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
大家都走过青葱岁月,我想凡是玩技术的,都有这个过程,没有例外的,你再强大,也如此,也是从祁连山的一棵小草长大的,只不过的是,国内的技术一直是在青葱岁月里,150年都不曾长大,一直处于萌芽状态,一代接一代,上一代以青葱的姿态去了,下一代依然青葱,就这样周尔复始地轮回,这个才是令人感慨的事情,俺同样走过这种青葱岁月,只不过是从周围‘一水儿的中矿’,走到‘一水儿的钢院’,再到‘一水儿的北航’,再到什么,哈哈,非常有趣的,我就在这些家伙里面,走进走出,他们有些就一直从事那个行业,大部分到一个年纪升迁了,一部分移民了,周而复始,一个轮回,
俺有时觉得幸运,一直与专业人士为伍,在‘纯钢院系’的圈子里面,当年从50多岁的老工程师,到与俺当年的年纪相仿的年青家伙,他们都是一个学校,一个系,甚至是一个专业的,但俺与他们玩一样的东西,他们不玩的东西,俺都玩,哈哈,
俺也短暂与玩自动化的家伙为伍,也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只有俺一个家伙是例外的,哈哈,
年青的家伙经常问同一个问题,现在国内有高人吗?俺说没有,啊哈,一个都没有,大家都一样,都是‘青葱’,包括你我在内,
人家不信,说一定有谁是躲在山里的,那些是‘世外高人’,他们一生都不曾踏足世俗社会,因为不屑,
哈哈,有趣的问题吧,他们娶女人吗?有孩子吗?孩子上名校吗?他们养活年迈的父母吗?哈哈,他们出来应酬吗?也去‘天上人间’吗?买名贵的手表吗?哈哈,
每当这些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俺说,你就看一件事儿,那就是当‘出事儿’的时候,你看是不是有真家伙拿出来,是不是可以抵御外敌,
在一个挺大的场合下,俺居然听到一个特奇诡的问题,人家说,你以为当年是真打不过小鼻子吗?不是的,当年‘分分钟’就可以把小鼻子撵出去,让他滚回他的岛子上去,
俺惊奇地问那长者,那为什么当年会是那个德行?人家笑着告诉俺,那样会泄露孙子兵法的,当年,也就是明末,汉人就是为了怕泄露孙子兵法,而宁肯被满人所灭,一直到民族灭亡,都没有‘泄露天机’,哈哈
哈哈,俺听得放声大笑,哈哈, 哎,何时才能过了这个青葱啊 好文彩! 所谓真人不露相大概如此了,难得糊涂,呵呵。聪明遭人恨。当我们这些年轻的家伙里面最聪明的人和爹最厉害的不是争着出去,就是挤公务员的时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顺带问大侠一句有啥工作适合当出去去澳洲等地的跳板么?感觉现在就要老了,不抓住青春的尾巴拼命一次,就好像没有真正的活过一样。 大侠前几天帖子里提到问别都是人提几个基础的问题, 是钢梁的,一个是齿轮的,再一个是简单力学与几何 ,大侠能不能具体提几个,让大家认识一下自己的差距?谢谢 这种情况有一种原因可能是每个行业太专注自己的行业,没有借鉴其他行业的成熟的东西或者比较,在某一个行业认为是高技术难题的总认为自己是专业的走在行业前沿,另外行业的角度看可能就是小儿科,问题一直萌芽着,没有谁跳开自己的圈子做深入思考,于是越陷越深也从来没有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走到什么程度了。行业交叉,眼界要广,多视角看问题。适当的跳开看看可能有好处,但是也有风险,有跳到井里出不来的风险。 大侠所感慨的是否是 关于国内 技术积累和传承的问题。。。这个问题 我最近深有体会,我所在的厂子 做某冷滚压设备做了大约十几年了,前段时间关于一个冷滚压的基础问题 技术副总还跟我抬杠了好几天,我进厂还不到两年,刚进厂时关于冷滚压工艺的理论知识我都是看书知道的,而技术副总都干了快十几年了还不知道,我又跑到车间去问 搞冷滚压试验好多年的工人 他们也不知道那个很基础的理论知识,他们都是凭经验去调试设备的。。。。我们技术科的人 往上数十几年大约有十几个人在这干技术,技术在我们厂子这一点积累都没有,更谈不上传承了,顶多留下的是一些旧图纸。。。也许在全国我们厂只是一个缩影。。。。 也是说,我们想走出去,米国是唯一可以去的了
话说我已经28了还有机会嘛... 恩 有道理 本帖最后由 迷茫的维修 于 2014-3-22 21:42 编辑
清葱岁月
再不努力
打下基础
就只能在叹息中
无奈的过下半生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