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 发表于 2013-12-10 08:20:53

PK有种解释为Penalty Kick,指足球中的罚球,是罚球者与守门员的对决。日本的一些节目中也经常用到号称“PK戦”之类的东东。之后经过国内超级女声之类综艺节目宣传发扬光大。粤语系的还有“仆街”的意思。现在使用多取其对决,单挑的意思。

愤怒的小鸟 发表于 2013-12-10 08:25:45

1937年7月7日,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在事后来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
钱塘江大桥(9张)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军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烟弥漫中,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带着对战争的忏悔,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亲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1946年才得以实现。抗战胜利之后,钱塘江大桥被修复,成为浙赣线上的关键性工程之

愤怒的小鸟 发表于 2013-12-10 08:33:54

钱塘江自古就是一条凶险之江。上游时有山洪暴发,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遇台风过境,浊浪排空,势不可挡;提及高达5至7米的钱塘江大潮,更令人生畏,这是其一;再者,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钱塘江无底,当然它不会是无底的,但是,江底石层上有极细的流沙,深达40余米,在上面打桩,十分困难。故而在早年,杭州人若说起某件事绝对办不成时,就会说:除非钱塘江上架起一座大桥。有的外国工程师妄言: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然而,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却矢志不渝: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
建桥并非一帆风顺,茅以升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打桩。要把长长的木桩打进厚达40多米的泥沙层,站在江底岩石上才算成功。他首先设计了一艘打桩船,不幸遇杭州湾狂风巨浪,触礁沉没;他又赶制了第二艘打桩船,仍然定位不准,辛苦一天,只打成一根桩。按设计要打1400根桩,这样要打到何时才能完成?沉了一艘船,进度又很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此时,深明大义的茅母,风尘仆仆地赶到杭州,以唐僧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终获成功为例对他进行开导,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
茅以升特制了江上测量仪器,解决了木桩定位问题,再用“射水法”打桩。即把钱塘江的水抽到高处,通过水龙带将江底泥沙层冲出一个洞,然后往洞里打桩。用“射水法”打桩,一昼夜可打桩30根,工效大为提高。
浮运沉箱,是关键的基础工程。长18米、宽11米、高6米的钢筋混凝土沉箱,像一个无顶的大房子,重达600吨。要把这样的庞然大物从岸上运到江里,然后准确地放在木桩上,由于潮大水急,难度极大。有一个沉箱,在四个月内就先后数次被冲到下游的闸口电厂,上游的之江大学等处。后来根据一位工人的建议,把每个3吨重的6个铁锚改为每个10吨重,在海水涨潮时放沉箱入水,落潮时赶快就位,结果十分顺利,一举成功,600吨重的箱子稳稳地立在木桩上。茅以升充分发挥8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900名工人的智慧,攻克了80多个难题。在总工程师罗英协助下,还打破先做水下基础,再做桥墩,最后架钢梁的传统造桥程序;采用上下并进,一气呵成的方法,即基础、桥墩、钢梁三种工程一起施工,并使全部工程做到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奋战,大桥于1937年9月建成通车。

liqiuye111 发表于 2013-12-11 13:43:30

愤怒的小鸟 发表于 2013-12-9 17: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桥墩确实是柳木做的,好像还被小日本的飞机炸过都没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桥坚强

冒昧的问一句:那桥的名字叫什么啊?

肉嘟嘟 发表于 2016-6-14 22:00:24

mark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PK'是个挺逗的东西,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