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米海洋 发表于 2014-5-1 21:29:19

以产品为核心的突围

年轻人初入职场,往往会感到困惑,抑或是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而感到焦虑。辛苦读书二十载,毕业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往往差距很大,不免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失落感。随着工作的持续,一年左右或者两年左右,发现很多东西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多的琐碎和无趣充斥泛滥,形成包围之势。这期间一批又一批的人跳槽走了,不管去了哪里,如果不是在垄断性质的或者某些特殊性质的企业,大多会有一个包围和突围的过程,而能否成功突围走上自己理想的道路,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之所以会被包围,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现行教育体制造就了年轻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企图心和虚荣心,现实的给予却很难满足需求;相当数量的企业不够规范,每年招聘大量的优秀学生然后就没有然后,所以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外企,或者垄断性质的那些企;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导致N多的职位技术含量不高,或者被满腔热情的年轻人不够接受;企业利润空间不足或者足够的利润没有合理分配,导致年轻人一年两年甚至N年后依然赚不到钱;。。。。。。
无论如何,我们没钱没权没地位的技术工作者,只有突围。
如何突围?我们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作为学机械的、搞技术的菜鸟,笔者提出以产品为核心的突围。
关注产品,关注整个的产品,其实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产品结构上
这一部分其实属于机械设计的范畴,而机械设计的基础其实离不开三大力学,所以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受力,考虑刚度、稳定性等问题。
涉及到产品结构,其实有很多细节,如果你不去探究,每次去车间看到的产品都是一个样。画一张装配图,就会了解其中的装配关系,根据功能设计配合公差,了解到这部分的结构型式比如滚珠丝杠用的是一端固定还是两端固定,用的球轴承还是角接触,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丝杠是几级精度的,材料是什么,多少钱买的,寿命是多少,丝母预紧方式及预紧力大小,直线导轨固定用的是几级的螺栓,等等,有意识的去了解这些细节,就会对产品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画一张零件图,就要研究尺寸精度设计为多少,表面要不要加工,加工花多少,选什么材料,发蓝还是调质,钣金为什么喷塑不喷漆,防水件需要满焊的现场来的货为什么只点两三下,有意识的总结思考这些,就会不断积累材料、工艺、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产品结构上的东西不光是如何熟练的使用三维、二维软件,要用心积累、不断积累。

产品控制上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电气设计和液压设计,需要首先从大的方向上了解其结构和原理,比如数控系统具备哪些主要功能,电箱里有哪些伺服驱动器、电源、变压器,它们之间是如何互联和相互作用的,DAC卡、PLC卡功能如何实现,G指令编程基本操作,编码器是增量的还是绝对的,输出方式有何不同,增量的A B Z三项输出代表什么含义,进给系统有没有光栅尺,丝杠螺距误差和反向间隙是如何补偿的,等等。液压站的技术参数有哪些,带几套阀组,如何控制卡盘、刀架等的运动,液压缸、气缸等这些常见元气件结构、原理,等等。

以上这些基本属于产品本身的东西,大概包括机械设计、电气设计两部分,以产品为核心,把这些东西都搞透彻了,以后再看到产品思路就会比较清晰,即使不干这行了,这个思路也同样受用,至少知道从哪个地方着手去分析。

产品文件上
产品相关的技术文件会有很多,开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服务阶段等等,这其中很多文件都很重要,作为技术人员,会参与其中一部分文件的制定。比如做一次计算书,你就了解了电机选型、传动比设计、功率扭矩计算等知识,知道皮带用的是联组带还是单条的铸齿带,铸齿带与普通V带有什么区别,联轴器、丝杠、轴承计算的原则和依据等待。(当然做一次就熟悉了是肯定不可能的,很多知识需要积累、消化、再积累、再消化。。。)说明书、合格证这样的文件里都有详细的产品参数、出厂前要做哪些检验、精度达到多少才算合格等等技术信息。了解一下技术协议、合同等文件是如何编制的,说不定日后也会用得上,即使用不上,多看一些也会开拓思路。

产品生产制造上
涉及到生产制造,这个范围很大,内容也很多、很复杂。如果做产品,慢慢就会了解产品所包含的物料是如何组织的,自制件有哪些,外购件有哪些,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做整机产品的厂家自制件比例越来越小,比如机床产品的主要外购件就很多:驱动单元如电机、联轴器、皮带、带轮、丝杠、导轨等,支撑单元如轴承、主轴轴承、锁紧螺母,测量单元如直线光栅尺、角度编码器、对刀仪、工件测量系统,刀架如液压、电动、伺服、动力头伺服,工件夹持单元如卡盘、油缸、中心架,冷却润滑单元,液压单元,高速防护。
作为设计部门,需要给生产系统下计划,最主要的也就是BOM,BOM是ERP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输入,马虎不得,而且由于产品配置不同、特殊产品需求(如展会)、产品改进升级、供应商变更等诸多原因,BOM也需要不断更新维护或者替代,总之这一块的工作很多很繁琐也很重要。
其实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货期紧了,某些件就要提前采购,采购多了剩下的就库存吧,买的东西还没到货,不重要的件要不先拿别的替代一下吧,现场来了一百套XX件没钻孔,加点工时工人配钻一下吧,等等,很多事情也是不那么守规矩的。
生产制造是一个大系统,这里面有很多科学的东西,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改善。

产品利润及销售上
一个大铸件买进来是九千,加工完之后价格一万二;钣金件多为Q235A冷轧喷塑的,价格大概十几块一公斤,这样如果多设计几个圆弧之类的,工人就不乐意了,工艺复杂重量不重干起来不合适,等等。慢慢了解了零部件的成本,也就知道了整个产品的成本,而市场价与成本的差值就是利润,这利润给生产厂多少个点,给经销商多少个点,都是各方议定的,经销商的貌似比生产厂的要高,而且他们似乎不承担风险,比如机器故障了、返修了,消耗的都是生产厂,这样产品质量不过硬的生产厂利润也就没有多少了,看来还是销售赚得多。利润和销售,这里面貌似还有很多事。

产品新技术上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产模式,等等,无论现有的还是没有的,技术总会不断进步,要时刻保持前瞻性思维。

以产品为主线,将一系列的东西贯穿起来,形成一定的思路,这样无论以后从事哪块工作,都会有一个切入点,这就是以产品为核心的突围。(本文更适合于初入职场不久的技术工作者,江湖险恶,年轻人不得不伺机突围。)

落幕灬的青春 发表于 2014-5-1 22:08:00

学习了

rusher1221 发表于 2014-5-1 23:26:50

S1的?还是ZJ的?

低端产品渠道为王。
高端产品才有技术。

往高端走,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是关键中的关键,而这个关键的基础是英语。
年轻人,基础不够扎实,学校没教好,企业里氛围未必佳,想突围不容易。

pengzhiping 发表于 2014-5-2 10:48:46

有道理!!!

狂欢的太阳 发表于 2014-5-2 11:49:45

说得很全面,赞一个。

mjwz5294 发表于 2014-5-2 12:33:19

这些东西,只要有个方向去努力,毕业一两年都可以接触全的。
都了解之后,就是经常听说的“万金油”啦。哈哈。
接下来就是选择方向了,自己想继续往技术上深入,还是...
然后后面还有很多事,而这只是个开始...

tsh403 发表于 2014-5-8 17:33:08

郭说:出了实验室的东西,都是量产;不是研发.
其结果....混三年后你就知道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产品为核心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