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采矿想到的‘人才’许多事情,
俺玩采矿的历史比玩冶金等行业要长,跑过的地方也多,体会也深,甭论是煤矿、铁矿、镍矿、金矿等等,不敢说完全精通,反正是有得玩,起码在国内有得玩,也有人家把生意送上门来给俺玩的,甚至愿意出银子听俺侃一天这个行业的细节,看他适合不适合投资,有没有的赚?中国的矿产资源不少,但赋存条件大多不好,或者是埋藏深度大,或者是矿石品位低,有些是极低,再就是‘小构造’,让你费劲巴拉地做众多的前期工作,但收获却很少,这也正是我们花费大量的能源与人力所获得的效益却非常少的缘故,
举例说,中国的金矿看着也不少,从业人员众多,虽然是垄断或半垄断性质,但其整体效益并不突出,钢铁行业兴旺的年代,采金甚至不如炼钢,
但同时,国内‘金渣’的残金量却非常高,有些吨含量甚至接近10克,但你没有任何办法把他们弄出来了,就是所谓的‘工艺手段用尽了’,哈哈,
由这些,想到了中国的大学,中国的大学也是一个挺逗的行业,并且越来越逗,俺怎么看都像中国的采矿行业,就是行业庞大,采掘量惊人,全国破碎机进口的‘吨量’肯定是世界第一,
矿石经过精炼或半精炼的产品一部分自己用了,一部分出口了,出口的一部分鬼子用了,100年也不会再流转回来了,另外一部分流转回来了,成为‘高端’,其价格也许是国内的50倍,但你不得不再买回来你的那些‘初级品’,尽管鬼子只是在里面加了少许‘佐料’,就这,你就得花高价,就像大饭店里的厨子,每月有5万的薪水一样,
人才也类似,每年几百万的家伙,从‘破碎机’入口进入,走‘洗、选、浮选’等流程,经过重选,分级,浸出等等流程,最终到了‘精炼流程’,3个9的家伙最终流入米国了,装在米国‘次高端’的设备上,运转一辈子,到80岁,落叶归根了,回到他故土了,但已经‘铅华尽褪’,早就没有3个9了,回到他原本的矿石角色,
另外一部分家伙,哈哈,就是俺说的‘中国难选矿’,他们被石英、黄铁矿硫化物等等东西所包裹,即使你磨到400目,依然无法处理那个‘包裹体’,虽然走了沸腾炉,酸浸、碱浸,高压氰化浸出等等流程,他们依然顽强地走到了最终流程,没有进入‘压滤’或‘碳浆’,而是进入了那个‘高残留’,犹如大江之水,滚滚而去了,
所谓说‘没办法’,俺常对人家说,这就是没办法,办再多的大学也没有办法,只是增加了‘年度破碎量’,而效益,依然是那个效益,只是增加了开采量,增加了就业机会而已,其它都没有改变,
许多自认‘有才’的家伙,与俺聊天,也有深入聊天的,问他自己到底怎么了?俺说,作为个体,论‘品位’你有,但都是‘浸染的’,没有金单体,人家也无法利用,无论走啥流程,反正是无法处理的,最终一辈子,‘含金量’还在,但依然还是‘矿石本色’,仅此,哈哈, 大侠说的很有深意啊,关键是要有自己拿手的东西。。。 大侠,讲的就是精专。不要玩太多,就玩一个,玩好了,玩精了,玩到数一数二了,自然有大米送过来给你吃。 8爷风趣,拿矿石比人才。
只是不明白,百年前动荡流离的年代尚且大师辈出,如今却更加沉沦。难道真是太安逸了。 比喻的真生动! 本帖最后由 xlf63 于 2014-2-23 16:25 编辑
非常生动的比喻。
“人才”很多,但多不是精品。精品上那去了?精品是如何炼出的?
钱氏之问的另一种说法。
明天与FLSmidth公司的客服经理一起出差,998大侠对FLSmidth这类公司前景有什么建议可以给2句?FLSmidth在采矿选矿领域也有一席之地,当然主业是水泥设备。
让我想到低端做鞋的。国产奥康康龙之类。年销售1.3个亿。亏损1千万。
我住的地方,稍微偏远一点的房子已经租不出去了。
一个国家的人才生产模式。竟然和挖矿一样。真是悲剧。
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师云集的年代,梁思成、齐白石、钱学森、钱三强。。。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大学,是精英教育。现在的则不是,“博士”、“硕士”满大街的走,为了按期“交货”,造成了大批人尽管头上冠着“研究生”头衔,其实敢情并没长什么本事,多了一个“抄袭”的本事。八爷说的极是,其实纵观自己,其实没啥水平,记得刚工作时,老师傅们笑着说这个都不知道,还叫“大学生”呢,学的什么东西。随着工作时间久了,慢慢的发现自己读书的确没长什么本事,更多的学会了“找理由”,这个其实很多人知道的,很多导师项目没搞出之前项目规划的效果来,会找一堆理由的。 大侠,我不明白,一个米国孩子和一个中国孩子在他身上沾着羊水剪下系带那一刻,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是一个是高品质一个是低品质。
零几年一个国内出现的高知名度大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却难出现个土生土长的高知名度大老板和经纪人。
你说:最终一辈子,人家也无法利用,无论走啥流程,反正是无法处理的。难道说胎带的毛病?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