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 发表于 2013-5-6 14:38:50

一位高校教师对毕业生的期望——自己都困惑还给学生解惑

本帖最后由 扫街 于 2013-5-6 14:41 编辑

毕业前教育成了每年的必修课,每次都觉得为难,因为,真的不知道该为他们高兴,还是该为他们遗憾。本大学在全国一千余所本科高校中排名200左右,在二本高校中靠前,属于国内中等偏上的高校。因此,大家能跨进这所学校的校门,说明在中小学不赖,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拼搏。大家四年前的感觉与四年后的感觉一定有很大不同,当初怀揣着梦想与憧憬进了大学的门,今天将要带着什么离开呢?也许是成功的喜悦,也许是失败的哀伤。但不管怎么说,终究是顺利毕业了,在此向大家表示祝贺。
“回顾大学四年,你是怎么度过的?我相信有部分人过得很充实,但可能很多人稀里糊涂地走过来了。这不是你们的错,作为老师,我应该表示歉意。大家在中小学学习都很辛苦、很用功,为什么进入大学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个人有没有学习的兴趣,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1、喜欢。在座的同学中当年以第一志愿报考数学专业的请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大家从小学开始,经过了整整12年的数学熏陶,为什么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2、有用。如果大家能够看到今天的学习对未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看得到未来的路在哪里,我想大家也会认真学习,然而,大家似乎感觉前路茫茫。
3、刺激。如果课堂生动活泼,让大家感到趣味盎然,可能会吸引同学的注意力,逐步对某些课程产生兴趣,四年中有没有让你感到生动有趣、激发了你兴趣的课程?有的请举手(此处省略几个字)。假如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皆不存在,你缺少学习的动力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也许让我们不得不学的唯一的动力是文凭。
“大家带着兴奋、带着迷茫,或许还带着遗憾即将离开学校,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未来才是我们最关心的。迄今为止已经名花有主者请举手(举手者屈指可数),无论你是名花有主还是迷途的羔羊,未来对于你都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有主的名花不见得是未来的最成功者。你们刚刚二十出头的年华,以现在的生活水平与医疗条件,活过九十、一百岁不成问题。换句话说,你们还有五六十年的人生路要走,别指望一次到位。对爱情可以从一而终,但对工作多半不会从一而终(我给大家列举了若干个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例子,其中不乏国外名校毕业并已找到稳定的工作后来下海自我创业的例子)。不管求职的旅途多么艰辛,不要操之过急,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要记住,从你离开学校的那一刻起,你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社会正式的公民,需要独立承担各种责任。角色的转换很重要,同学、师生都是你人生旅途上短暂的同路人,但你未来的同事或朋友也许将成为你一生的伙伴,如何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是你们需要一辈子学习的课程,我欣赏这句话:‘外圆内方’,这四个字值得我们认真品味。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可能在某些事情上决定你的成败。人要有骨气,但不可以咄咄逼人,专业水平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础,为人处世则是你事业成功的润滑剂。”
最后我感慨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记住八个字:‘善待自己,自强不息’。不管你走什么样的人生路,也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回顾往事的时候,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我这个当老师的就满足了。”
点评:
一个普通人,退休后能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就算不错了。元芳,你怎么看。

独孤峰yi 发表于 2013-5-6 14:53:39

大人,我觉得他这是在造就一群职业者,而不是敢于闯荡者。不过还是有一定道理滴!

dove2199 发表于 2013-5-6 16:09:08

事情只有经历过以后,才能体会。让他们去感知吧

奋进的小青年 发表于 2013-5-6 19:56:53

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3-5-7 00:07:19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5-7 11:48 编辑

