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祥 发表于 2018-9-7 11:17:26

中国和日本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差距

(1)让国人无法割舍的三菱发动机

在汽车圈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说是“德国人教会了中国人造车,而日本人则教会了中国人如何制造发动机”。仅以三菱举例。不可否认,三菱发动机对中国汽车业有着巨大的影响。

18年前三菱就开始向国产自主品牌灌输自己的引擎:沈阳航天三菱在2000年投产。当时因为自主品牌动力系统一片空白,三菱引擎在当时也成为了先进和可靠的代名词。

早期的比亚迪、长城、奇瑞都是靠着三菱动力起家。10年前三菱动力是优秀的代名词,10年后的今天三菱头顶的是落后的帽子,但依旧让中国车企无法割舍。

第一批的长安CS35使用的是三菱发动机,当时的装机量不大,但是三菱还是搞出了幺蛾子,天气遇冷的时候燃烧室中的水汽进入到机油中发生乳化现象,直接使机油失去效应,降低发动机机油的使用效率。

机油乳化的根本原因是发动机设计以及制造的缺陷,当然不仅仅是长安CS35,北汽E系列等众多使用三菱引擎都有这种毛病。

早期的长城H6曾经使用过三菱2.4L引擎,早期的长城只有柴油发动机,但是柴油发动机在国内受到限制,为了更好的扩大自己的产品不得不使用了一批三菱发动机,这批搭载三菱发动机的长城H6油耗十分感人,百公里油耗能跑9L已经算省油。

当然社会进化到现在,三菱发动机已经被大面积淘汰,但是还是有一些车企在使用三菱引擎,比如说北汽、众泰、陆风这种缺少核心技术的车企,还是采用了三菱引擎,在2018年的今天,如果你真正的长期驾驶过BJ20、SR9,你真的会发现三菱发动机真的让人抓狂,发动机噪音大、油耗大、同级别排量又比较无力。毕竟没有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动力为王的现在,三菱早已没落了。

说了一堆三菱老机子的坏话,不代表三菱不行了,更不代表日本发动机不行了,丰田和本田的汽油机方面的技术依旧很强大。

发动机在日本车中,做到极致的是本田,本田无论是K20A还是现在的蓝天梦发动机,动力都是十足而且油耗又很低,真的值得学习。

(2)一台日本变速箱,撑起国产半边天

中国和日本在变速箱领域的差距,比发动机领域差距更大。

必须承认国产的发动机正在突飞猛进,但我国变速箱的研发技术还很薄弱,国内奇瑞的CVT变速箱、比亚迪的双离合还都是不太成熟的产品,而丰田的爱信变速箱却早就已经享誉全球了。

国内大多数自主车企都没有独立研发自动变速箱的能力,长安、长城、吉利年销量都相继突破百万台,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国内大多数车企的变速箱都不能自制。在全球市场中,也只有日本爱信、德国ZF、格特拉克具有研发变速箱的能力,全球各大车企选购变速箱,也会从这些变速箱供应商手中购买,这些变速箱在业内基本上算是被垄断了。

早些年大众也大批量采购爱信变速箱,因为不满受制于人,才研发出双离合变速箱。以科技为本的大众依然没有变速箱实力,国内车企更不用多说。

变速箱结构比发动机要复杂,并且自动变速箱还分为多种,像CVT无极变速箱、AT手自一体、双离合等等,现在有一些车企已经能研究出CVT无极变速箱和双离合,但是AT变速箱一直无法生产。

为什么这个AT变速箱我们一直研发不出来呢?其实现在也能生产出来,但是就是会有渗油、耐久性不强等可靠性问题,国内汽车生产产线以及零部件,在精密性上跟国外相比差距太大,核心的精端零部件仍要进口,在生产材料规格上,像日本和德国的钢铁冶炼技术都很强悍,我们和人家还是差了一点。

同样的1.5L+6AT变速箱,为什么马自达的驾驶感受要比国产车好很多?这就涉及到一个匹配问题,看一个动力总成是否优秀不是看马力多大,参数多好,而是看匹配情况如何,在保持充沛的动力同时,整车的油耗能否让驾驶员满意。变速箱能否与发动机更好的匹配,这一项技术在国内也是短板。
差距的确存在,超越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在未来我们能否追赶上甚至超越日本的汽车工业呢?我们应在在哪些方面做文章呢?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不可否认,无论是从业界还是从消费者的角度,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中国品牌的进步和成长,体现在产品层面确实无论是从造型、做工、配置和质量等方面,中国品牌确实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的确可喜可贺。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上述的这些体现产品力提升的相关方面,所能体现的其实还是基于较低研发级别的产品整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在研发方面,中国品牌仍然还存在较大差距,而研发其实才是体现产品力的核心所在。

