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6-6-6 19:06:15

达索系统的长线生态圈战略

推动合作伙伴跨行业甚至跨国交流,这些听起来有些 “阳春白雪”的渠道赋能方式,在达索系统看来,是生态圈建设十分必要的一环——这将有助于深挖TOP级行业客户的潜在需求,直至引领行业应用趋势。

这是典型的长线市场行为。达索系统VS渠道全球高级副总裁 Bertrand Sicot认为,推动合作伙伴跨行业与跨国交流,对于未来合作伙伴能力提升和业务拓展,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生态圈建设看长线
对于生态圈建设,“阳春白雪”的赋能方式是锦上添花,基础工作仍必不可少。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围绕生态圈建设,达索系统一直在强调生态圈的建设与优化,重点拓展在区域具备行业优势的合作伙伴。

作为一家聚焦3DEXPERIENCE解决方案的企业,达索系统为客户提供有3D 设计、工程、3D CAD、建模、仿真、数据管理和流程管理等产品及服务。达索系统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超过100家,行业覆盖也已从最初的4个拓展到12个。这样的生态圈成长速度,对于高端应用软件产品,已可谓高效。

Bertrand Sicot表示,“每位新合作伙伴的加入,都带来了新的经验和认知,这对达索系统及整个生态圈未来的长足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Bertrand Sicot介绍说,达索系统目前为合作伙伴提供了针对不同行业的培训和技术认证考试。如在建筑行业,达索系统就配备有该行业的专业培训师;同时,达索系统可以根据合作伙伴的行业和员工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支持。

这一思路与达索系统于中国十年的长期规划相一致。Bertrand Sicot表示,从中长期发展考虑生态圈建设,无保留地进行技术分享,有利于合作伙伴基于达索系统的产品进行创新——更有利于合作伙伴将达索的产品带到全新应用领域。

一家服务建筑行业超过12年的合作伙伴,近期加入了达索系统生态圈。这家方案商曾参与过如广州太古汇和韩国大东门等大型项目的建设。选择牵手达索系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达索系统的3D体验解决方案能够很好地配合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而他也有能力将达索系统的产品传递到高端客户群众。

大投入推动大客户
至今,达索系统进入中国已有十年,员工数从最初的数位增加到了数百位。目前,除去生态圈建设中的持续投入,达索系统在海外共建有三个研发实验室,中国即占了两席:一是在能源行业,二是在建筑行业;分别是与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共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由此已可见一斑。

在行业市场,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达索系统的重点行业。在中国,一系列大型案例为其持续的市场投入做了注脚。

2012年,达索系统与自2008年起合作的长城汽车合作签署了三年战略协议。2015年该项合作进一步延伸:利用3D体验平台的部署,达索系统为后者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创新——尝试将车辆研发的最短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7个月。

铁道行业也在做同样的尝试。由南北车合并而来的中车集团,也将借助达索系统研发新的高速车型。更为难得的是,考虑到达索系统解决方案的平台性和完整性,客户已将行业涉及的七个专业全部部署在了达索系统平台之上。

云计算两地布局
云计算是ISV必涉足的领域。达索系统在这一点上,布局势头强劲。2015年,达索系统基本完成了云端技术的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客户已可以在本地和云端自由体验其3D体验平台。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李智军介绍说,目前达索系统在本地所有的解决方案,已经移植到云端。这一云端解决方案已经助力完成了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建设等明星项目。其中,阳光动力2号因环球飞行而名噪一时。

在中国市场,服务器规划分布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时支持台湾、澳门的云端需求。其中台北淡江大桥的建造,就已采用了达索系统基于云端的服务。

在过去5年中,达索系统一直向合作伙伴强调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帮助其构建基于行业自身的价值增长点。显然,这一目标在当前云计算方兴未艾的环境下,已变得更为急迫,无论是对于合作伙伴还是达索系统。

zameax 发表于 2016-6-14 16:19:19

也就是一些特别多的老顾客了。谁有那个平面机构设计系统MAD,课程设计要用奈何度娘下不到Q147575296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达索系统的长线生态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