大学,有一点感觉是,那就是一群各地的高中生到一起,然后互相嘻哈打闹聊天交流。
想起俺刚去日本时的事情。那时候俺进入日语学校里去学习语言。班级里一共十四个学生。
有两个人是大学毕业并在国内工作过的,有两个是大学刚毕业的,其余是一些大一大二中退出国的孩子和一些高中毕业生,
有一次在班里和一个同学聊天时,她提到:和工作过的人聊天,还可以听到的东西多一些,谈话时的思想也不一样。
而和一些高中生聊天时,他们能谈的也就是学校生活而已,谈不出其他太多的东西,或许是这样。
想说的就是,大学生活里,往往是和一些平级的人群交往比较多,大家都是高中毕业,主要的经历与思想还是以学习为主。
这样所能听到能交流的经历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给自身带来的提高也就有限。时间也就有点浪费。
当然在大学里会接触一些老师以及导员,但是往往接触时间相对比较少,大部分时间还是和同学在一起,所以会有如上的可能性。

现在回顾一下大学生活,俺的感觉是,大学里有两个方面应该多做一些才更好,一个是责任事件,一个是说话交流。
责任事件以前的帖子也提到过,一件事情做完之后有成有败,有可能造成自己或对方损失的,为责任事件。
校园里每天上课写作业聊天上网,这些都是不疼不痒的事儿,没什么成败,也就提高得不多。
比如说打工,比如说推销,比如给人打下手,比如给人家收拾东西布置东西,这些事情,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的结果,
你做过才会知道,有些地方是不能偷懒的,自己如果不注意不去努力做不去认真做事就会造成最后结果的:该有的东西没有。
因此会使别人遭受损失,受到别人的责备。同时自己也会有心情的低落或者面子的损失。
人在使自己的东西损失时还差一些,使别人的东西受损失时,往往会有些心灵的触动或被触动。
有些地方是不能嘻嘻哈哈的,有些地方是不能开玩笑的。如果不去注意就会造成自己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也就是损失。
没有责任事件,就没有失败,也就不会体验到事情的重要性。上课考试写作业,一般都能糊弄过去,也就没有失败。
松松散散地过日子,到了该认真的时候,因为没有过那种负责任的经历,所以考虑事情的程度也就不太够,不够成熟。

另一方面是说话交流,回想一下,你每天说话的对方,除了同学和食堂大妈以外还有没有别人。
把你扔到一个生人面前,你能说话得怎样,把你扔到十个生人的面前,让你说话你能说得怎样。
一个人和二十个人说过话,另一个人和二百个人说过话,再次张口的时候,说话是有区别的。
一旦大学毕业,是要去新的单位里去接触生人的,而且大学毕业之前也要去面试去在生人面前说话。
到了面试时候才去面对生人去表达,就有点晚了,大学四年时间里,如果多练习一些,才会使时间充实一些。

人类,除了外表以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属性,一个是被安排的事儿能否去努力搞定还是扯淡失败,
一种是人要张嘴说话才能体现出思想和态度也就是人间性,这两点都是需要锻炼的东西。
进入公司或者进入社会到新的圈子里,别人看你时,除了看外表相貌衣着以外,更主要的还要看两点。
一个是看你说话怎样,话语怎样,想的东西,和想的方向是什么;另一个是看给你安排的事儿你能否按要求搞定。
而在大学里,上课自习聊天休闲放松读书上网打球,没有多少是需要你负责的,没有多少是和生人接触的,
至少我的大学生活是这样,出了校园,一张开嘴说话,你说话的内容与语气就能决定你的内涵,
进而决定人家会不会信任你把事情交给你做然后给你报酬,或者可以决定人家愿不愿意给你个位置教你做事。

在学校里一路走过来,做的事情里百分之八十是学习,百分之二十是交流,于是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学习重要,认为技术重要。
因为做过的事里面,交流比较少,所以思想中,不会意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做得不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熟练。
实际上大学毕业走进新的公司里做事时,知识只是一方面,交流和沟通更为重要。
在设计感受的第三部里,俺给那个韩国哥们讲,冰糖菊花茶里,冰糖和茶水缺一不可,也是这个事情。


------------------------------------------------------
追记:谢谢老鹰版主的点评。以后争取找时间写一点。不过其实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好多都没有形成一个听取的耳朵和心态,即使写一些东西也是效果不大,这也是俺比较注意的一个原因。以前在别的论坛里和一些在校大学生讨论过一些话题,后来就没有什么动力了。不过在cmiw里面,看起来也有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是这样的群体,有效的求知欲更强一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高校教师对毕业生的期望——自己都困惑还给学生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