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xp8012

量缸表(内径百分表)与塞规测量内孔哪种更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7 18: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塞规检的准确,圆度或圆柱度都能检出来。
发表于 2020-6-18 07: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6 ?: c# L6 m5 |5 c
内径量表属于通用量具,适用于机加线边或计量室测量孔径,需要操作者的水平较高,找拐点;通过测量几个位置,可以看孔的圆度和柱度。+ W! m+ h. V6 y
塞规有极限塞规和读值塞规,都属于非标检具。
) w7 G9 l6 O; J% r( l. x: H5 m极限塞规只能判定合格或不合格,操作简单,效率高。  b# n9 p3 }* y
读值塞规不仅可以判定合格或不合格,也可以看孔的圆度和柱度。1 t& G) e. w% A. U! d0 J# ]% d
如果用内径量表测得尺寸合格,而塞规塞不进,那么,极有可能就是孔的形状比较差。
发表于 2020-6-18 1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抔故乡土 发表于 2020-6-18 07:54
6 N3 {3 h9 _9 P$ r  t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 Y9 E. K  Q$ E' `" d7 E# r  w/ h
内径量表属于通用量具,适用于机加线边或计量室测量孔径,需要操作者的水平较高 ...
  W0 R* {. Q0 u+ n9 Z7 o
比如一个产品的精车尺寸要求为50(+0.03  0),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起来50.03,但使用通规就塞不进去。这个跟形状外,还有什么有关?粗超度?是否我在用量缸表测量时,有意加值,比如50.03+0.01,50.04才可以?
5 n& h% ^# K8 @5 S

点评

首先你得确认你内径表检测的结果是可靠的,然后再分析  发表于 2020-6-29 09:59
发表于 2020-6-18 21: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yxp 发表于 2020-6-18 10:05
  n0 i8 L4 g0 \6 q3 c& ~" L比如一个产品的精车尺寸要求为50(+0.03  0),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起来50.03,但使用通规就塞不进去。这 ...

- H" ^0 s  \4 h6 I. r: e& L9 ?# [/ L" x# q4 G4 u' f

+ K) }0 M" d2 t* N. n5 c' o6 P通规塞规指的是光滑极限塞规,光滑极限塞规的设计基础是泰勒原则。即孔径局部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都要在尺寸公差范围之内。. g( s. f5 Q/ x1 E7 m  c
通规塞规塞不进去说明形状有误差;粗糙度当然也有影响,比如把孔径进行适当的研磨,去除表面粗糙度的高点,就可能塞得进去了。但这影响是有限的。
! g# x1 p; x9 ?0 N& S! g  V+ |6 L- h用内径量表量得50.03,而通规塞不进,因为通规塞规一般是走孔径下差设计(不同的设计标准,值不一样,比如GB和ASME,值就不一样),GB标准设计:通规尺寸50.0064,这种情况下塞不进的原因:7 ]+ v$ J0 C  M1 }6 X
1,孔径形状比较差了,由于内径量表近似两点法测量,如果不多测几个方向的值,只能检测到局部实际尺寸,不能看出圆度误差。其他位置的局部实际尺寸可能小于50.0064,那么通规就塞不进去了 。圆度很差。
- [5 L4 b: w2 v: G/ p2,由于用内径量表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水平要求,需要找拐点,所以这里要排除操作误差。人机料法环里,人也是一个因素。
, }- u! N: m2 m: C* A
& J' w! E: t  I/ O7 z最后,有意加值?这就直接修改了产品尺寸,不可取。除非产品工程师或工艺工程师同意。
$ z5 i9 o- E6 P0 \, E, Y! s应该排除人的因素后,如果还确认圆度差,就去检查机加的原因。
* x, k' N2 ?! w% w+ g* ~3 L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1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抔故乡土 发表于 2020-6-18 21:517 }0 F6 e4 Z' m% {4 Q
通规塞规指的是光滑极限塞规,光滑极限塞规的设计基础是泰勒原则。即孔径局部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都要 ...

2 x+ d$ W' Z, q+ p$ y感谢一抔故乡土的回复、。
发表于 2021-1-13 1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批量的建议用销式内径量规,速度快而且精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 17:44 , Processed in 0.05843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