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大学生的艰辛求职路
四年前,高栓明确信他的儿子高乐清需要留在他们只有一间房的家里并帮助收获玉米,而不是去上大学。这位50岁的农民说,我们的经济条件不好。但高乐清却决心逃离这个尘土飞扬的中国北方山村。这个村子有200户人家,村里几乎所有的年轻人不是当农民就是到附近城市的餐馆里打工。高栓明的亲戚们和一位受人尊敬的高中老师都在替高乐清求情,这位老师告诉高栓明他的儿子学习是多么刻苦。
那位老师的一句话促使高栓明改变了想法。他回忆说,老师告诉我,如果我让儿子拿到大学文凭,他就能挣更多的钱。
此后,为了支付高乐清在太原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每年人民币一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高栓明在家乡附近的煤矿加班加点地工作。对父亲心存感激的高乐清是如此节俭,以至于他的室友们给他起了“铁公鸡”的绰号,因为从他手里拿出一元钱和从一只铁公鸡身上拔下根羽毛一样难。
高乐清今年6月将大学毕业,届时他将获得会计学方面的学位,而会计学在他和父亲看来是最实用的专业。但高乐清像中国许多大学生一样发现,他们难以找到工作,特别是一份薪酬体面的工作。
去年秋天在山西大学那座老旧体育馆里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高乐清挤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一家运动服零售商的展台前,应聘该公司的会计职位。他问道,你们公司难道就不能提供起薪超过每周300元的职位吗?这家零售商的招聘人员回答说,有人招聘你就算你走运了,别要价太高,我们有的是人可挑选。
高乐清在这次招聘会上花了四个小时与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攀谈,这使他获得了五次面试的机会,其中只有两次面试的是会计岗位,但没有一家单位最终决定雇佣他。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也没有多少好消息传来。
没有多少顶级用人单位在太原招聘。在向数十家企业发出求职申请后,高乐清终于从一家超市连锁企业获得了面试机会,但他发现这家公司要招的是收银员而不是会计。一家电脑公司表示有兴趣录用他,但高乐清说他没能通过这家公司的电脑编程考试。另有一家公司向他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当高乐清听说在上岗前他需花钱接受数月的电脑培训时,他退缩了。他担心课程结束后这个工作岗位也会随之消失,这种事是中国常见的求职骗局。
他最有希望获得一份工作的时候是他向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求职时。他说自己通过了两轮面试,但却被告知要先在屠宰场从事杀鸡工作,然后才能逐步转去做会计工作。高乐清说,这太奇怪了。他拒绝了这份工作。
去年年底时,高乐清获得了到当地一家税务审计公司当实习生的机会。今年7月当这家公司决定谁可以录用时,他有可能获得一份全职工作。这意味着他将有好几年的时间每月只能拿到1,500元至2,500元的工资,在与人合租一套小单元房每月就要花上近700元的太原市,这份工资不算多。高乐清几乎不会剩下多少钱来资助父母的生活。
他说,为了能获得一个最终有可能升迁的会计职位,他愿意忍受低工资。
高乐清的上司是一位审计行业的资深人士。她说,高乐清很有前途,但他的工作技能还有待提高。此外,还有另外六个人在与高乐清竞争这份全职工作。
点评:
1上了大学就会有个体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2基本概念就没搞清。正式离校前的阶段是实习生,一般不给工资,但可能有津贴。7月份正式毕业后,签了聘用合同,就是正式员工,有工资有四金,尽管在两个月试用期内也可能被解除合同。事务所这种单位,一般是工资加项目提成。
3一万多学费,这是上的什么学校?当年山西财大2600的学费400的住宿费。山西大学一个普通本科学费不可能这么高。正规的高校没有一年两万的学费,商学院这种根本就是给人混文凭用的,都可以当三产搞创收了,普通人干嘛去哪里读书!有这点钱不如复读考个正规点的高校。
4只能说外行的记者这个案例选得相当不好。
1、一万多学费就是民办本科,钱都得自己出,没办法。
2、大学扩招,所以都是大学生,至少也是专升本,没办法。
3、不做大学生更惨,现在一些证考都需要本科文凭,没办法。
4、相坐办公室的白领太多,竞争厉害,没办法。
所以没办法,就这样先混吧。 感觉像是外国人写的东西,指语言风格 这个问题很残酷 所谓的商学院,科技学院,城市学院,文理学院,都是有关部门给政策,学校自己创收,有关部门就可以避免对高校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经费,扩招发展出来的三本怪胎。以前学校只有极少数的自费生,比如90年代就有学费4、5千的自费生,但是名额有限,可能还要关系,现在是成批的自费,就是三本。90年代自费4、5千也是相当昂贵的,一个人一年的收入 读三本这样的学校,是那些成绩不好的有钱娃获取一张纸的捷径。。。穷娃是伤不起的。。。 这是很普通的农家大学生的一员! 在广东一代,大学本科生应聘保安等也不是个例!
天朝就是这么提高中国的大学生比例的,同时工人断代,普通工人3000~4000的工资居然招聘不到人! 莫大的讽刺 去年年底时,高乐清获得了到当地一家税务审计公司当实习生的机会。
====学财会的应届生干不了任何实际工作,能得到一个实习机会是专业起步的必经之途,这倒这样一个专业公司的实习机会,就很幸运了。 “一万多学费,这是上的什么学校?”
这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电视节目,一位老者(不知是什么专家)说:“(ZF)要收回百姓口袋里的钱,最好的方法是办学校”。
这不,没多久,广州就有了个大学城啦! 上大学学费10000多,不管交多少。都要在学校学到东西
页:
[1]
2