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达
发表于 2014-9-17 11:06:02
为啥我看不见图片呢,是不是我的问题啊,大家看的到吗?
695806088
发表于 2016-2-27 21:34:13
长知识了
打狗棒HOO
发表于 2016-2-28 18:11:46
旁听
破刀屠神
发表于 2016-4-1 21:35:44
:victory:
汤圆小丸子
发表于 2021-6-21 15:44:01
学习学习
hktkjj
发表于 2021-7-10 15:49:02
害怕伏枥 发表于 2007-9-14 05:27
生产现场对油缸的检测仍然采用着通常的静压方法。油缸油口接上油管后,同时向油缸输油达到高压,差动使得 ...
老外死脑筋,你的方法一次就可以完成他全部的检测要求!
差动加压活塞在中间,两边都有压力(静止后有杆腔压强大于无杆腔,如果有杆腔油封泄露,那么会使压力平衡,活塞一定会移动到有杆腔末端),因此只需观测漏油点和活塞杆长度就可知道是否符合要求。唯一缺点,无法检测无杆腔到有杆腔方向的活塞渗漏,老外的检测也没有做这一点,可能是采用双向油封吧。
hktkjj
发表于 2021-7-10 15:50:07
特别反感老外死脑筋,必须按他要求做,根本不跟你沟通了解你的思路是否满足要求
樾爸爸
发表于 2022-12-3 14:02:09
学到了 原来老外是这样检验油缸的
受伤的仙人球
发表于 2022-12-8 16:44:14
挖个坟,只说说作为一个检测设备的立场来看,这个设备更偏向于一个工艺验证型的设备,就是说,你们厂里按常规工艺来做出的产品,用这个设备进行抽样验证和初期验证可以过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工艺是没有问题的,后续按此工艺来做,进行一些抽检, 都是可以达到要求的,算是一个整体的肯定。
但是,按楼主老哥的说法来看,油缸制造厂商的工艺并不是很好,他们的产品是没法直接达到工艺需求的,他们自己的检测设备直接被当成了生产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用来弥补工艺的劣质性。换个说法,他们自己的静压设备已经不是作为一个质量判定的存在了,完全成了批量劣质品的返修工具。这个是不符合良品生产规律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有两种,
1、提升工艺良率,改进生产工艺,分析漏点原因,07年的帖子,现在15年过去不知道他们的工艺有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2、对生产后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他们补焊后的确可以达到测试要求,而非把检测基准的设备搁置,只是用原有的补漏之后不再检测,这个是有不良品产生风险的
我不是这个行业,所以技术内容不大了解,以上观点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