首先我们必须去掉浮躁和跟风的态度,端正发展路线,积累自己的技术。没有积累,就没有独门秘方,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是没有话语权。

这就像是世界知名汽车变速箱生产商德国的ZF,日本的爱信一样,如果没有前期投入大成本去研发自己的变速箱技术,何来的几十年无可撼动的世界地位?这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秘方,别人模仿都模仿不来。

仔细来看一看全球着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

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也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

对于汽车制造,我们缺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人才,我们还缺了那100年的技术累计,但相信经过努力,国产车能走出自己的路,和合资车的厮杀也同样离不开我们的支持!

最后一句各位社友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烟雨迷蒙 发表于 2018-9-7 11:43:50

国产长城和吉利的不错,其他的都差点,那几个一汽,上汽,东风出的所谓自主品牌车简直就是垃圾

专业酱油男 发表于 2018-9-7 13:18:16

俺的小荣威貌似也是三菱的发动机,国产发动机的水平估计是赶不上了,所以现在政府考虑弯道超车,直接发展电动车

龙李 发表于 2018-9-7 13:34:58

如果说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底子薄那韩国底子也很薄吧那人家就能踏踏实实做
我们有人口红利这么好的基础被中国人用坏了

loveskycc 发表于 2018-9-7 14:48:45

龙李 发表于 2018-9-7 13:34
如果说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底子薄那韩国底子也很薄吧那人家就能踏踏实实做
我们有人口红利这么好的基础 ...

和韩国人的狡猾相比,中国人真的是老实到迂腐,有些东西不是论坛的朋友所说研发怎么怎么样,有兴趣可以看看三星电子的成长史,是如果从买抢偷到自主研发的,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回过神来商业是什么东西,我们的宣纸技术也是日本人偷去的,没见日本人跳出来反思~~~另外你提到踏踏实实,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时候应该踏实,中国不踏实就表现在山寨水平太低,这个太低是说整个制造过程中并没有搞科学化山寨,所以没有从最底层进行积累而从根本上推动研发,由于现在快退休的那一辈没有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没有相关的技能,就算当年技术合作转让学来的技术也没能体系化留在公司里,简单的说干了二十年除了自己知道一个大概,老板挣了些钱,什么都没留下,说个身边的例子吧,当年某国际巨头找到我们这里一个刚刚私有化的乡镇企业做汽车启动马达,隔三差五到公司里培训当时的生产厂长车间主任技术员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最后这一代人都学会了,等到该退休的退休想离职的离职,这个公司又开始两眼一抹黑,又要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再一次磨合,磨合不了就关门,根本谈不上发展到不了研发和参与国际竞争那一环。所以很多人前段时间讨论光刻机,那种东西就算技术偷来了,也造不出来

3983596 发表于 2018-9-7 14:55:06

好贴

qihaibing 发表于 2018-9-7 15:51:54

:o

韩寒11 发表于 2018-9-7 21:12:19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做好发动机才能做好汽车,我们想要追上日本,任重而道远

liuxiaoran 发表于 2018-11-5 19:53:38

1,确实积累不够,二战前日本德国就是一线技术国家,尤其德国,就几乎是技术老大。
2,中国现在大专以上学历百分之四?怎么和别人比,路还长,慢慢来吧,过去30年进步还是很快的
3,关于变速箱的德国的描述完全是扯蛋,德日是方向略有不同,但是德贵啥都是一流的,不是说比日本好,而是大家都强。固有采购也正常……其实不多。顺便说一下,德国的变速箱(不只是变速箱,几乎汽车所有的重要技术)德国没用弱的。变速箱一直就是采埃孚和爱信,汽车电子博世vs电装。
4,我从不认为中国现在在走日本德国的工匠路线,中国压根不是这个路子,也没这个基础

德国日本的所谓工匠精神的关键词:1,战败国,2,最优秀的技术人和大众素质。二战后德国日本作为战败国,只能集中能力高民用制造,所以一下子制造业特牛逼特工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和日本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