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机械社区 返回首页

老鹰的个人空间 http://www.cmiw.cn/?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会见一两酒

已有 359 次阅读2008-11-14 19:01 |个人分类:社区建设

梨梨发出抱怨说,在年会过程概述那个主题中没有把她第一个到达会议宾馆这个历史事实写进去。其实,她也并不冤枉,8日上午在她之前冒雨到达酒店的第一人是一两酒社友。

7日上午9点多,一两酒在工作间隙冒雨赶到宾馆看看大家,但尚无人到会。因为他最近工作很忙,要出差,要谈判。所以告诉我8日无法正式参会,约好会后一起吃饭聊聊。

11日上午我接到他的短信,约当晚一起聊聊,其时他还在南京出差。我去浦东转悠了半天,在陆家嘴金融区闲坐,想一睹那些走出摩天大楼,表情严峻的金融大亨。下午4点半乘轮渡过了黄浦江,来到南京东路,在各处小店溜达了一会,找到了一家上岛咖啡。走上2楼落座,就准备在这里等候一两酒的到来。

晚上6点半,一两酒匆匆赶到。这个在社区被很多年轻工程师称为前辈的人,背着黑色笔记本电脑包,衣着简洁,寸头略长,一副精干的白领经理模样。见面之前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多大,只是从他“走进德国工厂”那篇著名的长文产生一种印象,应该是个有点阅历的人。见面的感觉似乎不到30岁,其实他也只有33岁。

一两酒是社区最有名望的高手之一,冶金工程和轴承都很精通,名牌大学毕业,年轻有为。他对社区的热忱,对技术讨论的贡献,对社区建设的建言献策,还有纵横职场以后留下的形诸文字的思考,大家有目共睹。


一两酒是个简约的人。服务员上来问我们要什么,各自要了一份小套餐,然后问我们喝什么,一两酒举着一杯免费的白水,直接了当地说就这个,你要什么随便。我知道服务员不高兴,还虚情假意地想要一壶龙井,但看到他斩钉截铁地说喝白水,也就同意了。其实在上岛咖啡无数次了,我还头一次喝白水,并不是我喜欢喝那些昂贵的茶,而是抹不开面子。


一两酒虽然文字流畅,但一聊便知不是那种很爱说话的人。眉宇间的表情,青涩也尚未完全褪尽。不过这种表面的东西并不能掩盖一个人深刻的思想。他首先打听年会的情况,再次表示很遗憾没有能和那么多社友见面。在听我一番介绍以后,在一个点上,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就是社区文化的建设。

说实话,什么是文化呢?这在很多人看多少有点玄的东西。我从小到大,最不喜欢听别人玄谈。这人世间,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看起来有道理实则谬误的东西太多了,权威而又荒唐的东西太多了,玄乎不着边际的东西太多了。我提出建设社区文化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担心,怕人说我不务实际,玄谈。但一两酒迅速理解了社区文化的实质和意义。对社区而言,文化首先是社友之间交往和合作的规范。比如,一般情况下聚餐实行AA制,社友之间初级交往阶段不借钱,等等。一两酒还提出,社友之间商业合作应制定一些范本,除了正常的权利义务关系外,还应包含出了纰漏如何补救的机制,发生变化如何处置的机制。我们还谈到了社区更加深远的未来,探索了具体的发展途径。也聊起了很多社友,虽然他一个也没见过,但数名字是很快列出一大堆。谈话间,渃梨梨来了短信,我告诉他正在和一两酒喝茶呢。她打趣说,仰慕这位高人,你们为何不喝酒啊,一两就够了。看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人际世界。
想到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正如我一直没有直截了当地称他为一两酒一样---因为我判断他不是那种拍拍肩膀称兄道弟的人,他也似乎没有叫我一句老鹰。称呼问题其实也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首要问题。本来我以为老鹰这个名字是很顺当的,自然可以叫出口的,但看来并不尽然。我直接和他讨论了这个问题,但似乎没有完全解决,直到最后分别,他也没有称我一句老鹰,我也没有叫他一两酒。如果和那些在社区英文名字的社友见面,更不知道称谓问题该怎么办。

聊了三四个小时,快赶不上地铁了,我们离开咖啡厅,急速穿过南京路上的霓虹灯。他送我到地铁一号线入口,背着黑色笔记本包消失在人群中。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水过无痕 2008-11-21 15:48
感觉很舒服.一般的社区太虚.在这里有太多的朋友可以相互倾诉.虚拟的网络.真实的心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6-1 23:16 , Processed in 0.03514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