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剩多少‘残值’?
讨论一条新线,有些东西可以‘利旧’,当然,作为国人,能用的还要用,丢掉怪可惜的。既然‘利旧’就要讨论一个东西的‘残值’,假如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就没有意义了,残值,不仅与设备的使用年头有关,还与那东西是哪国的有关系,就说国货也与哪年生产的还有关系,近15年的东西,大家就认为没有啥利用价值,拆掉就扔了,哈哈,假如是西门子的马达,即使已经是三手货了,许多家伙也建议再用,当听说‘线包’是后配的时候,就建议扔掉买新马达了,
俺听人家讲‘残值’这个词可有年头了,俺刚毕业的时候,就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啥都没有,但师父说:以后啥都会有的,要啥都有,等着吧,别着急,
俺以前说过,俺斜对面的办公室就有‘完美美人儿’,每天那屋里按北京话说都是‘晤秧唔秧’的,哈哈,俺师父说,你们残值是不一样的,
以后换差事儿了,有一次谈判回来遇到一个大领导,问俺多大了,俺说快满28岁了,那领导说:像花儿一样绽放的年纪,好啊,还可以再开几十年,真是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了,
再以后公司有一个‘资料翻译组’,女士居多,看她们的样子,俺觉得有‘芭团儿’下来的,送资料过去的时候,也闲聊几句,因为她们都属于‘师姐’,有时还得给她们买吃的去,哈哈,理由就是以后的‘残值’完全不同,她们说:你们男人28岁的时候,完全不懂世界是个啥样子,就知道干活儿,踢球,完全不懂未来的疾苦,啊哈,俺是不懂,真的听不懂,她们隔三差五就走俩,去北米了,去英国了,去德国了,反正都是嫁了各种公子或某司令的儿子,俺说,以后我会去看你们的,哈哈,
有时说这个残值,挺逗的,一个米国佬,到60岁,还有不少的‘残值’,到中国来,还每天有一大捆银子可以拿,同样中国一个60岁的老头,就几乎没什么残值了,颐养天年了,
同样,女人在西方,30多岁,残值也还有不少,在中国就不行,
有时说这个‘残值’感到挺残酷的,不是吗?前天俺听一个刚毕业1年的家伙,他居然说他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残值了,哈哈,
有时想,俺师父说的挺对的,一个穷小子,一无所有,念点书,就可以积累价值,俺后来玩‘桩基’的时候,那天突然感悟到一个事情,念书与做事就像往挖孔灌注桩里扔书一样, 书扔的足够多了,桩子就牢固了,上面的承台就可以当高炉的基础,在30年里面虽然每年都有些沉降,但一直非常稳固,其残值下降的速度很慢的,哈哈,
有时想这个生意问题,俺就觉得,无论在哪里,总会有留给俺的事情做,谁都不会去争那个玩意儿,那东西会一直属于俺的,给俺留着,一直会放在那里,哈哈,挺有趣的,不论多大的公司还是有多高帽子的家伙,都会给俺留生意的,哈哈
从早年的薄煤层,到后来的各种各样设备,他们都会给俺留着,即使那些辉宏的大楼里面,也会留一样东西给俺玩玩,哈哈,
本帖最后由 迷茫的维修 于 2013-9-10 12:39 编辑
我们一条国产的加工线,价值几个亿,用了二十多年了,残值基本为零,
但是我们一条美国老用了十年的生产线,用了十年,当二手卖给了墨西哥
我们又三手买回来,又用了十年,
去年又投了两个亿,把这条三手,用了二十年的生产线又该造了一番
本帖最后由 向宏 于 2013-9-10 12:41 编辑
人们都力争让自己的残余价值多保持几年,就得与时俱进,但是,同样的努力,不同的家伙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看来,残余价值有时候和努力不一定成正比,还得看天分,哈哈 本帖最后由 xlf63 于 2013-9-10 12:49 编辑
残值,还存下多少可利用的价值。
取决于当年所采用的料,加工时所用的精力,而后使用中有没有润滑,保养。磨损了多少。。。
也就是当年你化了多少努力,基础扎实不,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继续再学习。。。历经了多年风雨后,到现在还能起作用否,对别人有用否。
25岁的花样年纪,如果不改变,残值基本上沦为一天一百元的维修工 千万不要弄清楚自己的“残值”
一旦明白了就会垮掉的
:'( 本帖最后由 猛龙C 于 2013-9-10 12:48 编辑
中午吃工作餐的时候,和同事说起来,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没几年活的,大多数时间只是作为生物体存在的,并不创造什么东西。
要想延长做事情的时间,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价值,那就多学本事。当然,你也别把健康搞毁了。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一个老师说,“你们使劲学,往死里学,能学死吗”这个老师一定是有所思,就是让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用功,不要浪费青春。
大伙不要跟风说什么残值,没有资格的,抓紧往里边扔东西吧/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576 于 2013-9-10 13:09 编辑
想必‘留下来没人玩的’肯定是最难啃的骨头
问题比较棘手,就像榴莲大家都想尝一口里面的肉,但是拿在手里扎手又没能力撬开它,只能扔给别人还一边安慰自己说那是臭的 我周围很多人,30开花没开好,40就没残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