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分度圆比其它圆更适合做基准吗?
分度圆的含义太绕了,为什么齿轮的尺寸以分度圆为基准?分度圆比其它圆(比如基圆)更适合做基准吗?为什么?(私下感觉,如果以基圆做基准圆,则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就非常好理解了) 是指计算?分度圆有一些特点很有用
分度圆上齿宽和齿槽宽度相等
分度圆处的压力角为标准压力角(常用的是20°),相对应的滚齿刀(齿条)也是20°。
齿轮副的分度圆是无摩擦滚动,速比就是两个分度圆之比。不管怎么变位,这对齿轮副的速比不变。同样,齿条齿轮啮合,再变位也是与分度圆相啮合
滑擦率,摩擦方向以分度圆为界,要么指向分度圆一线,要么反方向
所以,计算中用分度圆作为基础很有道理
上面基本上围绕几何参数,当强度等物理计算,似乎不是很明显 齿轮的分度圆和齿轮啮合有关系 这两个圆都是理论值,现实中都没法测量来找出基准。 zmztx 发表于 2019-4-21 17:48
是指计算?
分度圆有一些特点很有用
分度圆上齿宽和齿槽宽度相等
学习了。
楼主要被回帖的误导了,呵呵^_^ 多少专家教授研究的成果,你一句话就推翻了。 理论上分度圆是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相切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半径或直径的比值就是这对齿轮的传动比。请问:还有哪个圆能如此清晰准确地表达一对齿轮的传动关系?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不管从哪个出发,计算另外两个无非给你手里的公式做等式变换而已。最难听的话是:全世界所有机械工程师和机械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使用这套现有规则,所有的标准、手册、教科书都遵循同一套逻辑。在你发出质疑的时候,请尊重这个基本现实。 oldpipe 发表于 2019-4-22 09:38
理论上分度圆是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相切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半径或直径的比值就是这对齿轮的传动比。请问:还有 ...
“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
请注意:在齿轮(仅仅涉及几何)的计算公式中,常常出问题
常见的是印刷错误,如脚标错;实际中心距、啮合角符号上有一撇“ ' ”漏掉;英文字母与拉丁字母混淆,英文a与拉丁字母alfa最容易混。等等。对于使用者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最要命的是几乎所有的专业书、杂志文章,都有问题。朱景梓、张展这样的大咖写的书也有。
更不靠谱的是公式推导错误。见过南京工学院出的机械原理教材中(学校名字也许记得不准确),齿顶圆、齿根圆的公式有错误,绝对不是印刷错误。在有变位的情况下,漏掉了齿顶高变化。这可是误人子弟。
本帖最后由 LY250SB 于 2019-4-23 10:24 编辑
给你们科普一下吧。希望那些好为人师者,先琢磨透彻了,再发表高论。或者,发言以探讨的口吻为佳。
要深刻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分度圆”,先简单了解一下齿轮的发展史。有几个关键人物,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欧拉,威尔斯。NASA有个1985年的科普资料,70多页,可以读一下,自行查找,作者,D.P.Townsend。
读资料要多读,局限于国内教授们那几本书,还是慎重为好。齿轮领域有些译本或者原本,是经典,可以看一看。Litivin和Dudley,这两位虽然见了上帝,但留下的书,是这个行业的圣经。
分度圆,英文里叫reference cylinder。从现在开始,抛弃你原来的分度圆概念,深刻理解这个鸟文术语的字面意思。为什么会有reference cylinder这个概念?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一直到欧拉和威尔斯,他们都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到了近现代了。是展成法加工齿轮被标准化了以后的事情。是先有了reference rack这个概念,才有reference cylinder。也就是说,先有标准“齿条形刀具”,也即“产形基本齿廓”,有了datum line这个概念后,根据啮合原理,在圆柱齿轮上建立的reference cylinder这个概念。
具体怎么理解?我就不细讲了,读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