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谁先死’的问题,哈哈
下午谈事情,谈到现在‘谁熬到最后’的话题,俺说,比就是比‘谁先死’,就这么个简单问题,德国公司倒闭,就他自己死,连带倒闭的不多,因为他死前,与人家的牵连比较少,它死了,邻居唏嘘一下,接着回家做自己的晚饭,仅此,
俺看过一些米国公司的倒闭过程,很漫长的,有些历经20多年,你说他痛苦,也谈不上,大家谈笑风生,有些家伙从25岁进来,就经历这个,到他50岁,公司终于倒闭了,哈哈,
我国公司倒闭,都非常迅速,所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昨天听到一个以前打交道的公司倒闭了,并且牵连一大片,就是所谓株连效应,
国内公司,处以食物链顶端的公司,都要牵连下面的公司,假如俺看他出毛病了,不用看下面的那公司,就能体会其痛苦,比上面要倒闭的这哥们儿还痛苦还狼狈,人家不倒,他也还算苟活,但心里明白,太痛苦了,
俺出门散步,见到街边小花园的椅子上坐着不少家伙,移动的家伙给他们签‘工程单’,俺想,一定是给人家挖沟,立架子这些工程的,哈哈,再向北走,走到石油那里,就没有这个景象,因为那沟你挖不起,没那个能力,给你挖,你也没戏,啊哈
谈‘谁先死’就是个有趣的问题,国人的生活一直是‘紧绷的’,就是没有积蓄,类似冬天没有棉衣没有棉鞋,每天必须干活,找吃的,吃了才能暖和,短期不吃,就不行了,多年如此,
与澳洲的家伙聊,他们没有这种紧迫感,连阿根廷的家伙都没有这个紧迫感,只有我们有,
河北众多钢厂老板,在赌谁先死,邻居是不是熬不下去了,打听各种消息,看隔壁是不是撑不住了,哈哈,
本帖最后由 人大太犬 于 2015-1-20 17:04 编辑
大家做的东西都差不多,基本行业冬天来了,马上就全死了。这两天网上投简历,发现居然这个地方居然基本没几家公司玩dsp,把条件放宽到硬件工程,居然玩的也不多,不是直接要求十年工作经验,就是直接要博士帽子,真的没发现长春如此奇葩
,之前没明白为啥说这里是三线城市,现在懂了,玩的总是跟不上潮流,,,
我认识的几个给大型外企做配套老板到了好几个。都是拼价格,不注重质量,不好好玩。没有技术积累,干活就想着凑合。 刚刚得知,总包中标是某中机xx单位。其他稍小单位全部都被挤掉。
感慨。现在做项目。稍微小一点的就没活路了。 国内,小人到个人,大到企业。小到P民,大到富商。小到民工,大到高官。。。
普遍都没有安全感。。。就是大侠说的状态。。。 我觉得再过5年,能够在离住处不远的地方上班,偶尔加加班,不求发财,但能保个全家老小平平淡淡的生活.
到那时,这可能已经是很多人的期望或者奢望了.
那个时候,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疲于奔命,跪着苟活,但好歹能养家,内心还很满足,甚至还小得意,因为觉得自己比周围人强.
毕业的时候,我以为粗茶淡饭只是生活方式问题,后来明白,这仅仅只是生存问题. 我亲爱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好像又是1840 中国企业惨,主要还是挣得少,花的多吧。就是增值税这部分理论上比较少。
还有一个就是压款。 请教大侠,教学设备行业咋样? 很担心,我比他们先饿死,因为不能独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