹动下不断转动外, Anthony 的很多作品还模拟脉冲及漩涡的形态。 * x: S+ D* F, e
% i3 Q( L( \7 \ S% t" v
雕塑的整个造型反映了雕塑周围环境的风和光照,往往给人以“催眠”“眩晕”之感,被比作“现实世界中舞动的屏幕保护程序”。 9 G2 t: ]/ o& O; h# }) p
. P) [/ W# S) T
此外,他的作品体积巨大,有时造型“诡异”,而他本人也将这些作品比喻为“异形”和“水母”。 9 x) I# O; ?' x h0 F# G. a( R
/ g e( q, I; P7 u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经由 Anthony 一人之手完成的。 # u3 O( m( c2 s8 r
; K. b& t$ K4 R, J$ I; o: A
几年前,Anthony 的风力雕塑开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些作品如此吸睛,让这位艺术家几乎一夜流行起来,甚至于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2 C4 B( f( _1 D: w
. i- k6 _' _( b/ ^3 v/ U
2015年8月,里约热内卢奥组委联系了Anthony,邀请他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设计主火炬。 & W8 P6 C- p1 S* _0 b+ W% D
6 i* [% K, g4 q- z$ X
他在自己位于奥卡斯岛的工作室开始设计,之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完成了这件作品。
" J' _( K8 F/ g) M- J8 H1 O( _
2 V x5 L" l5 z7 g& ?8 V
主火炬于2016年7月运至里约热内卢,在8月5日的开幕式现场被点燃。 : v& n4 V' t4 H- b3 y: k& z3 p3 g6 L
( z" v6 d) D' o, g" f/ a& L1 B
在这个主火炬的设计中,Anthony 受到了热带风情的启发,采用了类似椰子树和棕榈树的造型设计,借整个作品的运动来模拟太阳的脉冲能量和光照。
0 Q" q: ^! J) p+ K; v
8 v/ K; |3 L2 d7 Z {
“我的目标是复制一个太阳,用律动来模仿它源源不断发出的能量和光线。我希望人们可以从这个火炬台、从奥运开幕式、从整场奥运会了解到:一个人的潜力、以及他所能达到的一切,都是没有极限的。”
9 U) R! g3 n5 C9 ^# o& p
2 n: l# x3 j/ o% o; J7 ^& P7 [
里约奥运会的火炬台无疑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它可能是奥运史上最小的,但一定是最有艺术感的火炬台~
" @! D" S! o2 V% B! N
8 T% ~* q/ A& x7 l9 B! V
在2019年秋季巴黎高级定制时装秀上,Anthony 与荷兰设计师 Iris van Herpen 合作打造了“催眠Hypnosis”系列作品。 ) z$ ?% h$ R/ z5 q* V. x- x' Q
! P% q7 L( m3 @
0 B# V) h. x1 _* h" a
整个系列运用透明胶片的组合,模特走动时,胶片像波浪般“流动”,表现了催眠的虚无感。这套作品将观者带入了未来的无限世界~ , F0 y. T5 V, ]2 S c5 J" O" v
* @- Y4 s& b9 Z9 ?! A
7 V7 ~7 @% w% Z& X2 E
近年来,Anthony 的作品也不断亮相于各种公园、展览和活动的现场,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拍案称奇~ 8 V& Z3 `, R( Q/ p L( n; R
# `8 Z9 d# o; D8 ?
5 m3 N$ F8 c! G8 r' p
+ T) u/ V5 j9 }0 D
& u' ]1 ?; C" F- B$ f* n' C8 B k" n
5 }- W/ p3 C, B/ r, F
& @( N5 v8 |0 c0 H) P1 ~6 d
# F, `8 ?- i8 a
) r; g( s) d2 N; S1 V
/ _# Y' ~; L! h" Z4 H
Anthony 的这些雕塑协调了林地、树木、风等自然元素, 它们将自然与人工的元素交互, 创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视觉艺术美学。 " Q% z- z8 Q9 d7 F0 o
0 e# j* q% {- w/ I
1 r/ E8 m2 z: |3 {' P
尽管几年前就“一战成名”, 不过他还是和自己的妻子住在僻静 的小岛上 专心地做着自己的雕塑。 正如他一开始所展现的: 艺术要在自然中运动和生存,他也一样。 1 ?# b# x! _* A! w" R9 d. d( n" H& r
3 i7 N ^. O; K t6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