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弈(三个月的感想)
来到公司快三个月了,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但有一点却是大家都在做的。干活的同时建立一张关系网,这张网从身边的人员开始蔓延。三个月下来,已经开始遍布公司的各个体系。研发、营销、生产一线、生产管理、财务等各个方面。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
①每年公司都有一两百号大学生来,但一年下来留不下一两个;②公司的生产模式;③公司的内斗;④公司的营销模式等等一系列琐碎的事。关于自我发展平台,公司对大学生的态度等信息却一无所获。因为我们能获取的最高级别信息就是主任级别的。但每位主任却对高层的态度闭口不谈。我们的信息也就戛然而止。
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随便培训下洗下脑只能管个两三个星期。之后,大家的理性思维会占据主动。这时候大家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平台和未来了。当大家开始考虑这些时,非对称信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也许有一两个人能接触到高层,他们有了信息优势,但更多却是像我这样蒙在鼓里的人员。此时博弈就开始了,去还是留?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性的想法。但无论怎么想,大家想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找到自己位置的留下来,找不到的就离开。找到自己位置留下来的人学得到东西留下来,学不到的离开。学到东西有发展的留下来,没有的离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精辟 多干活,少琢磨。 上智下愚历来是我国企业管理员工的不二法则,说到底,是制度不自信,待遇不自信,研发不自信的表现:lol
一旦说出真相,立刻传遍全国,企业以后还怎么混 总之,企业,员工,一个永恒的话题。 扫街 发表于 2014-9-18 07:34
上智下愚历来是我国企业管理员工的不二法则,说到底,是制度不自信,待遇不自信,研发不自信的表现
一 ...
哈哈,我只想写一份大学生存报告。没有枯燥的函数建模,没有博弈的扩展式,没有贝叶斯均衡推算。希望抛砖引玉,扫街前辈太给力了! 想得太多了,该做的事不认真做,一心就想往上爬。 楼主说的经典,既然这种现象存在了很久,那有改进的方法吗?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这么“凶悍”了,情报战,关系网,真是后浪推前浪。其实估计领导也没什么想法,人总是要招,走了就再招,这就是惯性。很多企业已经没有忧患意识,也看不清“遥远”的明天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